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章来自:蒙妹妈妈
前几天去亲戚家玩,正好碰上亲戚在数落孩子:
“今天暑假作业做了吗?还不赶紧写,晚上早点睡觉!”
"暑假就知道吃喝玩乐,做作业磨磨蹭蹭,一看电视、玩手机就生龙活虎的,你们这样下个月上学怎么办?”......
亲戚家这场景在有娃的家庭中非常常见。孩子一上学,全家看似平凡场景:起床、洗漱、早餐、上学、做作业、看电视、睡觉......会发生翻天覆地的的变化,此起彼伏的冒出“赶紧起床”,“快点穿衣服”、“抓紧吃几口就走”,“别忘拿书”,“要迟到了!”父母一边催促,孩子搞不定依然磨磨蹭蹭,直接将父母从温柔型刺激成“狼追型”,一不小心家里还会“硝烟弥漫”。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父母催促、提醒、唠叨等造成的“狼追型”教育,归根结底是父母没有抓住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第一个黄金期,没有养成时间管理习惯。
在培养时间管理观念的路上父母到底做错什么?父母包办,缺乏练习
孩子小特别是3岁以前,虽然动手能力弱,但是孩子爱自己动手。
比方吃饭,孩子自己动手会吃的衣服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吃完收拾碗筷不够,还要再收拾衣服和地板,就不让孩子动手。吃饭用喂,甚至追着喂,2-3岁还在喂;
比方刚开始学穿衣服、穿鞋子等都极慢或者会穿反,家长在一边看着心急,又觉得做不好,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穿。久而久之,孩子认知习惯中这些事都不是自己需要完成的,父母会帮忙做。
发现需求、排除障碍、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参与感,也没有满足感,那么孩子自然就缺乏自己动手做事的信心及勇气。如果做作业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他就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自然就不利索,拖拖拉拉。
时间感知不足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缺乏生活阅历,对时间的感知度低、“时间”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拖延,拖沓,一直催促、提醒、叮咛孩子要“抓紧”,“不要浪费时间”“动作快一点”,孩子往往体会不到父母的焦虑。而父母反而在不停的催促中出现爱急爱吼的方式,养成“狼追型”教育方式。但孩子的问题却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时间管理的培养。对时间的感知不足,从而体会不到父母的“急切”。
父母时间管理能力欠缺
很多父母自己在分配工作、、孩子、家庭、休息、家务等等方面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时间管理分配,经常搞的兵荒马乱、分身乏术、喘不过气来,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自然做不到有条不紊,自信快乐。
当孩子无法遵守规定计划,一开始父母还能循循善诱,但是反复几次过后,父母肝火上升,进入狮吼阶段。殊不知,这一切70%以上是自己缺乏相应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抓住儿童时间管理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习惯,让孩子从小掌握时间概念,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好时间规划。
学会放手,培养孩子抗挫能力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将一只饿猫放入一个装有开门设施的迷笼中,把食物放在笼外可望不可及的地方,通过观察并记录饿猫多次突破迷笼寻找获取食物的经过。结果发现,第一次将饿猫刚放进迷笼时,一开始盲目的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寻觅,找到开门按钮,逃出迷笼获取食物。第二次再将饿猫放进迷笼,它虽然还是会有类似于第一次的多余动作,但是会围绕开门设施附近活动,逃出迷笼的时间明显比第一次短。经过多次重复后,饿猫逃离迷笼潜伏期随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有人将桑代克的这个实验结论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
其实孩子的养育也如同饿猫逃离迷笼一般,如果饿猫没有经历无数次的试错,如何找到开门的习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需要不断犯错、纠偏、最终获得成功。父母从幼龄期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勤加练习,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等孩子长大再面对学习、作业的时候也就容易很多。时间观念也会强化,不会等到拖不下去再应对。
