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成人成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成长需要首先建立照顾自己的能力。
作者:花朵之蓝(爸妈精读主笔)
南京某小区竟发生了亲生父子大打出手、互殴对方的一幕。
情急之下,儿子的母亲拨通了110,向警察求助。
父亲王先生说:儿子留学花了家里几百万,回国后一直不找工作,10多年来都在家里啃老。
无奈之下,王先生卖掉自己给儿子买的车以示惩戒,希望给他一点教训。
谁成想,儿子非但不领情,反而怒气冲冲地把父亲的车给砸了!
王先生气不过,直接跑到儿子家砸东西。
而儿子则扬言,要砸掉父母家,砍死父亲。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孩子留学支出几百万,可是富养出来的孩子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精英,反而成为要“砸掉父母家、砍死父亲”的白眼狼。
这对父母踩了哪些育儿的坑? 家长又该如何避免踩坑?
01
第一个坑:情绪化的表达沟通
父亲想要孩子出去工作,用的方式是卖车。
儿子反对父亲,用的方式是砸车。
父亲继而砸了儿子家的东西。
这一幕其实更像两个暴君在争夺主权:
一个说这个王国是我的,我决定它的存在与去留。
你的行为合我心意,我便开心赏你,不合我意,我就要你失去你所拥有的——卖
另一个说,既已给我便是我的,你有何权力决定我的车以及我的生活。
你卖我的车,我也让你无车可用——砸
愤怒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差点酿成血案。
视频中家里被砸的乱七八糟、家具东倒西歪、冰箱和地面上随处可见血滴。
中产家庭的大房子在家人愤怒情绪下被破坏成一片狼藉。
民警用防爆盾牌将愤怒的父子隔开,两人还用语言隔空互怼,指责对方的不是。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深表赞同。
5岁的儿子东东回家之后委屈的不行,跟爸爸哭诉自己在学校里被欺负了,说完将腿上的伤疤展示给爸爸看。
周先生当即不淡定了,他没有仅仅生气而是以幽默的语气在家长群群里喊话:
各位家长不好意思,我儿子今天膝盖受伤了,留下了一块很大的疤。
据说是因为某个同学给他来了一记“佛山无影脚”,才导致他这个样子的。
儿子很不服气,说他也要练练其他武功,好用来报仇。
一听这话,家长们纷纷附和表示,同学之间还是友好相处的好,当然不能动手啊。
过了一会儿,白天欺负东东的孩子家长跟周先生私聊了,一个劲地道歉。
就这样,事情最终很愉快地解决了。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指出: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决定的。
就是说,父母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模式塑造出孩子今天的状态。
为人父母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用高情商的方式表达情绪背后的需要,追求事情有良好结果,也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02
第二个坑:富养不等于“包养”
南京这对父母养着儿子10年不工作。
既没有用切断经济来源的方式逼迫孩子自立,也没有寻求生涯规划师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支持,以帮助孩子走入职场。
相反出钱给儿子买房买车、供吃供喝。
这些行为都是暗示孩子:我养得起你。在父母这种“包养”的方式下,儿子继续啃老行为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弗洛伊德曾说,人们做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避开痛苦。
没有内在追求引领或强有力的外力推动情况下,一边是父母提供的舒适安逸的生活。
一边是自己工作早出晚归、人际业绩的奔波,人的本能是趋乐避苦,自然选择“不工作”这种轻松的方式。
家长没有在孩子成长中,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就是在“包养”孩子的人生。
有些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立的意识,以为见过那么多世面、经过那么艰难获得了学历。
这些家务、人际等事情自然也会顺理成章懂得,那是自欺欺人的错误观念。
孩子的能力总是和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孩子的能力,也不能发展孩子的能力。
湖南天才少年魏永康13岁考入一类重点本科湖南湘潭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
之后没有了母亲的陪读,魏永康因缺乏独立能力,忘记考试和写毕业论文被学校劝退。
退学后的生活一路坎坷,被问及原因。
他的母亲说哪怕13岁陪读时,也没有想过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只想着高智商的孩子学这些很容易。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家长包办替代孩子做该做的事都在危害孩子成长和发展。富养孩子,决不能沦为“包养”式育儿。
毕竟,孩子人生路要靠自己去走,依靠父母不可能依靠一辈子。
03
如何避免踩入这些育儿坑?
学校教育永远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家庭中父母培养孩子照顾自己能力,是孩子成年后安身立命的支撑。
1、独立,要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在孩子4、5岁时,父母就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清洗袜子内裤。
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是完全服从和信赖父母的,甚至是以父母为榜样并完全按着父母说的做。
有的幼儿园提出“我以照顾自己为荣”,让孩子照顾自己。
可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照顾自己。
放学回到家中,面对隔代养的爷爷奶奶或者心疼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孩子小”“孩子自己吃的少吃的慢”“总穿反”为由。
就是要给孩子喂、帮孩子穿衣穿鞋,代替孩子做本该自己做的事,孩子只好接受,被动形成“我不行”的自我认知。
2、 父母每年交还5%管理权给孩子。
在一次家庭教育课堂上学到:每年增加5%的管理权还给孩子,等到孩子18岁时他就可以照顾自己,心智基本成熟。
幼小衔接期间,在孩子已经能够做到幼儿期自己事情的基础上,教导孩子整理书包、打扫房间,了解自己的时间和喜好。
小学期间,教导孩子自己管理:学习的习惯、学习模式、学习成绩高低如何面对、开始交朋友、学会合作、适应规则。
青春期如何正确对待生理发育,以及青春期选择朋友、维护友谊的能力。
每年让孩子增加一些能力,树立“我要照顾自己生活”“我能照顾自己”的想法。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会更愿意承担照顾自己和社会的责任。
3、 独立,不代表不向外求助。
前几天在小区看到一个妈妈教女儿骑自行车。
妈妈教了几次,女儿还是不敢自己骑车要扶,妈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
女孩几次求妈妈帮忙都被拒绝,后来,不求妈妈自己骑了几次都没成功。
期间女孩闷闷不乐地几次抬头看妈妈,想求助又不敢说。
最终没兴趣再学骑自行车,母女回家了。
家长在培养孩子照顾自己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帮助,孩子成功时给与肯定、分享孩子的喜悦。
如此,才能培养出健康独立有能适时向外求助的孩子。
暑期档里最受欢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本来是华西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后来迷上做动画。
最苦的时候,饺子就靠妈妈一千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以至于饺子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最感谢的人是母亲。
三年没出过方圆四十公里的地方,鼓捣出一部动画短片,拉来了哪吒的投资。
没有家人的支持与帮衬,饺子哪能静下心来、厚积薄发,哪来《哪吒》这般精彩问世。
04
暂时依靠家人帮衬和“啃老”之间个分水岭:是否有目标和期限。
有目标和期限,依靠家人就是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孩子在蓄势待发。
没有目标和期限,依靠家人就是“啃老”巨婴、坐吃山空。
当期限已过,目标未达,家长就必须要和孩子审时度势分析讨论。
是调整目标后继续坚持一段时间,还是面对现实自力更生?
文中南京父子,若在啃老第一年约定好时间期限,哪闹到砸车砸房反目成仇的地步?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感恩、孝顺父母是动物美好天性。
哪有孩子愿意与家人兵戎相见、反目成仇的。
成年成人成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成长需要首先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作者简介:花朵之蓝,富书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一位认真写字,努力生活的中年少女,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