独立,我们一般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一个独立的人,指其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但人类是群居动物,一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只能说某个人有独立的能力。
作为家长来说,最自责的时候大概就是觉得自己不能给孩子好一点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资源,因此,家长们的心理是:既然我没有能力给你最好的,别人有的我没有能力给你,那我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于是各种各样的“巨婴”“熊孩子”...都出现了,这是不是体现了孩子独立的重要性呢?
自主、独立能力,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但是面对当下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非常高,享受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相应的自主独立能力就很差,然而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比独立的孩子和不能独立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不独立的孩子
性格胆怯懦弱,依赖性强,遇到事情从来不向前走,而是永远不自主的向后退一步,习惯躲在成人或者伙伴的背后求得安全,这在小孩子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害怕自己独处,不相信自己能够一个人独立的完成某件事情,不自信到,别人说什么都觉得是在说自己,以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喜欢一个人待着,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遇到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求助父母家长,即便是很小的事情,也觉得自己没有处理的能力,做不好。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将会伴随着孩子的整个童年甚至一生。
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原因有哪些?
父母的过度保护,溺爱,舍不得孩子吃苦,导致孩子有一颗“玻璃心”;
孩子小时候想帮父母做家务或者那个东西、其他忙的时候,父母总是拒绝,然而拒绝的理由还是“放着我自己来,你能做什么?”“越弄越乱,还得我重新收拾”“你这是帮倒忙,给我天添麻烦,不是帮我吧”“不行不行,你还小那个做不来,危险...”;
父母无条件爱的为孩子做好了一切的事情,到头来,某一件事情没做好,迎面而来的是孩子的责骂,俗话说“养着养着就成仇了”,这不就是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导致孩子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索取”,这种索取导致孩子没有能力主动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而是直接向父母伸手;
独立的孩子有哪些表现呢?
孩子到了某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有些孩子可能会不适应,哭闹都是有可能的,比如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刚开始每个孩子都没有离开过家长,但是后面在老师的陪伴下,甚至用不到一个星期,区别就来了。有一部分的小孩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了很多的小伙伴,还有一部分小孩子,仍然不能从离开爸妈的不安中走出来;
有些小孩很快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穿衣吃饭,但是有些小孩还是自己不会穿衣,吃饭也是哭闹不止,自己会穿衣吃饭的孩子家里一般可能是第二胎,在家长要兼顾两个孩子的时候,另外一个孩子可能会模仿,因此有可能也有机会提前学会自理,所以二胎宝宝的自理能力会比独生子宝宝的自理能力更强一些;
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想到是后续可能会发生什么,自己应该怎样解决,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会求助父母;父母支持自己孩子帮自己做家务,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存技能吗?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会向父母表示感谢;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停止以孩子为中心的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聆听孩子的独立需求,家长学会放手。引导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少一点担忧,多一 点鼓励,让孩子慢慢体验到被接纳的积极反馈,相信孩子可以从小事情开始逐步地找回信心。
支持孩子做家务的父母最聪明
孩子娇气,什么都做不好,就是因为家长总是把孩子盆栽手心里,生怕磕着、碰着了,所以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导致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多做家务,明白爸爸妈妈在家里的辛苦,还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让孩子能更好地独立。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是因为爱孩子,无条件的付出也是因为孩子,但是孩子不能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必须的要学会感恩。从小教育他们懂规矩,并且千万不能对他们妥协,不能心软,要和他们讲道理,就不会肆意破坏别人的规矩。
不过度溺爱:很多父母容易陷入一种过度保护的误区,觉得要让孩子不受伤害的最好方式,就是帮他自动屏蔽掉这个世间所有丑陋和艰难的一面,让他尽可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作为引路人,的确需要给孩子“铺路”,但是人生不只有掌声和鲜花,还会有荆棘丛生的一面。
父母不是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在有限的人生中教会孩子勇敢的面对人生艰苦,教会他们独立承担责任,教会他们如何热爱这个真实的世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