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看,就不看!”
这几天,一提到看书,晨晨就一脸臭脾气,拒绝和爷爷一起玩。
原来,爷爷看到邻居小孩3岁就认得很多字,也想教自己的孙子认字。于是每天吃完饭就让晨晨坐好,拿出一张张卡片,教他识字。
头几天,晨晨对这些字符还感到好奇,可没过多久就厌烦了。无论如何,也不肯好好坐下读了。
后来,只要爷爷说看书,晨晨就大发脾气,哭闹着大喊“不要、不看”。
看着别人家的“神童孩子”,2岁会背《三字经》、3岁会认《唐诗三百首》,很多家长就焦虑不已,逼着孩子快点学习认字,以免输在起跑线上。
有人认为早认字有利于自主阅读;
有人说早认字可以开发左脑,提高智力;
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趁着记忆力好,多记几个字总是好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过早教孩子认字
这些危害不得不知
01 01
过早教孩子认字,容易产生阅读障碍
不少人觉得教会孩子认字,就可以尽快让孩子自主阅读。
但其实,过早学习自主阅读,是教孩子认字的最大骗局。
神经科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研究指出:真正的阅读,需要把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综合运用,包括视觉、听觉、语言、概念生成等。
这些功能的整合,要依靠“髓鞘”的形成。而“髓鞘”形成,一般在 5 到 7 岁之间完成。
提前教孩子认字,不但没有用,反而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抵触心理,产生阅读障碍。
马伊琍就曾经吃过提前教孩子认字的亏。
她曾经逼女儿认书上的数字,女儿哭了,从此见到那本书就害怕,留下了心理阴影。后来,她再也没有刻意教孩子识字识数。
02 01
过早教认字,限制孩子想象力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让孩子提早认字,或强迫他们早日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
早早给孩子标准答案,是最容易破坏想象力的行为。
美国曾经有一位妈妈,因为老师教3岁的女儿伊迪丝认字,将幼儿园告上法庭,并索赔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
在老师没教孩子认字之前,伊迪丝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等圆形的东西;自从老师教她识读26个字母后,就失去了这个能力。
最后,这位妈妈赢得了官司,同时也推动了美国内达华州《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修改。
想象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别过早地剪断孩子的翅膀,却又埋怨他不会飞翔。
03 01
超前教育的危害,会在孩子上小学后爆发
父母的急功近利,提早给孩子灌输知识,看似取得了成果,却忽视了潜在的危害。
《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反对机械、大量、提前教儿童识字识数。
德国曾经资助过一项研究,对50个以早教为特色的幼儿园和50个以玩闹为主的传统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跟踪比较。
一开始,早教幼儿园的孩子表现出更高的知识水平,这个优势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小学。
可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上早教幼儿园的孩子不但没有了学习优势,他们的成绩还显著低于上传统幼儿园的孩子。
早教认字可能真的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起跑的速度,而是跑到终点的耐力。
此后,大量的研究不断验证:超前教育带来的优势,会在一到三年内被冲刷掉,之后就会逆转。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说:“儿童在六岁以前,真正的任务不是什么学习、读书、写字和做数学题,而是玩儿。”
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
花未开时,不催,才是最好的呵护。
顺应身心发育规律
给孩子创造良好认字环境
文字是世界的符号,儿童认识文字,也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家长无需刻意强灌输知识,而应顺应孩子识字发展的三个阶段,合理引导。
第一阶段:1-3岁泛化阶段,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1-3岁的孩子,主要通过感觉认识事物,他们也会把字当做整体形象来感知,这个阶段需要父母提供文字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去感受文字的存在,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真的认识多少字,而是让孩子有一个随时感受阅读的环境。
比如:购物时和孩子一起看商品标识;陪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孩子满月时,就每天当着孩子的面“表演”看书。他说,每个家长都在演一部长达18年的连续剧。
孩子不仅是观众,还是模仿者。
父母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就对什么好奇;
想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父母要先学会多看书。
第二阶段:4-5岁识字敏感期,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和文字配对
当孩子突然对汉字、标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表明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到了。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指出:孩子的认字敏感期,普遍在4到5岁左右出现。
当他们发现符号原来和可触摸的东西是可以配对的,就会感到欣喜,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更多这些符号。
此时,父母需要耐心地为孩子解惑,把认字当做生活中的寻常事,不刻意教、也不刻意回避。
让孩子在生活中和文字配对,感受文字的力量。
带孩子到图书馆,去体会“静”的感觉;
带孩子去玩水,去体验“嬉戏”的场面;
带孩子去动物园,去看标牌,寻找动物各自的住所。
长期以往,孩子将发现,文字能激活感受,能带来便利,从而打开孩子认字的渴求。
第三阶段:5-7岁再现阶段,在阅读中和文字配对
5岁以后,孩子开始对书上的文字产生理解能力,在文字中感受字句所表达的意思。
如此,孩子才开始发展出真正的阅读能力。
当孩子读到“嬉戏”,他能想象自己在水里打闹的欢快场面;
当孩子读到“屏气凝神”,他能感受到安静的力量;
当孩子读到“欣喜若狂”,他能体会主人公的兴奋。
文字,是一种奇妙的表达方式。只有真正懂得它的人,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张力,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才能感受到文学的优美。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就分享了自己女儿圆圆学认字的过程。
在圆圆5岁以前,尹建莉老师都没有教过她学习认字,但是一直坚持给她读故事书,然后从商场、动物园、街道招牌上零零散散地认了许多字。
直到一次妈妈没时间,圆圆只好自己拿起书来看。
一口气读完后,圆圆开始学会了自己读书,又在阅读中不断拓展了词汇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就这样,到圆圆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达到三年级的识字量及阅读水平,让老师感叹,也让妈妈欣喜。
尹建莉老师内心非常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孩子,这种突然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是个非常简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适用于大部分正常的孩子。
孩子的正确成长,得益于家长有意无意间施行的正确教育。
3岁以前,不刻意“教”孩子认字,3岁以后,潜移默化孩子认字的需求,鼓励孩子为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认字。
万物皆有时,请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不浮躁、不焦虑,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能静静欣赏孩子含苞待放的沉默,
才能看到孩子怒放生命的灿烂。
小步在家早教,来自清华、斯坦福的精英团队,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