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伤害孩子,只能强压情绪?不,用对技巧发脾气,负面也可化正面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作为父母,每天面对难缠的“熊孩子”,脾气难免时不时会窜上来,若控制不住,情绪就会爆发,演变成打骂孩子。但很多父母打骂孩子后,经常感觉非常后悔,害怕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害怕自己情绪失控的行为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所以,当有的父母想发脾气时,为了防止自己失控,也为了保护孩子,他们通常会选择“强压怒火”,忽视回避自己负面情绪,强行让自己平静下来,让事情尽快过去。

其实,表面上,父母害怕情绪失控,是因为担心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但究其深层原因,真的只是这样吗?事实上,据相关的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害怕情绪失控的背后,其实是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因素的:

首先,害怕情绪失控,其实是因为父母不愿意认可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负面情绪是有害的、不道德的,所以对负面情绪非常警觉,随时都在防御这种情绪的出现,表面上故作镇静平和,内心却早已“波涛汹涌”;

其次,当有的父母自己感受到诸如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时,他们容易变得手忙脚乱,让情绪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或生活,而事后,他们通常又久久不能平静,导致他们讨厌自己感受负面情绪时的体验。

那么,父母面对负面情绪,要么压制,要么回避,是真的对孩子好吗?事实上,糟糕的是,由于他们自己都不善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很容易变成“情绪压抑型父母”或“情绪忽视型父母”:

*情绪压抑型父母,因为自己不认可负面情绪,所以当孩子出现生气大哭 、愤怒扔东西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时,他们会认为那是一种“坏脾气”,认为这是孩子在用眼泪和负面情绪来操控自己,因此,他们通常会不自觉否定、贬低、斥责或打骂孩子,让他们马上停止。他们经常喜欢说“哭什么哭,再哭都不会给你”、“再闹试试?看我不揍死你”、“哭得我头都要炸了”等类似的话语。

*而情绪忽视型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地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伤心时,他们希望孩子快乐起来,当孩子沮丧时,他们希望孩子振作起来,总之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孩子当时的感受和情绪,而是更加关注如何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

比如,他们会试着用幽默的方式,逗一个难过或生气的孩子,“宝贝笑一个,你笑的时候最好看了”,或者用游戏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宝贝,你刚才不是想跟我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么,来来来,我们一起玩”。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认为,刻意掩盖失控的情绪,或忽视情绪化的瞬间,企图做“超级父母”或“完美父母”,回避与孩子在情绪上的交流,其实会让孩子缺少学习如何应对情绪的榜样,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差,且在感情上和父母较为疏远。

所以,无论是“情绪压制型父母”还是“情绪忽视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他们通常都很难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当负面情绪一旦爆发,他们很容易走极端,导致悲剧的发生。

你无法想象,一个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优秀乐观的孩子,也许会用杀人表达情绪,比如“北大优秀学子吴谢宇居然会弑母”;而一个在关键时刻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可能会因一时生气,激情自杀,比如,被人熟知的“上海虹桥跳桥”事件中,男孩因控制不住情绪,激动跳桥轻生。

所以,父母与其强行压制和回避负面情绪,还不如学着让自己把情绪通过非暴力的途径表达出来,与孩子用适当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情绪状态,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触碰和正视自己的消极情绪

“我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但是我就是忍不住”

“我知道体罚孩子不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这些话,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其实,给孩子无尽的爱、温暖和友善,是大多数父母都想做的,但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由于他们本身缺少对负面情绪的正确认识,一直在否定自己的情绪,所以一直在自我反感和挫败感中挣扎。导致负面情绪出现时,他们只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打压,结果在情绪的重压下,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失控。

所以,首先要改变认识,我们要知道,在心理学上,情绪是不分好坏的,无论负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正面情绪让人更积极向上,而负面情绪若得到正确的释放,也能给人增加向前的能量。

弄清楚在日常生活中,愤怒、妒忌、反感等情绪是自然出现的,就可以放平心态,开始有意识关注自己曾经认为不好的“坏情绪”。认识了自己的情绪,才会开始照顾自己的需求,使自己不至于情绪失控。而通过触碰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情绪,也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处理情绪。

因为允许自己生气的父母,才能理解孩子的愤怒,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悲伤情绪的父母,才不会觉得孩子伤心哭泣是懦弱,能平静淡定看待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引导孩子更科学对待自己的情绪。

2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情绪

了解和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后,就可以寻求正确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做了让自己生气的事情,父母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无害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你会让孩子知道,强烈的情绪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无需可以压制和回避,而你对孩子的行为也很重视。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你完全可以通过恰当处理愤怒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感情。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对此,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了两条建议:

首先,家长尽量避免用讥讽、蔑视、贬低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否则会造成孩子低自尊。

比如,孩子因用不好勺子吃饭,很沮丧,生气地把饭直接扔在地上,你看到粮食被浪费了,非常生气,正打算开骂,“你怎么这么没用,连勺子都用不好?还要把饭扔了?”

结果,你转念一想,跟他沟通,“用不好勺子,你刚才一定是很着急很沮丧,对不对?”

