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为什么爱扔玩具
在我们孩子身上都发生过扔东西的事情,见什么扔什么,而且越扔越开心。只要东西拿到手上,他常常不遗余力地扔出去。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小心把玩具掉在地上的,于是就弯腰去把玩具给他捡起来,但是每次刚把玩具还给孩子,他又会用尽力气扔出去。
这样反反复复好多次, 家长这才发现原来是孩子在故意扔东西,一般的家长就不再理他了。可是孩子眼泪汪汪地依旧用手指着地上的东西,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哭,或者说是“心疼”孩子,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去把东西捡起来给他。
其实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他存心捣乱,而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扔东西代表着孩子长大了,他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很多发生在9-10个月的孩子身上,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接受孩子的这一点。而且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应该充分满足孩子“扔”的欲望,为孩子提供扔东西的环境。
第一、心理学家认为,“扔东西” 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到了一定的年龄, 孩子就会对事物的因果联系非常感兴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力量,并且发现自己和其他物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同时,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还意识到了自己与动作对象之间存在区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步。而孩子在扔东西后,东西总会掉到地上,并且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者产生不同的改变,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于是就有了世界最初的探索。
第二、 孩子总是反复地扔东西也可能是想向大人显示自己的力量,想得到大人的表扬。所以经常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给予他表扬。
提醒各位家长,把贵重的手表或者手机丢出去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发火,因为孩子不像大人那样有“爱惜物品”“不把东西弄坏”的意识。所以,为了防止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父母最好把贵重物品或者易碎的东西保管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然后可以让孩子玩一些不容易摔坏的玩具,比如铃铛、小球等。
那这个时间我们就需要掌握好一个度, 在孩子扔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矩。例如可以告诉孩子球可以扔着做游戏,但食物就不能扔在地上。如果你不能花许多时间为孩子捡东西,那么可以让他坐在铺有垫子的地板上,自己去玩扔东西。当孩子 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把东西拾起来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鼓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丢”东西的坏习惯。
2、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
正常情况下,一周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可以步行甚至小跑,他们发现自己即使没有妈妈的帮助,也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此同时,孩子也开始对各种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思维也逐渐形成,并且开始试着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孩子两岁左右的时间,运动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时候的孩子,任何事情丢希望亲自去欧,很讨厌大人的帮助,比如洗脸的时候会拨开妈妈的手;不会用筷子,却偏偏要自己拿筷子吃饭,如果帮他摆正拿筷子的方法,他很显得不耐烦,会发大脾气。
妈妈总是突然发现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怎么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无论妈妈要求他做什么,他都是一样的回答,“不”!很多妈妈为此烦恼不已,还有可能会对孩子大打出手。其实孩子说出“不”的瞬间,妈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他说出“不”说明孩子正在想成自我意识,从此开始逐渐独立,不再任何事情都依靠妈妈了。“不”可以说是孩子想妈妈发出的独立宣言。
面对孩子的独立,妈妈应该高兴并且支持孩子的尝试。当孩子开始说“不”并且一切都要自己去尝试的时候,妈妈一定不要批课孩子的失误,更不能对孩子的失误冷嘲热讽。比如当孩子拨开你的手一定要自己吃饭,最后却打翻了饭碗时,妈妈千万不能说:“非要自己吃,打翻了吧?”这是对孩子独立要求的否定,会延缓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如果妈妈不顾孩子的想法,总是用命令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耻辱,还会磨灭他想独立完成某一事情的意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父母自己吃苦头。因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能表达自己的主见,到了容易产生困感的青春期甚至成年后,他可能会因为情绪不能自控而出现更大的问题。
当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妈要怎么办呢?难道就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 这就需要妈开动脑筋去引导孩子形成好习惯了。比如, 当孩子自己不会穿衣服的时候,给他穿上后他又偏偏哭着要脱下来坚持要自己穿的时候,妈妈不要训斥孩子是在制造麻烦,而是要表扬他能够自己试着做事情;妈妈也可以不跟孩子说自己的目的,只把孩子放在特定的环境里。比如孩子应该睡觉的时候,妈妈可以直接把孩子抱到床上,这样就可以减少被孩子拒绝的机会。如果孩子仍然大喊: “ 我不睡觉。”妈妈可以说:“不是让你睡觉, 你可以在床上玩会儿。”其实父母如果意 识到孩子的反抗是长大的体现,每天都为孩子的成长而感到高兴,这样不论抚养的过程多么艰难,父母也不会感到累,反而会体验到看着孩子成长的乐趣。
3、“人来疯”宝宝心里在想啥
“小麻雀”是王爸爸送给女儿的呢称,这个孩子从小就活泼好动,今年已经4岁了,虽然依然是个小淘气,但是也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玩玩具或者看看书。爸爸经常觉得女儿长大了,开始懂事了,非常开心。可是,每次带女儿去亲戚家,或者参加婚宴,又或者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小家伙就会马上恢复“小麻雀”的本性,变得特别兴奋,欢呼雀跃,大喊大叫。一会儿打开电视,把音量放到最大;一会儿上蹿下跳,模仿动物的叫声;一会儿又把洋娃娃抱出来,在客人面前玩过家家....如果爸爸妈妈制止她这种行为,她反而会闹得更厉害。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场面,甚至平时乖巧、礼貌的孩子也不例外,一旦有客 人来了就无理取闹、撒野,弄得父母很难堪,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人来疯”现象呢?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或者严厉的管束有可能会造成“人来疯”现象。我们这点,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就是全家围着孩子转,无限制地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的强。还在在心理觉得自己的地位“至高无上”,而且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但是,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到别人家里做客时,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没有平常那么敏感,孩子一下感觉到自己从“宝座”上摔下来了,心理落差特别的大,所以通过任性、不听话等方法来引起父母、客人的关注,这实际在提醒父母:还有我呢,不要把我忘记了。
