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一个朋友曾经向我请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说:“自从孩子上学以后,这脾气真的一下子就变差了很多,总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她每天几乎从早上孩子准备起床就开始了一天的“吼”。“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声吼,才能立马起床。写作业速度慢,一边写一边玩,好好提醒没有用,只有一声吼才能老老实实的写会作业。给他讲错题也不认真听,只有跟他喊着说话才能注意力集中一会儿。”朋友说,看着孩子被她喊完后委屈的表情,心里也很后悔,有一次还嚷着再也不要她这个妈妈了,看着孩子她就会想起她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吼的样子。
朋友说:“我从小就深深体会到了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父母的说话方式,我竟然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和这种说话方式带给了我的孩子,我知道这样和孩子说话对孩子的伤害,可是我却控制不住我自己……”
教育孩子,任何一个家长都避免不了“吼叫”
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相信很多父母都懂那些道理,但是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很多父母还是忍不住,而事后又常常会后悔,而下次再发生类似情形的时候又会忍不住,最后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我国的一个教育平台曾经做过网络调查,来揭秘“中国式吼叫”,调查后的结果显示:
在我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均有超过88%的父母跟孩子吼叫过,另外有数据显示,越低龄的父母越喜欢跟孩子吼叫,其中30岁左右的新手父母常吼孩子的比例很高。
在教育子女面前,吼叫似乎成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结,但是用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有效吗?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父母都出于哪些原因会和孩子吼叫的?
认为只有“吼叫”效果最好身边很多朋友都说,对孩子和风细雨的说话根本没用,温柔=听不见,嗓子都说干了孩子也没个反应,有时候孩子还会和父母嘻嘻哈哈的不在意,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在“对牛弹琴”。
没办法之下,有的父母就会吼一嗓子,孩子会瞬间的出现害怕的表情,那么就会短期内老老实实的听父母的话,可是过一段时间还是我行我素,最后父母发现温柔说话几乎没用,那么以后只需要“一声吼”是最有效的。
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很多父母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还有社会压力,回到家以后还要面对着“不听话”的孩子,那么内心压抑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发泄到孩子身上,那么“吼”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情绪。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甚至说不太会和孩子相处,这本身就让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隔阂,那么父母再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内心是很受伤的,也是不服气的,最后慢慢的会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为了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还有一部分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心理抗压能力太差,骂一句打一下,就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温温柔柔的说话其实就是在“害”孩子,在“惯”孩子,跟孩子吼才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抗压抗挫能力。
如果真的因为父母的温柔的说话导致孩子心理变脆弱了,那么原因只有两个:
一个是这个孩子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走两个极端;一个就是父母的温柔是没有底线的温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前提是孩子内心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吼叫不但不能建立安全感反而是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这会让孩子内心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纠结的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自己的童年重现很多父母认为:我的童年就是被父母吼到大的,我也没什么心理阴影和心理问题啊,棍棒底下出孝子嘛,祖祖辈辈这么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当被别人吼叫的时候,人的内心或身体很容易出现本能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一旦身体出现这种反应的时候大脑就会出现“当机”状态,导致孩子根本做不到大人的要求。
吼叫可以,但是这3种吼叫万万不可
孩子的一些行为常常让父母崩溃,常常让父母无可奈何,最后总是免不了用吼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或者让孩子停止当前的行为。
偶尔的吼叫可以让孩子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但是长期的吼叫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以下3种吼叫更是孩子们最害怕的:
警告性吼叫“赶紧把杯子放下,别弄打了!”
“别跑了,前面有石头!”
“别摆弄插座,危险!”
“没洗手就吃东西,赶紧洗手去!”
每每看到孩子处在危险的边缘时,很多父母都会用高声贝的“一声吼”来制止孩子这种危险的行为,恨不能马上、立刻的制止住孩子的行为。
安全问题和行为准则从来都是父母们放在第一位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父母们养育孩子的底线。
可是父母要知道的是,这种警告性的大喊偶尔使用是有效的,但是经常依靠这种方式来提醒孩子的行为规则,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免疫”,会将一些重要的事情当耳旁风,出现“你喊你的,我做我的”这种现象
对于安全问题和行为准则的方面的教育,父母可以将日常中孩子常常会犯的错误类型分为不同的等级。
比如:孩子不听话自己乱跑到了马路边和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的行为不能划为同一个警告等级。
那么在对待不同事情的时候分出不同的警告,那么孩子慢慢的也会在心中对这些安全问题和行为准则分出不同的标准,慢慢的会按照这些标准去做事情。命令性吼叫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都几点了还不睡觉,干什么呢?”
“写了这么长时间作业就写这么点,你都干什么呢?”
“告诉你多少遍了,还犯这种错误!”
有的父母在反反复复的提醒之下孩子还是我行我素,那么父母在忍无可忍之下只能变成“吼”。孩子们之所以明知自己在没听父母的提醒之下会换来“一声吼”,那么为什么还要磨磨蹭蹭呢?
其实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无论父母如何催促“我自岿然不动”,孩子们会根据父母说话的声调和情绪来判断父母要求的这件事情的紧迫性。这就说明“每一个磨叽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唠叨的父母。”
“你给我记住了!”“这点必须做到!”“做不到肯定不行!”这些命令式的吼叫喊出后,其实都是父母喊给自己听的,是因为孩子的“忤逆”行为让父母感到权威被动摇的挫败感。
如果父母的吼叫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和教育意义,那么这种吼叫是完全没用的,对孩子除了伤害便没有任何意义。这很容易让孩子学着父母的样子,长大后成为父母的“翻版”。过激性吼叫
父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家后,看到被孩子弄乱的屋子,画花的墙面,扔的到处的玩具,一瞬间的疲惫和委屈变成怒火,崩溃中开启了过激的吼叫,甚至用“河东狮吼”来形容也不为过。
生活带给父母们的劳累和委屈很容易让我们迁怒于幼小且不知愁为何物的孩子。其实屋子弄乱、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父母和孩子吼叫的根源在于父母内心的负面情绪。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场灾难!哪一个孩子不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养大,很多父母认为我养他爱他,至于什么情绪对他这都不重要。真的是这样吗?
幼小的孩子面对情绪激动不停吼叫的父母真的是一点的反抗能力都没有,他们会担惊受怕的面对回家后的父母,生怕一个不小心换来父母的吼叫。这样小心翼翼敏感的情绪会一直伴随着他们,会一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的成长。
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说:“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入‘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就必须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
一流的家庭就要有一流的父母,一流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样,竭嘶底里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同样的深远的。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今日互动:以上的3种吼叫,你中招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C位妈妈】,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