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因为孩子的事情十分苦恼。
原来,朋友家孩子今年2岁,最近变得越来越"犟",任性,不讲理,而且主观性很强,什么事情都要说:"我自己来"。对于妈妈的干涉表现出十分不满和极大抗拒,会反抗说:"不行!不可以!"
如果,妈妈不按着他的意思来,就会大吵大闹,甚至会出手打妈妈。朋友十分担忧,孩子这么小,脾气就很大,不听管教,长大以后怕是会更无法无天了。
朋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正所谓"三岁看大",怕孩子从小养成不良行为,长大后就很难改正了。
事实上,2岁孩子看似跟家长"作对"的行为,说明孩子进入了自我意识敏感期。
01、什么是自我意识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的由来
敏感期一词由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在用研究蝴蝶生长发展过程时提出的。
后来蒙台梭利把这敏感期理论引入到幼儿教育中,她发现人类和动物一样,在敏感期内,由于受本能动力的驱使,儿童会对某项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狂热。
当满足学习的内在需求后,敏感期就会消失,儿童的心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镜像实验发现婴儿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通过镜像实验,发现婴儿大约1岁9个月左右时就形成自我意识。
镜像实验:心理学家用9~24个月婴儿做实验,用口红在他们鼻头标个明显标记,当婴儿醒来后,把镜子放到他们面前。
结果是:只有21个月以后的婴儿会通过观察镜中的自己,伸手摸自己的鼻头。婴儿能通过镜子认出自己,证明他已经具有自我意识。
1.5岁—3岁是儿童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因个性差异,敏感期或早或晚出现。儿童受到本能驱使,享受独立性,迫切想要将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阶段的孩子有点自私,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
他们用"打"表达不喜欢的态度,嘴里总爱说"不是","不可以",做不做都是"不"。喜欢自己为自己服务,不喜欢妈妈干涉他的事情。
我家孩子刚满两岁,最近学会说"我自己来",平时我们叫他"弟弟",现在,他已经知道弟弟是代表他。
在吃饭时候,他就会说:"弟弟自己来",上厕所也会说:"弟弟自己来"。如果我们阻止他为自己服务,他就会哭闹或者是用手推开我们,但当他为自己服务的目的实现后,他又会立刻破涕为笑。
看,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的要求,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面行为特征。
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内,通过对自我的建构,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优秀的性格品质和专注力。
02、如何发现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出现自我意识敏感,会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认知去主动感受世界。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发现孩子是否已出现自我意思敏感期呢?
1)孩子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和他人
比如孩子可以指认出合照中自己的照片, 会说"我自己来",会指出哪些物品是"我的","我的东西别人不能拿"。
这都是为了实现意识上我与他人的分离,体验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形成自我的概念,享受了自我的独立性。
有一次我带2岁的孩子去小区玩,一位老奶奶也带着小孙女来玩,她的小孙女看到我孩子的积木玩具,也想玩一下,但我孩子死话不肯让, 老奶奶就说:"小哥哥怎么这么小气啊!"
我听后对老奶奶说:"不好意思!积木玩具是孩子他爸爸买给他的,他很喜欢。孩子不愿意给啊!这是孩子间的事情,我们大人也不干涉了吧。"
孩子看到好玩的东西,出于天性好奇心,也想拿来玩一下,这是正常的。但所有的分享都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拒绝分享,这不是"小气的问题",是孩子在宣布物品的所有权,体验自己物品,自己能拥有的安全感,接下来才能发展出分享的行为。
孩子拒绝分享玩具后,我们此时可以温和对孩子说:"你的物品,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是否要分享给别的小朋玩。但当你看到别的孩子不愿意分享他的玩具给你时,你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
教会孩子尊重自己以及保护自己所有权,也借此教会他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权。
2) 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理状况
我家老大差不多3岁时,我跟她说:"我们是女孩子,女孩子是不能让男孩子看见我们身体的。"
她说:"为什么啊?"
我说:"这是我们女孩子秘密啊!要保护好。"
女儿似懂非懂。
但自那次谈话以后,她怎么也不肯让爸爸帮她洗澡了,原因是:爸爸是男孩,她是女孩。穿衣服的时候,爸爸也必须出去外面不能看。
大多数父母可能还觉得,孩子才3岁,她不太可能会有性别区分意识。孩子在四五岁时,还可能会由异性父母帮助洗澡。
比如前段时间"黄磊帮五岁女儿洗澡"引发争议,网友们热议:孩子多大要跟异性父母划分性别界限?
★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孩子在2岁左右就具有性别意识,已经能区分自己与异性不同的生理构造 ,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
如果孩子已经3岁左右了,父母还含糊孩子的性别意识,这是不利于孩子性身份的确立,进而影响孩子发展出正常的男女不同的心理性别。
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会不接受自身的性别,而患上易装癖或选择做变性手术,来达到心理上的性别认同。
3) 孩子能认知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
比如,会说"我生气","我开心"。
小冰快一岁九个月,小冰妈妈跟我聊了一件关于小冰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大夏天,小冰出门非要穿一双加绒的冬天靴子,妈妈阻止她,她突然说:"哼!我生气!"皱着眉头、撅起嘴巴让小冰妈妈哭笑不得。妈妈觉得很意外,小冰竟然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告诉她,那是小冰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了。她能认知自己的情绪,并表达出来,这是智力发展的表现哦!
03、如何利用自我意识敏感期,引导孩子发展健全人格一、善用"印刻效应",做到"宠爱有度,赏罚分明"
"印刻效应"是指初生婴儿从父母以及环境中获得的影响,对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印刻效应一般发生在幼儿2岁前。
爱哭闹,是两岁孩子的特点。但当孩子学会说话以后,如果他依然想通过哭闹方式来索取物件,那么在第1次哭闹时,父母就应该态度坚决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并不能迫使父母投降,有了第1次"深刻的印记",孩子就会慢慢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想要达到目的必须学会正常沟通,而不是一味哭闹。
在孩子初次运用沟通方式来表达需求时,父母可以奖赏孩子这个行为,通过奖赏来起强化作用,让孩子最终学会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
二、 接受孩子的情绪,合理转移他的注意力
对三岁之前的孩子讲道理,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决定孩子行为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
当孩子执拗时,你可以在内心默念三次"莫生气",心里需明白,孩子此时是受本能的驱使,他并非有意跟你"作对"。该怎么做呢?
▼具体做法:
第一步,通过音乐、讲故事或引导孩子去看细微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目的是让孩子先安静下来。
第二步,带孩子离开刚才执拗时的环境,只要环境消失了,他很快就忘记执拗的事情了。
第三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服,上厕所,让他体验独立自主的快乐。
三、善用"镜面效应",帮助孩子完善自我意识
心理学上"镜面效应"是指人与人之间是可作为相互的镜子,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形成自我的概念。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镜子"。父母对孩子的看法、评价正是他们自我认识的来源,认可、关心和鼓励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孩子是不断发展的、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父母一定要包容孩子的缺点,抓住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强大的自我。这样,长大后,即便面对狂风暴雨,他也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我是二宝妈妈,持有高级教师资格证。欢迎关注我@金妈妈充电学堂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私信我,助你快乐养育聪明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