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邀答:我家孩子八岁,上二年级。从上一年级开始,我跟他口头协议约定了做家务奖励零花钱,比如扫一次地两块钱,倒一次垃圾一块钱等等。期间孩子要求涨价,涨过两次了。这几天又嚷嚷着要求涨价,为这事还跟我闹得不愉快,长此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难道是我做错了吗?孩子做家务家长给钱到底是对还是错?错了的话,我又该怎么做?
答:谢邀。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肯定:孩子做家务给零花钱是错的!不只是错,而且错得离谱,更要命的是,这错会被日复一日的时间复利效应加倍放大,会给孩子的心性养成、责任担当等方面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果。到底为什么是错的?犯下的错如何弥补和矫正呢?家长至少要从三个层面加速完成自己家庭教育观念的迭代升级!
1、一要彻底弄明白:“做家务”到底是什么?家长们必须完成的第一个家庭教育观念迭代升级是:彻底弄明白“做家务”到底是什么?
要彻底弄明白“做家务”什么,就得先知道“家务”是什么。
何谓“家务”?字面意思或字典中的解释简单明白:所谓家务,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事务。
然而,从家庭教育为核心出发点来衡量的话,这个定义真是太粗糙了。以着眼于家庭建设、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为长远目标的“家务”之定义,应当是这样的:所谓“家务”,是指过日子、过日月或过光景!
“过日子”的内容极其繁杂,除了传统意义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开门七件事之外,应当还包括日常用品的打理、宠物的饲养、房屋的修整、家具的养护和使用,以及活而为人不可避免的缔结婚姻、生男育女、孩子教育、老人赡养、亲友往来、红白喜事应酬、逢年过节安排、家庭成员矛盾处理等等。
是故,孩子们从小应当接触并得到良好系统培养的“家务”,绝不能只是狭窄意义上可以“按件计酬”的扫地、倒垃圾等“家务活儿”,更应当是综合多变、琐碎繁杂极其考验综合能力的“过日子”。
同理,以着眼于家庭建设、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为长远目标的“做家务”之定义,应当是这样的:与家庭其他成员携手并肩全面参与并打理家庭一切内部事务及外部事务。
比如家庭内部事务,一次简单的家庭聚餐或隆重的正式家宴,包括前期亲友名单的拟定、人员邀约、时间衔接以及所邀亲友的个人饮食忌讳、菜单拟定、酒水茶类、座次安排,以及餐前餐后消遣、大人小孩娱乐,甚至拖鞋或鞋套、水杯、湿巾等等事无巨细,两岁以上的小孩子都应当以小主人的身份全程参与。
再比如家庭外部事务,亲友之间的红白喜事应酬,有人去世了,丧仪如何置办、吊唁如何进行、安慰话如何说、说什么,以及不同身份如何行礼、如何祭拜等等传统白事上相关礼仪,三岁以上小孩子也当以家庭成员中极其重要的另一辈儿人全程参与。
那么,以着眼于家庭建设、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为长远目标的“做家务”,其教育意义和树人目标的内在本质是什么?
其内在本质,与普通老百姓或社会小青年必须进行严格甚至严苛的新兵训练之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军人是一样道理。新兵训练最具代表性是的叠被子。要将软趴趴、絮囊囊的棉被,叠成如同快刀斩成的高25公分、长宽各50公分的豆腐块,对心性的磨练还在其次,其内在本质的外在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是将普通老百姓或社会小青年身上固有的软趴趴、絮囊囊的社会习气或痼癖旧习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打磨,打磨成如同被子般棱角分明、板正忠贞的铁血军人。
同理,两三岁的小孩子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携手并肩全面参与并打理家庭一切内部事务及外部事务的过程,就是将一个懵懂小毛孩儿,打磨成积极入世、精通生活、百变智慧的合格社会人。
2、二要彻底弄明白:“零花钱”到底是什么?家长们必须完成的第二个家庭教育观念迭代升级是:彻底弄明白“零花钱”是什么?
“零花钱”到底是什么呢?
传统意义上的“零花钱”,是指家长或其他长辈发给小孩子的超出生活必须部分的、数额较小的、可自由支配的钱。
然而,这个定义还远远还不够!这只是物资相对匮乏年代人们给予“零花钱”的基本字面解释罢了。随着社会极速发展、物资极度丰裕以及“零花钱”金额的几何倍数上升,信息时代背景下与时偕行的、兼具情商与财商教育的“零花钱”之定义,应当是这样的——家长或长辈们发给小孩子的、可进行消费活动或钱生钱活动等自由支配的资金。
请注意我给“零花钱”下的这个与时俱进之定义,与传统定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中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消费活动”,二是“钱生钱活动”,三是“资金”。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个关键词呢?传统意义的“零花钱”,一来是数额较小,几分几角几块不等,孩子们拿到钱的基本用途只有两个,要么立即蹦去小商店购零食儿吃,要么去百货超市购小玩具。如今不同了,零花钱的数额直线飙升,少则几十几百,多则上千块也有。身边有不少小学生有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卡里余额超过五位数的不在少数。
第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零花钱”定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消费活动”?
特别强调“消费活动”,是因为小孩子的“零花钱”购买力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小零食”和“小玩具”,七岁的小贝就曾经用零花钱支付了一家四口人的港澳双飞七日游,十岁的小虎用赚下来的零花钱给自己购买了一台高配商务笔记本电脑,甚至还有十三四岁的小学生用零花钱给自己完成了人生第一套房的首付。诸如此类,小孩子们既然可以拿自己的零花钱支付港澳双飞七日游、高配商务笔记本电脑、首套房首付等正向有益的“消费活动”,当然也可以拿来支付无度网游以及黄赌毒等负向有害的“消费活动”,所以,当今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们的零花钱,确实已经到了必须给予全新定义与高度重视的时候!