过度严厉的管束也会引起孩子的“人来疯”现象,平时家长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孩子就像笼中的小鸟,被抑制了爱玩的天性。如果家中来了客人,而且客人还夸奖孩子活泼,这时候家长又很宽,不是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孩子会敏感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利用这个机会来解放自己。
另外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过于平静,日复一日,气氛单调,所以有人来做客才会打破往日的平静,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刺激,使孩子发“人来疯”。
那么,面对孩子的“人来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应该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平时要多给孩子机会和外界接触,多与人交往,以减少看见客人时的新鲜感。客人来时,让孩子和客人接触,学会问号和招待,使孩子懂得一些待客之道。同时还要注意把孩子介绍个客人,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不受冷漠,大人们交谈的时候,如果孩子不需要回避,就尽量让孩子参加,如果孩子需要回避,也不要让孩子单独呆在一边,可以拍父母中的一个去陪他。
其次,当孩子发生“人来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改正孩手“人来疯”情况,家长应该试着和孩子玩在一起,等孩子丧失了戒备心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慢慢沟通和解决问题,而不要只是一味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
另外,在批评孩子的行为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应该抓住时机及时教育,让他清楚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要对孩子讲清楚,这种行为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大家都不喜欢。
但是最好不要采取过激的态度,因为那样不仅会让客人尴尬,孩子也听不进去。如果孩子比较大了,最好不要当客人的面教训他,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揭他的短,会让他觉得很难为情。
最后,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人来疯”,引导孩子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其他特长,出于一种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心理,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表现往往比平时好。
4、怎样剪断妈妈的“小尾巴”
4岁的男孩天天最近经常缠着妈妈,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尾巴”和“醋坛子”。天天以前都是自已睡觉,最近忽然要求妈妈和他一起睡。有一天,妈妈给他讲完故事,看他已经闭上了眼睛,便想悄悄离开,不料妈妈刚一动身,他就猛地睁开眼睛,拉住妈妈的衣服央求道:“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睡。
另外如果妈妈带着他到公园,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去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如果勉强去和小朋友玩了,一旦看到妈妈在对某一个小朋友笑,就会马上冲过来抱着妈妈,对那人人朋友“示威”:“这是我的妈妈!”
妈妈对此非常发愁,她想儿子这么黏人,长大之后怎么成为一个有担当能独立处理问题的男子汉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进入了情感表达的敏感期。当孩子到4-5岁的时候,他的情感世界就会被父母的爱唤醒,他对情感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欢跟妈妈和爸爸在一起,总是喜欢和父母黏在一起,感受来自父母的温暖。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忽然变得特别依恋妈妈的原因。
此外,这时候的孩子还希望父母能够把爱都给他,不能分心,否则他就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再爱自己了。所以如果妈妈去忙别的事情,或者跟其他的小朋友稍微亲近些,甚至妈妈笑着跟别人说话他都会很难过,会马上跑过去阻止妈妈去做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会哭闹不止。
那么这时候的父母应该如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顺利地走过情感敏感期呢?
首先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处在情感敏感期的时候,一般都会表现得比较 “脆弱”,所以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尽量去满足他的心里需求。比如当孩子晚上要求妈妈抱着他睡觉的时候,如果妈妈同意,他的感情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其实,表面看来是孩子要求妈妈抱抱,孩子真正的意思却是说自己想要得到妈妈更多的爱,当妈妈哄孩子睡觉时,可以一边拍着孩 子一边说“妈妈喜欢宝宝,妈妈会永远爱宝宝的!”这样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很快安然人睡。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表达感情的自由。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并不完善,但是他们又急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处于情感敏感期的孩子总是喜欢亲吻父母,会经常往父母的怀里钻。其实, 这不仅是孩子向父母索取爱的过程,也是向父母表达爱的过程。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高兴地接受孩子的感情,配合孩子,一定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解读孩子的行为,或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去回应孩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孩子对妈妈产生依恋是正常的而且是成长过程中的必要阶段,也为孩子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他人和睦相处打下基础,但是孩子的这种依恋不能长时间地存在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还是强烈拒绝和父母以外的任何人亲近,这个时候就属于过度依恋了。这种过度依恋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现象,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眼里总有自己而感觉甜蜜。要知道, 这种甜蜜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成长的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