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在地铁上,有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直接拿脚踢爷爷,那脚丫子都踢到脸上了,爷爷一脸宠溺地笑着,接着孙子就继续扇爷爷耳光,爷爷的反应只是躲了躲,被爷爷躲开的孙子,转头扇向奶奶,奶奶也是躲躲而矣。
网友 叶子 说:
“这么“没教养”的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危害。孩子就不应该让老人帮忙带。我的孩子我要自己带,被老人惯成这样,改都改不过来。”
网友 那边有海 说:
“老人对孩子太溺爱了,要是父母带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被养成这样,还不如不养。长大了肯定成不了什么好材料。”
网友 婷儿 说:
“老人带孩子只顾活着就好,给孩子惯出毛病来,从来都不在乎,我家孩子被老人带的给人吐唾沫,还不能说,我都想辞职自己带了。”
网友 小沫 说:
“孩子就应该自己带,老人带孩子就毁了孩子了,以后我有孩子了,是不会让老人带的。”
孩子看起来的“没教养”,不是“隔代教育”的错,只是缺了“同理心”
网友的声声议论,都说这就是“隔代教育”的后果,其实在身边也有爷爷奶奶带的,但是不都是这样的,有的爷爷奶奶带孩子也是尽心尽力,也是真心实意为孩子着想的。所以孩子的这种无理行为。不是“隔代教育”的错。
其实无论“隔代教育”,还是父母直接教育,这样无理、霸道的孩子都是因为长辈太溺爱,这种溺爱不只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很多时候,有些父母也是对孩子非常溺爱的,这种溺爱下的孩子,其实很多都被“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overprotection)是指父母为了不使孩子受到伤害,过分给予保护以致影响其独立性发展的倾向。
过度保护有两种类型:极端约束型和极端纵容型。前一类型将导致儿童在与其父母的接触中表现出侵犯性和否定态度;后一类型将导致儿童表现出消极、盲从和依赖性。
文章开始这个小男孩就属于后者,属于极端纵容型的,长辈们极端的纵容,让孩子有了盲从和依赖心理,因为孩子知道,长辈不加制止的肯定不是错的,任何时候长辈们对自己都是全方位包容的。所以他就可以肆无忌惮,而这种肆无忌惮是他曾经“蜻蜓点水”般的尝试过,大家认可,所以他没觉得有什么错,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缺了一种“同理心”思维,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因为没有人告诉他。
“同理心”是什么?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其实都是折翼的天使。
记得我在幼儿园里做管理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个叫浩浩的孩子,浩浩聪明聪明伶俐,但是却不招小朋友喜欢,因为他出手很快,就像一种本能反应。
后来我了解到浩浩父母离异,是被姥姥姥爷带的,姥姥姥爷对他也不宠溺,但从争夺抚养权开始。妈妈就因为争夺孩子和愧疚心理,什么事都由着他,即使他伸手打人,妈妈也觉得做的好,浩浩就以为这是对的,他也不知道这样会很疼,因为没有人教会他,现在别人的位置上想想。
直到有一次,他再次出手。被另一个小朋友扇了一巴掌后,他哭了,和他做了沟通。
“浩浩,疼吗?”
“疼......”
“平时你这么打小朋友,别人疼吗?”
“疼......”
“小朋友打你,你开心吗?你喜欢他吗?”
“不开心,也不喜欢他。”
“那你动手打别人的时候,别人喜欢你吗?开心吗?”
看着沉默不语的浩浩。问道:
“以后还无缘无故动手打小朋友吗?”
浩浩默默地摇了摇头,之后浩浩在这方面确实改了很多,在后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后来的浩浩也是一枚妥妥的“小暖男”。其实浩浩不是被惯坏了,只是因为他缺了一种“同理心”思维,没有在别人的立场上想过,所以在他挨打后,他才在有效的引导下懂得了现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不会“同理心”思维的孩子,其实本身就是受了伤害的,孩子的本性都是纯良的,只是缺了“同理心”的他们在心理上没有那么完美,就像折翼的天使,需要我们去救助,去呵护。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臧克家《有的人》
要想成为具有同理心的人,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做到将心比心 替他人着想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首先尝试改变自己
所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迫在眉睫。我们要让孩子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引导孩子角色互换,让孩子在角色互换里懂得换位思考
其实看起来飞扬跋扈的孩子,貌似是被宠溺过头的孩子,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并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色上考虑问题,这就像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循环,当孩子无理取闹,看起来毫无教养的时候,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当别人觉得他不懂事,不会为对方考虑问题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长辈不够理解自己,不够爱自己。长此以往,就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循环。
而破解此局的方法,就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学着角色互换,能够学会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处境,不要一味的包裹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懂得替别人考虑的孩子,才会更加包容,更加大度。这样具备“同理心”的孩子才是对未来无所畏惧的。
2、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孩子心中所想
不只是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拥有“同理心”的处事方法,家长要更加懂得以身作则。不但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更要脚踏实地的体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一味的给予。因为家长想给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家长要做的是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孩子,要试着用孩子的视角处理孩子面对的一切问题,而这些只有拥有“同理心”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与孩子一起进步。
3、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经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当孩子打骂长辈的时候,虽然看起来让人很心痛和着急,但是父母要做的不是“一棒子搞定”的惩罚,而是要引导,引导孩子运用“同理心”面对错误,弥补错误。
这样的换位思考才能让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给予别人的伤害,摆脱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懂得现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并且尊重别人。
所以,教会孩子“同理心”不仅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别人,也是让别人理解孩子。“同理心”并不要你孩子迎合别人的想法,而是希望孩子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考虑问题,更加能够兼顾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
拥有“同理心”,亲密关系才得以建立,反之,传送与接收同理心的神经线路会短路。直到某天,当一个人发现世界是不断地亏待自己,对自己的感觉不闻不问时,他(她)将不再努力与尝试跟其他人建立关系,并让自己同理的情绪关机。可想而知,其后果将是他(她)开始去伤害别人,以生气或暴力做为情绪的出口。
"-我是点儿妈妈,是一个二胎妈妈,左手执笔,右手育娃。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