第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零花钱”定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钱生钱活动”?
特别强调“钱生钱活动”,是基于小孩子“零花钱”数额的增长基数与增长额度而应当开展的“钱生钱活动”教育——为什么不用“理财教育”这个词呢?
一是“理财教育”面孔太正统了,用来的话会让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望而生畏。
二是“理财教育”被中国式炒作给片面化了,弄成了单一传统化的“去银行存钱”或投机主义的“炒股”“炒基”。
三是,“钱生钱”这种叙述简单直白,既符合孩子们喜爱的口语化及趣味化,又符合零花钱“可自由支配”的随性与喜性。最主要的是,孩子是“妈妈生的”,而钱嘛,当然也可以是“钱妈妈生的”——“钱生钱”能够一步到位揭开理财的神秘面纱和内里本质。
第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零花钱”定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资金”而不是传统定义中的“钱”?
特别强调“资金”而不是传统定义中的“钱”,是因为“资金”和“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什么是“资金”?
资金泛指资本,是指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用于经营工商业或用于其他价值投资的本钱,包括物资或货币。资金的最主要功能在于“创造新价值”。
什么是“钱”?
“钱”,从金从戋,最早是指用于物资交换的器物,后来引申为货币、钱财。简单说,钱就是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或金融流通工具罢了。
弄清楚了“资金”和“钱”各自的基本定义,家长们就可以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弄明白,信息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零花钱”之定义,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资金”——二者内里的本质区别在于,事事向“钱”,钱就很容易“将人驯化”成为自己忠实的奴隶;而资金,其创造新价值的活态流变性决定了,人永远会是它的“主人”!
3、三要彻底弄明白:“做家务”给“零花钱”到底是什么?家长们必须完成的第三个家庭教育观念迭代升级是:彻底弄明白“做家务”给“零花钱”到底是什么?
结合前文所述“着眼于家庭建设、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为长远目标的‘做家务’之定义”,“信息时代背景下与时偕行的、兼具情商与财商教育的‘零花钱’之定义”,“做家务给零花钱到底是什么”即可了了分明——
“做家务”给“零花钱”,一是强行剥离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理所应当共建家庭的“义务”。
“做家务”给“零花钱”,二是将孩子做家务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的自我价值实现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等内在驱动力,强行转换为金钱化的外驱力。丧失内驱力体验的孩子,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会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做家务”给“零花钱”,三是将“家庭义务”与“零花钱”的概念与界限混在一起,会导致孩子丧失主动“看见”哪些家务需要做的慧眼并成为没眼力劲儿的“木头人儿”,会导致孩子丧失在一定时间合理支配一定数额资金、愉快徜徉于“钱生钱活动”并使财商持续提升的机会。
简单一句话概括,“做家务”给“零花钱”到底是什么?是家庭教育的重症通病,得治!
中国式家长们最显著的重症通病之一,就是利用金钱或其他物质激励,使孩子们“心甘情愿”做家务或学习!
“你乖乖把这半碗饭吃完了,我就给你一块钱零花好不好?”
“你去把垃圾倒了,我就给你两块钱零花好不好?”
“你现在把房间整理好,我就给你五块钱零花好不好?”
“你这次考试拿了双百,我就给你一百块钱零花好不好?”
金钱的交换机制,当然会引起议价行为。正如题主所述,“一年级时候扫一次地两块钱、倒一次垃圾一块钱。期间孩子要求涨价,涨过两次了。这几天又嚷嚷着要求涨价,为这事还跟我闹得不愉快”——议价行为与心理期望价位不能得到足够满足时候,小孩子原本应该的那些“正常行为”便会在奖励缺失或奖励低于预期等“金钱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出现相关联行为与监管的完全失控。
“内在驱力”下的理想行为机制应当是什么呢?是孩子基于自我认知的、自身需要的自发行为,而绝不是单一“金钱机制”驱动的结果。
小结:对孩子具有高质量教育意义、高综合能力培养的“零花钱”长什么模样?具有高质量教育意义、高综合能力培养的“零花钱”长什么模样呢?起码得跟做家务、写作业、搞学习等应当应份的义务和责任无关,起码得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发放的时间周期相对固定,二是不频繁变更的相对固定金额。发放的时间周期怎么确定呢?小学一至三年级以“每周发放”为最佳,小学四至六年级及初中阶段以“每月发放”为最佳,高中学生以“季度发放”或“半年发放”为最佳,大学生以“半年发放”或“每年发放”为最佳。至于零花钱发放的具体金额,一是不同家庭可根据经济收入情况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情况灵活计划或增长,二是遵照“定额+季度或年度浮动额”为最佳。简单说,家长们愉快领工资的那一天,最好孩子也能够同步感受到领取家长工资中一小部分作为零花钱的愉快;家长们根据工资额度计划未来一个月家庭各项开支与结余情况时候,孩子们也能够同步参与并参照安排自己未来一个月的“消费活动”和“钱生钱活动”。总之就是,这种与家长工资收入周期相同、结构相似的零花钱发放安排,极有利于孩子们与家长和家庭呼吸相通、彼此忠诚、共同进退的“铁杆团队意识”培养,更有利于孩子们自控意识、统筹意识及理财意识等的培养。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