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识字的非文盲往往有不少不分美丑的美盲!”——吴冠中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木心
作为一名资深美盲,每每看到这种有关审美的言论,既自卑又焦虑。
自卑是因为从小到大没有正经上过美术课、对艺术一窍不通、不懂欣赏名画,审美品位确实不行;同时又焦虑: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可自己都不懂,怎么能教孩子?
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只能寄希望在培训班了。就在我准备放弃时,心心妈拯救了我!
心心妈是我在一个育儿群里认识的插画师,每次晒出来的不论是手工、美食、或者节假日准备的礼品,都好看又实用,我们都称她为群里的颜值担当,以一己之力提高整个群的美感度。
有次无意间聊起如何提高孩子的审美品位,当我们都在纷纷吐槽自己当年都没有上过美育课,孩子审美品位的培养只能借助外力时,心心妈妈出来分享:其实,美育,是从妈妈开始、从家庭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
和孩子发现自然的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里本身就是个神奇的宝藏,春天的嫩芽,夏日的荷花,秋季的枫叶,冬天的白雪等,这些都是能带来美的直观感受。当我们匆匆经过,忽视四季的变化,也就没有关注其中的精彩。尝试着慢下来,和孩子一起欣赏路树叶的生长、云朵的变化、星空的宁静。你会现,美,无处不在!
在绘本里学习选择绘本时,除了选择绘本文字,也要挑选里面的插画。
刚开始帮孩子选书时,如果对自己的审美没信心,尽可能地挑选比较知名的绘本,尤其是那些获奖作品。
很多经典绘本,既考虑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在色彩和布局上,都十分有创意。经常阅读这种高水平的绘本,孩子自然也慢慢提高了审美品位。润物细无声,不经意间,美的种子就在孩子心里播种下来。
带孩子逛美术馆带小孩逛美术馆,我们时常会担心孩子看不懂,欣赏不来,会认为要等孩子大一点了、或者说学了画画了才去。
对于小孩来说,凡是新鲜好玩的,他们自然就会被吸引。如果把逛美术馆当作一项“考核”项目,一定要让他们从哪幅作品里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自然是会排斥的。
放松下来,和孩子像逛公园一样,一边看一边聊: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带上纸和笔,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现场画一幅他自己的作品。
而对于逛展的时间,按孩子的接受度来安排,不要强迫一定要看完。
现实条件如果不方便,就可以多看一些大师作品的画册。
让孩子自由涂鸦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给他们准备丰富的画材,各种质地的画笔、颜料、纸、布等,任由他们发挥。不同的材料,他们能画出不同的感觉。
有的家长觉得小孩的画看不懂,或者说画得不像,就忍不住去指导或建议。孩子的画确实不是成人世界里那样写实,可这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位艺术家,问题是怎么能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这种艺术家的童真本色。”
而他终其一生,都在寻回这种孩童的浑然天成和自由自在。穷尽一生都想要像个孩子一样画画。
我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也是一直保有童真,作品生动可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但这种返璞归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更要呵护好他们的童真。
在孩子的艺术创作时,我们不要急功近利。绘画,更重要的是是一种表达。
和孩子一起学习心心妈妈还重点指出:
其实,美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要觉得遥不可及。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合适课程或书籍的。坚持学习,和孩子一起讨论。长期浸润,对美的欣赏自然也就提高了。
美国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烦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对孩子美的教育,是希望他们能够审美独立,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