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高先生一起,参加他10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聚会,一群人意外地被一个“超级奶爸”圈粉了。
同学爸爸们在一边叙旧,家属妈妈们带着孩子在另一边玩。
两岁的小女孩晨晨,和爸爸妈妈来得比较晚,有点认生。刚玩着,就扯开嗓子大喊:“爸爸!”某个爸爸瞬间就过来了,问:“宝贝,怎么了?”
知道女儿并没什么事,他便柔声说:“晨晨乖,和妈妈姐姐们玩着,有事叫爸爸。”
晨晨点头,一会儿后又扯着嗓门大喊:“爸爸!”和同学们正聊得欢快的爸爸,腾地一下又起身,过来了。
晨晨要爸爸抱,指着门口。他说:“爸爸带你出去玩会吧。”就这样把一群老同学撇下了。
晨晨的妈妈说:“孩子就跟‘爸宝娃’似的,什么事都非要爸爸。”
多少家庭,都是妈妈带孩子,更别说这种跟着爸爸参加的聚会了,这里竟有一个随时围着女儿转、随时离开聊桌酒桌饭桌的“超级奶爸”!
想了10多年,终于一聚的同学情,也敌不过孩子喊一声“爸爸!”
哪个妈妈不想家中有这样的“超级奶爸”,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爸宝娃”呢?
也许,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爸爸,太少了。但至少有些事,可以请妈妈走开,让爸爸来做。
1.让爸爸抱孩子
我们家总是高先生抱孩子。
孩子刚出生时,软软的、小小的,他不敢抱,我鼓励他:“你比我细心,肯定更会抱,而且你手掌大,抱着孩子多稳呀。”
很快,他就喜欢上了抱孩子。
半夜喂奶,总是他把孩子抱给我,喂完后他再抱着拍嗝。我夸他:“你好厉害,一拍嗝就出来了。”后来换作他嘱咐我怎么小心抱。
现在,有时他刚休假回家,1岁多的依依更想妈妈抱,我就对依依说:“宝贝,你现在很重了,妈妈抱着好累,爸爸抱你。”
也对高先生撒娇:“老公,还是你抱依依吧。”若遇出门,我穿着高跟鞋,他更体贴我抱孩子不方便。很快,依依就不再挣扎,而是享受爸爸抱得高高稳稳的感觉。
在商场走着逛的时候,他则一手抱果果,一手抱依依,两个孩子紧紧搂着他,笑得很开心。打扮得美美的我,在一边看着他们,心里暖极了。
平时,妈妈独自带孩子、抱孩子的时间已经比爸爸多了,一家人在一起时,不妨把孩子给爸爸抱。
一位研究青少年问题多年的心理学老师讲:“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女儿早恋,就让她的爸爸多抱抱她。”
他在调查中发现,90%早恋的少女恋爱,都是因为迷恋异性温暖的怀抱。
对儿子来说,爸爸的拥抱则可以给他安全感,让他获得更多的力量、鼓励和自信心。
2.爸爸带孩子享受运动和游戏
在我们小区,有个爸爸经常带着儿子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特别投入,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小孩。
也会带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孩子当老鹰,他当母鸡,保护着小鸡们,他们的尖叫声、笑声,特别欢快。
果果和依依最喜欢爬到高先生身上,抱起来转圈圈、举高高,坐着当摇摇车、滑滑梯,躺着坐飞机,怎么都不愿停下来。
邻居孩子的爸爸,会带着孩子一起做创意手工,硬纸壳和纸箱做成很大的战舰,插上五星红旗;用废弃的电脑键盘做成电话号码牌;用易拉罐、几个旧玩具车的轮子,做一个真会跑的火车,被孩子妈妈夸赞是“无所不能的爸爸”。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爸爸带着孩子做运动和游戏,活动量更大,运动更激烈,游戏更精彩,也更具有创意和无限的可能性。
他们更会允许孩子挑战,不会总是说:“不要热到了,不要跑快了。”
而是让孩子尽情玩耍、运动,随意打闹、嬉戏,释放出儿童天性,让孩子身体和动手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
妈妈可以多给爸爸一些这样的机会,多夸奖爸爸说:“你陪孩子打球的样子真帅。”“你这么聪明,带孩子做游戏,孩子也变得爱动脑筋。”
爸爸会越来越享受和孩子的这种互动。
3.爸爸为孩子定规则
有一天,外出吃饭,被邻桌小孩的哭声吸引了。
刚上桌,3岁多的孩子说要吃冷饮,爸爸妈妈没同意,说吃完饭再说。
孩子一听,哭闹起来,妈妈很生气:“说了现在不能吃就不能吃!哭什么哭?”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我就要现在吃!”
