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约了闺蜜出来喝茶,还没坐下,远远就看到她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在烦恼孩子温顺的性格。
她家孩子我见过,脾气温和,说话温声细语的,对大人和同龄间的小孩都很有礼貌,从不会去争夺他人手中的玩具······
正当我数着她孩子的优点时,闺蜜激动地打断:“玩具都不懂争,不就剩下被欺负的份吗?”
咦?这话听着没毛病,隐约间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性格温顺的孩子,就真的一定会被欺负吗?今天我们来聊聊性格温顺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01 被欺负的孩子,不是性格温顺,而是没有主见!
朋友的担忧我也很理解。同为母亲,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代表,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受欢迎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社交能力很强········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内心就会揪成一团,担心孩子以后也会一直没出息。
可是,据观察发现,性格温顺的孩子更有亲和力,更能结交到好朋友。一般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跟性格温顺无关,而是没主见。他们通常的表现是唯唯诺诺,不自信,有想法不敢说,也不懂的如何跟小朋友一起玩,满眼都是藏不住的胆怯。这类小朋友经常是排队玩滑梯,被人插队,不敢吭声,默默忍受,或者低声哭泣。
温顺不代表软弱,有家教的孩子性格都很温顺,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来不会大声批评他们,不会打孩子,更不会像孩子发脾气。跟这样的孩子交往,就像如沐春风,谁不愿意跟这样的孩子做朋友呢?
02 教育得当, “软”孩子也能逆袭万人迷
“软”孩子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包容性太强,总是习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这不是不好,而是一旦度掌握不好,就很容易成了被大家欺负的“软柿子”。
孩子性格软弱,大多数跟后天成长环境有关。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无知而无所惧。有的孩子虽然性格温顺,但不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变得焦虑,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标准。
打个比方,同样是被孩子抢走了玩具,真正性格温顺的孩子,他会礼貌地表示不满,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我还在玩,你这样随意拿走我的玩具是不对的。”如果对方蛮横无理,硬要拿走,他们也不会因此感到沮丧,会去拿其他玩具,内心不会因此感到焦虑。因为他们不屑于跟这样的人去争,但是心里面已经将这个人划分为“不友善”。下次见到,会提高警惕,不以为伍。
我们不需要跟每个人都做朋友,你冒犯我,我会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但我不会沦为跟你一样没礼貌。这就是性格温顺又有主见孩子的做法。
那为什么有些孩子去看着有礼,实际上是怕事呢?
这个他的成长环境有关。我们前面也讲了,初生的孩子是好奇的,勇敢的,懂得保护自己的。后来的改变,是因为他们的天性受到了制约。
比如,有的父母很强势,在家什么事都是她说了算。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将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视,更别人让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懂得如何去争取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个强化定律实验,正好说明这个问题。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父母每次对孩子想法的控制,对他们需求的忽视,就如同水缸里的那堵玻璃墙,孩子撞疼后,即时后来那块玻璃被拿走,他有机会去争取,他也不敢再去争取。所以,儿童教育学上有句话说的很好: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1、给孩子提供透明、舒适的成长环境。
不仅仅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更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倾听孩子,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的真实想法被看到。
2、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是心智型吸收学习,家长的道理他未必听了去,但是父母的行为,他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受影响。父母希望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有主见,懂得保护自己不被欺负,家长在社交中也要做到这样。不要让孩子看到你在外面对他人一幅唯命是从的样子,回家后又教育孩子要在外面要勇敢有主见。这样的双重标准,永远都教不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3、为孩子提供社交技能。
有时候孩子被小朋友“欺负”,是因为他不懂的如何回应这些问题。他不懂的如何做,所以他选择逃避,长久以往,就成了惯性。所以,根据不同的阶段,教会孩子一些与年龄相符的交友技能,很有必要。
孩子现在的温和表现可能受到欺负,但不意味着他以后也会这样。只要父母悉心栽培,以身作则,孩子也会从中改变过来,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最后,用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话总结今天的话题:“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它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