掌握时间概念,抓住时间培养黄金期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7岁这个阶段不仅仅是孩子的性格、兴趣、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时还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习惯的黄金时期。
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进行时间管理培养的黄金时期,第一个黄金期是3~6岁(幼儿园阶段),第二个黄金期是6~9岁(1-3年级阶段)。如果能抓住这两个黄金时期进行正确培养,就会事半功倍。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培训时间概念,要分年龄进行。
0-3岁,培养对白天黑夜的感知
时间的感知,比方:早、中、晚,昨天、今天,明天,春夏秋冬等,对3岁以内的孩子而言,太过于抽象。唯一可以让这个阶段孩子了解时间的是,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作息的习惯。
当天亮了,可以配合家长的生活作息,和孩子道早安,告知太阳公公起床啦,要吃早饭、上早教、做游戏等,尽量将所有动作时间固定,让孩子知道这个上白天要做的事情;当天黑了,告诉孩子月亮婆婆来了,要开灯,吃晚饭,听音乐,睡觉,道晚安,让孩子从语言及环境上明白白天和黑夜的差别,感知时间。
3~6岁,借助道具加强时间概念
时间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有些依然处于比较抽象的状态,但是可以通过生活中固定存在的场景或者绘本、游戏以及一些相关的道具加深孩子对时间的理解。
①借助固定行程:3岁一般开始上幼儿园,父母可以通过具体场景告知孩子,周一至周五是他/她上幼儿园的时间,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周六、周日是大家休息的时间,让孩子理解一周时间的框架。也可以是固定规律的活动日期理解时间。比方蒙妹幼儿园有一些固定的活动,周三游泳,周五分享日,周六有自己安排的逻辑思维课,这样她就会记住一周有几天,代表什么。
②、借助日历:家里可以给孩子准备好一个日历本,可以每天让孩子在上学期或者睡前记录并读一下,了解时间的长度。像蒙妹幼儿园班里进门有个日历,上面记录了几月几日,星期几,谁值日等信息。每天都安排小朋友去翻看并了解,通过日历,可以让孩子逐步理解日、月、年等时间概念。
③、借助绘本或者卡片:孩子的绘本或者字卡认识季节。比方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暖和,衣服可以慢慢减少,天气慢慢变暖和;夏天,太阳很烈,暑热难耐,有知了叫声,开始穿短袖、短裤;秋叶,黄灿灿的,收货的季节,要增加衣物;冬天银装素裹,会下雪,还要穿厚厚的大衣。可以通过此类学习,了解一年有4个季节,分别代表的意义。
④、借助早起预报的电子设备: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早上会提供天气预报信息播放。不仅仅可以了解天气情况,还能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增加孩子对日期的直观认识。蒙妹就有一个电子设备每天早上会播报天气,温度,日期,当天穿着衣服推荐等信息。每天可以和蒙妹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有什么差别等等。让孩子潜移默化的认识“昨天、今天、明天”3个不同的时间代表的概念。
⑤、借助时钟认识时间长度。比方孩子想看电视,告诉孩子可以看20分钟,告诉孩子看到时钟上第几个数字就代表20分钟,到就要停止。做任何事,都可以借用具象化时间,5分钟代表多久,10分钟代表多久,不断通过日常的生活实例让孩子理解时间的长度,了解自己做一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加强对时间的认识。
帮助孩子加深对抽象时间概念的理解的方式方法非常多,家长要不断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用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儿童时间管理专家何小英老师提出的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表示。底部是计划力,双腰是专注力和坚持力,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步骤: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有计划,有条理,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功。
培养计划能力一般从3~6岁的孩子开始,此阶段正好是孩子的习惯养成期。孩子年龄小,计划制定要简单有趣,可参与,边玩边学。
①、要充分考虑计划的趣味性,可以借用贴纸、绘本等道具、激发孩子的兴趣点,配合计划实施;
②、明确目标,让孩子自驱配合,增加计划实施动力;
③、目标可衡量,有完成时间要求,完成鼓励等,增强计划实施的持续力;
④、计划实施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够一够可以实现,激发孩子自信心,增强落地执行;
⑤、父母学会积极鼓励,并配合孩子落地执行目标计划。陪孩子不断进行练习,真正养成时间管理习惯。
蒙妹习惯养成实施案例参考:
计划目的:为改正蒙妹起床慢、不爱刷牙、出门拖拉情况。
完成奖励:蒙妹期待的粉色滑板车一辆
实施方案:21天好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游戏
