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幼儿沟通困难,很多爸爸妈妈都感到十分苦恼。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妈妈说喝茶水解渴,女儿说不如“可口可乐”。节日,爸爸要杀鸡下酒,儿子说最好买“肯德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因为爸爸妈妈和幼儿有年纪上的差距,其实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如何和幼儿沟通,这样才不会出现家庭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改变观念
因为现代传媒十分发达,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不依赖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获得许多知识,随着获取知识独立性的增强,爸爸妈妈的权威不知不觉地在幼儿的心目中削弱了。有的幼儿把—些时尚当做新知识来学习,会觉得爸爸妈妈落伍了,长者的权威也消失了。
而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总是“塑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幼儿,让幼儿按我们设计好的路去走。其实这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幼儿是被动的,就像是一团橡皮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使他们成型, 这显然是不平等的。我们大人总要求平等,要求平等的待遇、平等的社会地位、平等的享受。
但我们对幼儿却是不平等的,就像是我们与同事之间,如果同事犯了错,我们不会去命令他如何纠正,我们会去谈心,摆明利害,因为我们知道没有资格去命令他,只能去帮助他。
但对待幼儿,我们就有资格去命令他吗?有的爸爸妈妈以为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就可高枕无忧了,可以在幼儿身上实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自己的虚荣心强加在他们身上,殊不知,缺乏积极的沟通和疏导往往易给幼儿造成消极的心理。从而使一些幼儿想用反叛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重视,但许多父母却以打骂或指责代替了沟通。
这样一来,双方互相不理解,都觉得有了心病,不仅两个时代的人疏远了,而且还会产生“情感危机”和对抗性行为。因此,我们要改变心态,不能像刻意扭转枝杆制造盆景那样,来“改造”幼儿,要对幼儿形成一种帮助的心态,尽力创造环境,指导幼儿自己去改造自己,帮助幼儿去判断是非曲直,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成长。
第二,信任、尊重和理解幼儿
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个时代的人的沟通也要讲一个“信”字。信任是沟通的基础,尊重、理解、平等是沟通的平台。
当爸爸妈妈与幼儿对某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时,爸爸妈妈不妨先相信幼儿,肯定 幼儿的观点,然后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幼儿为什么喜欢这种选择,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游戏,爸爸妈妈也不妨参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幼儿一起学习新知识,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促进双方的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犯错误的幼儿,千万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横加指责,要给幼儿一个解释的机会,以避免幼儿关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沟通。
要常用“幼儿,让我们来谈谈好吗”之类的语言与幼儿谈话,允许幼儿把事情的经过讲完,并指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这样幼儿不仅会自觉地承认错误,还会对爸爸妈妈更亲近。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真正让幼儿向爸爸妈妈敞开心扉、说心里话。
第三,学会倾听
许多聪明的爸爸妈妈就是注意了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要耐着性子听),诱出来幼儿一串串心里话。只有倾听幼儿的心里话,知道幼儿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幼儿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幼儿告诉你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幼儿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你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幼儿向你诉说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幼儿继续说下去。这样,不仅使幼儿更乐意向你倾诉,融洽两个时代的人的感情,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有一定的耐心
有些爸爸妈妈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或“哪壶不开提那壶”,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幼儿成为知心朋友。爸爸妈妈与幼儿之间在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互相理解沟通需要一个过程,若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因为性格外向的儿童比较容易沟通,而性格内向的儿童则较难沟通。
如果爸爸妈妈失去耐心甚至情绪激动,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变得更为自闭,由此而产生困惑、害怕、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双方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 沟通也就常常会失败。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善于指导幼儿的兴趣,善于寻找双方的共通点,善于趁热打铁,“哪壶先开提那壶”,这样双方的沟通就较容易成功。
总而言之,爸爸妈妈与幼儿沟通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幼儿,寻找适当时机和选择有效的方法,加强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幼儿判断是非曲直,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另外小编要也相信各位爸爸们,只要将以上四点贯彻到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和孩子沟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爸爸妈妈也不要操之过急,要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