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Pexels
现在,大家越来越赞同西方的育儿理念,尤其是其中对于孩童主体性的强调。也有不少的育儿书里谈到,要让孩子成长为他/她自己的最好的状态。这一点是值得尝试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一直处在一种变化发展中。不过,当我们在强调孩子作为主体的时候,其实还要认识清楚,这个主体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主体。
Photo by subbu noir , Pexels
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此并不是没有过讨论。只不过,更多是以一种经验的而非理论的方式在进行。
Photo by 2011年去襄垣实景
2011年的冬天,我在山西的襄垣做了一个月的田野调查。除了朦胧的煤尘,这片土地给了我太多的惊奇。襄垣冬天的冷非同寻常。直到现在,一想起,便是身处冰窖的记忆。但襄垣人对于生命敬重,亦如这透彻寒冷的另一端,犹如他们的“旺火”,充盈着最大的热忱。直到现在,每逢元宵节,襄垣人还有烧“旺火”、“游黄河”的习俗。游黄河又叫点黄河灯,襄垣人说游黄河是为了感谢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但我发现,对于有的家庭而言,感谢三官爷事小,偷灯事大。
Photo by siribao
襄垣地区有这样一种传说,但凡无法生育的女人,如果在游黄河时偷上一盏灯,则可顺利生育。心愿达成的第二年,偷灯的人必须要在游黄河时补上一盏灯。据说,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因此,游黄河时偷灯、补灯的人也随处可见。
为了求子,襄垣人不仅偷灯,还偷鞋。如果说,游黄河仅仅是一年可以求子的特殊时机,那么,“奶奶庙”则是他们日常求子的重要地方。襄垣地区的村落基本上都有四座庙,五道庙、奶奶庙、财神庙和三官庙。五道庙是管死、奶奶庙管生、财神庙管生计、三官庙则掌管百姓祸福。
Photo by 2011年去奶奶庙实景
有意思的是,襄垣人认为“奶奶”除了负责送子,还负责管教孩子成人。奶奶庙管生的意思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十二周岁,这期间都归“奶奶”管。人到了十二周岁之后,就入花名册,开始归阎王爷管了。
开锁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十二周岁时,将孩子的长命锁打开,象征孩子长大了。按照襄垣人的回忆,正式的开锁仪式一般是在午饭前举行。首先让孩子穿戴一新,头顶由谷草杆编织成的头圈,身穿红衣红裤,脚穿红袜。在孩子眼睛上各画一个红眼圈和黑眼圈,红的代表“天”,黑的代表“地”,期望孩子成人后,心明眼亮、花烛洞房、金榜题名。
还要在孩子嘴巴上涂上口红,贴一个彩色旗,意思是让孩子占尽金、木、水、火、土,今后知识渊博、文武双全、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再用红布条缠三圈的七根谷草杆,其中,每一条红布上挂几个钢线,合数正好为十二。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拿着谷草杆在孩子的背上轻轻打三下,一打“长命百岁”、二打“聪明伶俐”、三打“荣华富贵”,然后将谷草杆仍上房顶。
最后,将历年干亲赠予的长命锁一齐挂在孩子脖子上,再挂上一把旧式铜锁,由干爹干娘象征性地用铜钥匙打开,即“开锁”之意。开锁时,干亲还要念叨:“长大了,开窍了,孩子定大富大贵”之类的话。
自此以后,孩子便进了花名册、不再需要再戴锁、不再由“奶奶”管理,算是长成了。从这些繁复的仪式里可以看出,传统的父母们虽然没有总结出一套理论严谨的育儿知识,但是他们早已把自己对育儿的智慧投射在具有象征意义的习俗里。我们人类孩子长大成人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父母的教导何其重要!
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讲过的故事。她的孩子在四岁左右时,忽然迷恋上过马路。只要见到马路,就马上要冲过去,不管红灯还是绿灯。她与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孩子平时由爷爷接送幼儿园。有天傍晚,爷爷接孩子回家路上,一不留神,孩子直冲到马路中央。当时正是红灯。爷爷吓得魂飞魄散,还算机智,他即刻跑到孩子前面,挥动双臂,让车辆停了下来。
Photo by Bennian
筠筠也是一样,虽然他早已认识红绿灯,也知道说“红灯停、绿灯行”,但可以说,他其实并不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于说,对于违反这一规则可能出现的后果,他更是知之茫然。
西方人用“主体”这个概念时,其实更多的是在强调作为一个理性主导的个体,即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及其后果能够有一个预先的判断。我们常常读到的或者常说的孩子作为主体,并不是这个意义上的主体。
所以,当我们再强调孩子作为主体时,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尚未成年、尚未成人的个人,是一个相对的、有限的主体。给予其自由成长空间的同时,家长作为监护人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清朝及以前的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38岁。所以人类在12岁之后就成年了,15岁就需要结婚生子了。
当代社会,因为科技、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人类的寿命被延长一倍以上,人类孩子的独立也常常被延迟到了18岁甚至22岁以后。我们家长的监护、引导期变得更加漫长了。这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