眼见着妈妈的火气更上来了,孩子爸爸对妈妈说:“我来。”
爸爸对孩子说:“等会吃完饭爸爸会让你吃冰激凌,但有个规则: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吃饭,等会就没有了。现在爸爸妈妈要吃饭,不跟你说话了。你想哭多久都可以,反正吃完饭才有冰激凌。”
孩子继续哭,爸爸没理他,叫妈妈和他一起吃饭,两人都不看孩子,自顾自聊着天。
结果2分钟后,孩子擦干了眼泪,自己爬上凳子,乖乖吃起饭来。
吃完饭后问爸爸:“爸爸,我现在可以吃冰激凌了吗?”
爸爸抱着他说:“可以!”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有时一句肯定的话,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妈妈的更大。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决定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将来事业是否有成,是否勇敢自信。
爸爸为孩子定规则,妈妈不必干预,也不用急着去执行规则,因为爸爸的话分量很重,爸爸也更不容易受情绪影响,更理性、坚定,这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态度。
4.让孩子有事找爸爸
“爸爸,我现在可以喝酸奶吗?”“爸爸,我能用这个吗?”高先生在家时,果果什么都找爸爸。
即使他不在家,果果也常说:“这个等爸爸回来帮我。”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看见天文望远镜想玩,果果说:“等我爸爸回来教我们。”
她说:“我爸爸可厉害了。”在她心中,妈妈很多都不会呢。
她想拧开一个盖子,我说:“哎呀,这个好紧,妈妈拧不开,请爸爸拧开吧。”她就乐呵呵去找爸爸。
她弄魔方,半天弄不好,请我帮忙,我更是抓住机会说:“这个太难了,妈妈根本就不会,请我们家的英雄爸爸帮你。”
我也常在孩子面前对高先生说:“老公,这个我都不会,你教教我吧。”
他不在家时,这样的话也常见:“知道妈妈为什么会这个吗?因为爸爸教我了。”“我又不会弄这个了,还是爸爸厉害,等爸爸回来帮我们吧。”
这些话如今也成了果果的口头禅。
面对着依赖和需要他的,奶声奶气喊着“爸爸爸爸”的孩子,当爸爸的哪里忍心拒绝,总是乐意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回应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超人,不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反而会让孩子有更好的认识:爸爸是家中的英雄,妈妈和我都尊重爸爸。
当爸爸凡事被孩子需要和仰视,被妈妈称赞和肯定,总会燃起保护欲,主动疼爱孩子和妻子,带给家庭更多的惊喜。
5.爸爸教孩子尊重妈妈
专栏作家王怡有一次把儿子书亚抱在怀中,问他:“爸爸的宝贝是谁呀?”
小书亚说:“我!”王怡说:“不对,爸爸的宝贝是妈妈!爸爸再问你,妈妈的宝贝是谁呀?”小书亚这次声音小点了:“是我。”
王怡说:“也不是,妈妈的宝贝是爸爸!那么,爸爸妈妈的宝贝是谁呢?”
小书亚这下确定了,大声说:“是书亚!”王怡抱着他说:“对啦!”
在孩子面前,王怡和妻子毫不掩饰对对方的爱和重视,时时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和爸爸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自己是爸爸妈妈共同最重要的人。
王怡常对小书亚说:“妈妈最辛苦啦,要尊重妈妈。”
书亚调皮或生气时用玩具或手打妈妈,那是最不允许的事,准被他严厉教训。
孩子尊重妈妈并非与生俱来,孩子需要被教导,教导的最佳的人选是爸爸,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知乎上一位作者讲:如果爸爸爱妈妈,同时教育孩子要像爸爸一样对妈妈好,孩子就会在言传身教中学会如何爱妈妈、尊重妈妈、孝顺妈妈。
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更学会尊重他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而爱和尊重是相互的,当妈妈越尊重爸爸,把爸爸放在人际关系中的第一位,不让孩子的地位高过爸爸,爸爸也会更愿意呵护妈妈,和妈妈一起带孩子。
每个孩子都呼唤爸爸,每个妈妈都渴望关爱。
即使,爸爸工作太忙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有限,也请一定主动承担这些事。
即使,妈妈已经习惯了自己带孩子,也请试着在这些事上走开,让爸爸来做。
愿所有的家中,都有一个用心的爸爸,一个快乐的妈妈,和一个幸福的孩子。
有句话说,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
妈妈照顾孩子虽然全面,但缺少了爸爸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总是不健全的,有些事情爸爸必须亲历亲为。
分享文章,让更多的爸爸妈妈看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