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需5-8分钟
大语文时代,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也开始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进行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家长所愿地爱上阅读,反而对阅读产生了排斥。
亲子阅读4年,和孩子一路走来攒了点小经验,对于新手爸妈常见的一不小心踩的坑,归纳总结在此,各位爸爸妈妈,千万要避坑哦!
小A1岁半,A妈妈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阅读了,也给小A买了几本童书。
打开书,就用手指着书中的字一个一个教孩子识。
小A却对书中的图画感兴趣,每次都搬开妈妈的手要看图。
妈妈却说:你看图干啥?来,认字,这是“大——公——鸡”……
每次阅读,更像是小A和妈妈的拉锯战。
小A的注意力执意停留在图画上,而妈妈却觉得图画没用,识字是硬道理。
首先,A妈妈童书选择的侧重点错了,最适合早期亲子阅读的童书类型是图文紧密结合的绘本,而不是文字居多(甚至带拼音)的儿童读物。
0-6岁,孩子的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具体的图形、图画更适合让孩子直观地学习和认识。
当孩子读图的时候,会发现隐藏在图画中的细节,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孩子看图,父母在同步伴读文字,孩子就一下能够理解图画所反应的文字信息。
各种好玩的、带有游戏机关和互动形式的绘本,更是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法宝。
这样,孩子在阅读中不仅仅是通过视觉丰富图画认知,更能够促进触觉、听觉、嗅觉发育。
比如,有的绘本中有扣扣子、拉拉链的机关,锻炼孩子的手指精细运动。
有的绘本中有毛茸茸的、光滑的小卡片,让孩子通过触摸来促进触觉发育。
父母通常不要着急给孩子识字,我比较倡导遵从孩子的发展规律。
例如,到了识字敏感期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关注身边一切有文字的事物,并且指着字问妈妈读什么。
一般来说,有着很好的阅读基础的孩子,因为绘本天天见,文字已然融入了生活,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不自然地就会从读图过渡到关注文字。
这些孩子的识字都比较早,而且主动识字的积极性高,识记速度快,还不容易忘。
B妈妈和孩子开始亲子阅读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B小朋友3岁左右,妈妈给买了一系列的故事绘本。
妈妈按照从网上看到的方式,给B设置了图书角和小书架。
然后让B坐到小沙发里,扔给他几本绘本,就忙别的去了。
不一会儿B妈妈过来看,发现B小朋友把绘本当成积木,正在搭房子。
B妈妈生气了,说:书是给你买来看的,不是用来玩的!
B很委屈,把绘本从头翻到尾,说:看完了!
B妈妈说:这么快就看完了?你看仔细了吗?书里讲的什么啊?
B默不作声。
早期亲子阅读的关键在于“亲子”二字,阅读也并不是枯坐,而是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家庭小剧场等形式,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科普知识表现出来。
此时,阅读更像是一种高质量陪伴的表现方式,通过父母的陪伴、游戏,促成孩子对阅读的了解,阅读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父母来引导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最初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阅读。
最佳的方式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翻开一本绘本,给孩子讲其中的故事,让孩子同步阅读图画。
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大开脑洞。
不论是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还是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都曾经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亲子阅读的重要。
松居直认为,父母的伴读和孩子用眼睛来看是同步进行的,这样更能很好地让孩子从看、听全方位地体会阅读乐趣。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提到,即便是孩子到了能够独立阅读的阶段,也依旧建议亲子阅读的时间延长至12岁。
小C2岁,妈妈发现每次亲子阅读的时候,都力不从心。
C妈妈认为,小C是专注力太差了。第一本玩了2分钟,又去看第二本,一个故事读了一半,不知道跑哪去玩别的了。
我发现,C妈妈一次给小C拿十多本书,堆在面前。
小C一会看看这本,一会挑挑那本。
一个2岁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坚持不了那三五分钟,因为面前的选择太多,小C的专注程度就更差了。
可是妈妈并不理解,看到小C溜号去关注别的东西了,硬是把她拉了回来,并训斥说:注意力集中!不集中不是好孩子!
妈妈一味强调的“共同关注”,其实并不是让孩子跟着父母的节奏来关注,而是反过来,父母根据孩子关注的事物发生改变,而去一起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在给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时候,一次不要拿太多的绘本,一般1-2本足矣。
孩子选择少,更能专注在手里的绘本上。
相关文章: 孩子不是天生专注力差,而是被家长破坏了!6种方法让娃专心致志
小D5岁,明年要上小学了。
妈妈得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于是有意识地让小D练习看图说话和中心思想归纳。
妈妈每给小D讲完一个故事的时候,都要问小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最开始小D还能配合妈妈去思考问题,后来,他变得很反感这些问题。
妈妈让小D讲读后感,小D干脆扔下书就跑了。
早期亲子阅读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让阅读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但如果父母的目的性太强、太功利,会让乐趣变成“任务”,反而削弱了孩子的积极性。
阅读一本有趣的故事绘本时,父母声情并茂地将故事讲完,如果孩子没有进一步探讨的意思,或者在他们没有问各种为什么,那么就表明,这本书阅读可以到此结束了。
绘本育儿的巧妙之处在不说教、潜移默化的心理自助。
如果刻意地追求“讲道理”,说教的痕迹太明显,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E父母工作忙,又不想落下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就给孩子买了一个伴读机。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伴读机同步伴读,两全其美。
但是伴读机并不能满足小E的需求,当小E问“为什么”的时候,伴读机并不能像父母一样给出启发性的解答或接下来的提问。
伴读机等智能早教设备,提供给孩子的只能是单向的输出,而不是双向的交流。
同时,父母带孩子阅读时候,孩子通过父母朗读的语音语调、语气变换,体会故事的情节,感受故事带来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会观察父母脸上的表情,结合图画来揣摩故事情节。
这些,都是伴读机这类产品给不了的。
智能设备只能作为帮助父母给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一个工具,不能全然代替父母。
亲子阅读时间,使用伴读机的时间最好不好超过30%。
更多的时间,还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享受阅读时光。
F妈妈问我,她曾经看有些亲子阅读大咖妈妈的简介,说自己和孩子在过去的几年中阅读了几千本绘本,真疑惑这是真的吗?
同时她也很焦虑,自己家的孩子照比人家差太多了,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如何才能让孩子的阅读量达标呢?
从一方面说,在过去的几年中阅读几千书不夸张。
以我自己举例,和维尼坚持亲子阅读4年,如果平均每天读4本绘本,计算下来阅读量5000+。
单从数字上看,自己也被吓到了!
嫁到美国的闺蜜告诉我,美国儿童有一项阅读标准,在上幼儿园前读完3000本书。
而这个标准,并不是以“本”来计算的。
具体指的是,孩子阅读新书及温故曾经读过的书的总和。
也就是说,同一本书,今天读了一次,就算“1本”,如果孩子习惯反复阅读了10遍,那就是“10本”。
因为,每一次阅读同一本书,对于孩子来说都有新发现,他们的反复阅读行为,其实就是在加深记忆。
所以,当父母听说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在几年中读了几千本,千万不要惊讶。
拼数量不是目的,我的建议是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兼顾。
不仅要丰富阅读种类,更应当吃透一本书。
如果一味地图阅读量,每一本都浑沦吞枣,也没什么意义。
父母要放平心态,根据孩子自身制定阅读计划,而不是看别人读了多少本,自己家的要超过对方。
阅读不应当是一件攀比和炫耀的事,它的本质应当是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快乐,让一个好习惯伴随一生,为今后的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打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