孩子点点头,表示赞同。

你继续说,“我理解你的感觉和心情。但是你着急生气了,你可以说出来,然后看我能不能教你怎么用勺子?但是你把饭扔掉,我很生气,因为这是浪费粮食,是不对的,我不喜欢你这么做。”

就这样,通过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用恰当的语言,抚慰孩子的情绪,纠正孩子的行为,慢慢渗透,以后孩子长大了就会逐渐懂得,生气了并不可怕,生气了说出来,跟父母分享,和朋友倾诉,这都是可取的方式,但生气了毁坏东西、离家出走甚至伤己伤人都是不可取的。

其次,父母应该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他的性格,并告诉孩子你对他的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孩子因为你不给他买零食,在超市付款处撒泼大哭,很多人都看着你们,你觉得很丢人,气不打一处来,你准备把他拎起来,骂他,“你怎么这么贪心?家里不是已经给你买了很多零食了吗?”

但是你想了想,却这么跟他说,“你先起来,你跟我说说你想要什么东西?谈好了或者我可以考虑给你买。”

结果,孩子爬起来说出了他想买的几样东西。

你点点头,继续说,“刚才没给你买零食,我知道你很伤心,你可以说出来,但是你在公众场合哭闹打滚,会影响到别人,这让我很生气,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然后,你从孩子想买的几样东西中,让他挑一两样,跟他说,你们剩下的钱,只够买这一两样了,其余的以后来再买。而下次,要吸取经验,在来超市之前,就要让他想好要买什么,而你同样也只让他挑选其中的一两样。

当然,情绪体验也有不同的程度,有时你虽然很生气,但还能保持理智,并不影响和孩子的交流,那就继续保持自己的状态,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听听孩子的想法。

如若你太生气了,以致于不能清晰思考,不妨暂停片刻,等平静后在继续。比如,当父母感觉自己可能会忍不住打骂孩子时,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自己负面语言的攻击和侮辱,以及暴力伤害,父母可以做深呼吸,或暂时离开,等自己平静下来,再找孩子谈话。

3事后巧用宽恕来修复关系

“我也不想吼他,每次吼完孩子后,很内疚,感觉自己是个很差劲的爸爸/妈妈”。

“刚才又控制不住打了他一巴掌,看着他脸上的红印,特别心疼,也很后悔动手”。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对孩子发完脾气之后,都特别自责和难受,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但父母是人,不是神,即便事后再自责,也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若不小心对孩子发了脾气,说了一些伤害孩子的话,或者对孩子做了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伤害不可修复。相反,父母与其后悔自责,不如抓住每一次好时机修复关系。

因为,事实表明,相比于父母爱孩子,孩子对父母的爱其实超出我们的想像。孩子似乎永远都在渴求父母的爱与温情,所以伤害过后的修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也很有效的。

修复关系,可以首先从对不起开始,据心理研究表明,孩子从4岁开始,就能理解“对不起”的涵义。比如,你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自然地跟孩子说声“对不起,爸爸/妈妈错了”,然后告诉孩子,事情发生时,你的感受是什么?而现在你的感受又是如何的?然后分享完感受之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分享感受之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你可以趁机问他,如何避免再做出类似的不良行为,避免你生气?或者下次他无心犯错时,你们双方怎么做,才能更好避免冲突?等等。

4写情绪日记,使情绪变得更可控

既然情绪那么容易失控,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情绪变得更可控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情绪颗粒度,即情绪粒度。情绪粒度,是指一种分辨、定义情绪的能力。既然是颗粒,就有大有小。普遍认为,情绪粒度小的人,对情绪的感知更加精细、确切,对很多细微的情绪感受都能觉察到,并能表达出来。而情绪粒度大的人恰好相反。

而相关的心理研究表明,通过写情绪日记,记录自己每时每刻的情绪,不仅有助于提高感知情绪的能力,且通过时刻关注自己的各种情绪,能给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焦虑和害怕的人,带来帮助。所以害怕情绪失控的家长,可以尝试用写情绪日记的方式,让自己更加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让情绪更加可控。

记录情绪日记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一周,你可以利用笔记本或用EXCEL表格制作一个情绪清单表格,在横向依次填上周一到周日7天,在纵向上依次填上愤怒、悲伤、沮丧、恐惧等各种情绪,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个情绪清单表格,记录自己每天经历了哪些情绪,经历这些情绪时的感受,导致情绪发生的实践和想法,等等。

比如,记录你最近一次生气的时间,因为什么事情,当时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有跟别人分享过这件事等等。

当然偶尔也可以记录别人经历某些情绪时,你当时的感受如何,比如当孩子伤心、害怕时,记录下你当时的反应和感受。

其实,记录情绪日记的过程就是给情绪贴标签,也是帮自己定义和接纳情绪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建立自己的情绪词汇库,让那些看起来很神秘、失控的情绪,通过一张记录表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它进行量化和界定,让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雷区”,把最害怕的情绪变成可视和可控了。

所以,负面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偶尔控制不住发脾气也并非不可补救,只要父母敢于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懂得用正确的技巧修复关系,就可以化负面为正面,让父母在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时更坦然,让亲子关系更亲近,让自己成为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榜样。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