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睡眠引导一直伴随着亲密育儿理念的争议,以及跟其他妈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宝妈对于孩子睡眠的问题感到自责跟内疚,我把西尔斯的三件套买回来阅读了。 亲密育儿派系源自于美国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在1992年首次提及的“亲密育儿”理论。如何使用亲密育儿培养孩子的情感跟智力发展。
读后感
我阅读这两本书(粉色本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橙色本是橙色亲子课关于高需求宝宝)本是源于了解关于睡眠引导跟亲密育儿之间的争议,在完整读完后,对于书里很多内容我还是非常认同的,尤其对于粉色本第二篇之后的内容,关于幼儿如何教育的内容上还是非常值得参考。我并不认为亲密育儿本身有问题,只是亲密育儿的体系也是在一个极端上的育儿方式,跟哭声免疫法一样,都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在许多话题上因为反对而反对。。关于好的部分以后会在分享,但是橙色本建议不需要买,尤其是有一个高需求宝宝,按照亲密育儿的理论来带高需求宝宝可能会让你崩溃。
网上最有名的一句话,"宝宝最终会断奶,有一天他会彻夜睡觉,这种高需求的育儿阶段很快就会过。宝宝在你床上的时间,在你怀里的时间,吃奶的时间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暂的,但是那些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持续一生”——西尔斯,被广为疯传,而拿着这句话做文章的是否真的有完整的读过西尔斯的书。 而且我实在是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句话,并且在新版里面已经建议如果已经造成妈妈严重负担,需要改变就要改变。
跟其他妈妈的交流中我发现亲密育儿的理论已经有很多严重影响到宝妈们的心情,充满着自责内疚,而这套亲密育儿理论其实真的对于多数人是不可行的,反而会给宝妈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跟道德绑架,怀疑自己没办法遵从亲密育儿是否不是个好妈妈。我每天上班时较多在意的是我孩子今天闹人吗,孩子妈累不累,因为有一个心情好充满精力的妈妈,我完全不需要担心孩子的状况,而不是一直关注孩子的情况。这个在2012年时代周刊事件后,亲密育儿也修订过,并且修改了内容,加入了母婴关系共同重要,建议宝妈们适度的亲密育儿,其中一句相当重要,亲密育儿是一个理念,并不是一个需要执行的方法,亲密育儿本身并没有错,而是应该借鉴觉得好的部分,而不是完全按照书上的带孩子。
不认同的观点
这里只谈关于婴儿睡眠方面的争议。另外关于母乳喂养到2-3岁或是把宝宝背在身上这些,只要不觉得累当然也可以遵循他的建议来做。
1. 和宝宝一起睡里提到,在夜间喂奶时不必彻底醒来或是起来安抚孩子就可以随时喂奶。别闹了好吗,昨天2019/8/17号我才刚看到新闻一个母亲早上8点醒来时才发现婴儿因为夜间喂奶自己太累睡着了被自己的胸部压住窒息而死。夜间喂奶一定要彻底醒来保持清醒的喂完在入睡,安全第一。再者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不要母婴同床避免婴儿猝死发生,这个完全是因为亲密育儿而亲密育儿。即使很多母亲跟婴儿同床睡,也应该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婴儿的安全,而不是把不必彻底醒来当做一个好处。
2. 在橙色亲子课里面,关于高需求宝宝的睡眠问题,完全没有有效合理的解决方式,解决方式极度消极。对于夜奶的建议就是喝吧,因为宝宝需要。就像那句疯传的名言一样,等他长大吧,作为一个母亲你应该忍受着。而完全反对哭声的理论里,我竟然看到他给孩子控制夜奶的方式是一个晚上限定喂奶次数,超过后抱着让孩子哭,因为夜奶太过频繁受不了,而让孩子哭有抱着所以不算哭。
3. 另外一条关于提高宝宝睡眠质量的建议,尝试移动婴儿床跟大床的距离,找到一个宝宝觉得舒适的距离,太远了宝宝可能会害怕,而太近了可能影响宝宝睡眠。 西尔斯住在加州的无敌海景别墅里,而你呢,你的房间有多少的距离可以移动?2米?3米?