实施道具:粉色《养好习惯做榜样》本子一本,行为习惯贴纸一份(粉色本子和贴纸都是蒙妹日常喜欢的颜色及玩具,所以挑选道具也要符合孩子配合动力角度),起床日历闹钟一个。
实施要求:行为习惯选项,给建议步骤:准时起床,刷牙洗脸,准时上学,认真学习,按时睡觉,准时完成即可获得一枚相应选项贴纸,贴本子上,贴满21天,三周完成即可获得奖励。对蒙妹来说难度系数不高,只是没有目标计划做啥都拖沓。
实施过程:21天的周期,不算短(年龄小的可以把时间缩短为3天,7天,14天循序渐进)。出现计划执行困难,特别碰上周末不仅孩子会睡懒觉,父母也是。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积极配合孩子落地,出现放弃想法要积极鼓励,不断刷完成奖励,适当诱惑,强调完成可行性。
实施结果:前几次达到70%以上完成率,即可实施奖励鼓励,慢慢增加难度系数。
培养孩子的计划力是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的基础,教会孩子学会制定计划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可以从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第一黄金期就抓住,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那么未来孩子就可以很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就可以摆脱孩子各种拖沓的烦恼,从狼追型变趋力型父母。
第二步骤:培养孩子专注力。
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其实孩子学习爱走神,很多时候都是父母惹的祸!因为父母经常在不经意间打搅造成的。比方说孩子在专心看书或者玩的时候,父母是否有做到无声陪伴?还是一会给提醒孩子喝口水,吃点东西,或者一边玩手机的打扰孩子,让孩子跳出自己当下的状态迎合父母。那么在培养孩子专注力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营造独立且安静的环境;给孩子准备学习和玩的固定区域。
②、时间界限感。比方要求孩子20分钟学会10个字,就可以看玩游戏20分钟。如果10分钟学会10个字,玩游戏时间增加到30分钟,反之减少。坚持几天按时可以额外获得玩游戏30分钟等等。严格执行,孩子发现节约时间,可以获得奖励,浪费时间有惩罚。对时间长度有感知,且明白节约时间的重要性,就会专注于目标。
③、父母不干扰;不论孩子在玩,还是在自己看书,父母不参与,不打断,陪伴也是做同频工作。比方孩子做看书,父母也是拿书在一边配合,而不是拿手机。
第三步骤:培养孩子的坚持力
俗话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时间管理习惯是长期战斗,需要长期的刻意培养及练习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培养坚持力的过程中,父母要充当好引导员、情绪疏导员、鼓励官、有效批评官等多重角色的扮演。
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是长期的事,21天习惯养成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可事实21天仅仅是奠定时间管理习惯的开始。还需要经过不断试错、练习、积累、复盘、收获,让孩子意识到坚持可以获得成功、赞美、奖励,让孩子更乐于去坚持,做到良性循环。
比方前面提到蒙妹坚持21天的好习惯培养。早起从容,吃完早饭还有空余玩乐时间;开校车的伯伯夸她不迟到,心里美美的;晚上睡的好,第二天起床精神也好。坚持21后真的有了滑板车。就短短21天,蒙妹意识到坚持的意义及收获。再进行下一轮有意义的事,她就很乐意配合。
时间管理能力会倒退。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特费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可能因为恐惧而倒退到早期阶段。倒退是不能应对现实的挑战,是对现实的逃避。所以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倒退现象。并积极的采取鼓励及应对措施。
时间管理能力需要陪伴互动。孩子小,计划的落实、践行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鼓励很难实现。一开始父母和孩子都新鲜,挑战一个习惯不难。日复一日,别说孩子,父母都很难把控自己的持续性。
出现沟通障碍的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坚持过程中,效果不佳,要批评孩子,但不能打击孩子,忌发泄情绪,抓住错误点,引导孩子理解并纠偏。鼓励要和坚持相挂钩,比方蒙妹获得滑板车,夸她的时候不能泛泛的说:“蒙妹,做的真好,很棒!”换成“这么漂亮的滑板车因为蒙妹配合妈妈坚持完成早睡早起、不拖沓的习惯,而且每天都完成的很好,获得的,妈妈为你骄傲”。让孩子通过语音不断感知坚持的价值才能日积月累的配合父母养成习惯。
比尔盖茨认为,真正的财富=观念+时间,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安排时间的高手。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就如何回报他。所以想要培养孩子学习优秀的孩子,父母就要先学会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