为什么在中国盛行
1.因为他的理论符合大部分中国家庭,尤其符合长辈们的心理。这里包括母婴同房,母乳喂养, 听不得孩子哭等等。
2.计划生育下,孩子数量少,加上老人帮忙带,比较有条件实施,不会累死妈妈。
3.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亲密育儿是支持妈妈做为全职妈妈的,但是现在不管是从经济压力来看,或是女性自主来看,那妈妈辞掉工作带娃并不是对每个家庭都合适的建议。
但是有多少妈妈的因为这些深感压力,母乳实在不够,被一堆长辈轮番轰炸,孩子哭了就要听到“哎呀是不是没喝饱,可怜的孩子妈妈奶少”,孩子一哭就要抱起来,不吃饭追着喂,“你干嘛骂他,他那么小懂吗”,想教育孩子都没有办法。
2012年时代周刊批评亲密育儿
2012年时代周刊对亲密育儿法提出了批评,并且用了一张非常有争议的封面,造成了轰动。
时代周刊认为,亲密育儿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践中需要目前投入巨大的精力。并且西尔斯错误了引用论文,把因为教导的偶尔的让孩子哭一下跟被严重忽视虐待的婴儿混为一谈。 被引用的学者分分出来打脸表示“西尔斯的论点跟我的论文无关,因为我的研究对象是那些被父母严重忽视和虐待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有规范的、有教养的家庭的孩子。”
另外时代周刊也认为其核心依恋理论也被错误引用,依恋理论研究对象是孤儿和被遗弃的孩子,并不是一般正常的孩子。还有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西尔斯的亲密育儿跟其他让孩子适当的哭的育儿法养出来的孩子有不同。
其他网上意见较有趣的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真实性没有考察,这些完整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By Dr Bing
西尔斯的长子詹姆斯·西尔斯说:
“当有人说亲密育儿法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个母亲,一个新出生的孩子在她一条腿上,另一个2岁的孩子坐在另一条腿上,她背上还背着一个3岁的孩子,她已经一周半没有时间洗澡了。
我的父母并没有这么做,然而他们的很多读者最终都这么做了。”
By 郭蕴雯
“当妈两年多,每每回想起初为人母的那段时光,依然觉得心有余悸。那份逼迫自己实现全母乳的焦虑和压力,那些搞不懂孩子为什么哭泣的黄昏、夜晚,都让我不愿再去回忆。
想当初,每每要放弃母乳的时候,就一遍遍的看某个知名母乳论坛;那些听见孩子大哭便冲过去喂奶的深夜,依靠着一遍遍翻看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硬抗着。
可我却没能从中获得力量,自责与内疚煎熬着我的心,做一个不能输给别人的好妈妈,成为一个为了孩子全心全意付出的妈妈这样的信念一直折磨着我。不快乐,真的很不快乐!我做了母亲,却完完全全丢失了自我。
月子中,我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流,对生活失去了往昔的兴趣,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更别提和自己的宝宝互动交流。执念将我逼入绝境,我搞不清自己信奉的“亲密育儿”何以让自己如此疲惫。”
By 一妈
“很多新手妈妈在初当妈妈母性初泛之时,读过此书更是深以为然,追求形式上的“亲密育儿”,生怕自己的孩子成了书中作者所恐吓暗示的“安全感缺失、心里不健全、不聪明”的人,对妈妈造成了道德绑架,如果不“亲密育儿”就会陷入深深的内疚。但是一个人精力有限,有很多妈妈反映宝宝因为“亲密育儿”被养成抱睡奶睡哭闹不止的坏习惯无法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而妈妈也被“亲密育儿”搞到身心俱疲还充满愧疚,每天心情都很差,根本没办法给宝宝营造一个愉快的成长环境。”
总结
时代周刊的报道出来后,西尔斯回应“亲密育儿并非不容妥协、极端或溺爱的养育方法。学会判断并及时回应宝宝哭声、规避关于如何训练宝宝的各种提议,并找到平衡点,每个家庭均可根据自身情况对此加以调整”
亲密育儿是一个很好的育儿方式,许多内容非常值得参考,这本书我还是推荐可以看看,但是一定要能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不要过度并且盲目的追求育儿理论让自己有负担。育儿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过度关注孩子,因为孩子严重的影响了夫妻关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对象,心里健康充满活力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