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天气,对于喜欢到户外活动的宝宝们,随时要注意有无中暑的可能。什么时候要怀疑是否中暑了呢?中医又有哪些预防中暑的方法?
婴幼儿的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成熟,身体调控温度能力较差,婴幼儿汗腺较少散热较慢,体温容易过高,且身体储存水分较少,比大人更容易中暑、脱水,五岁以下的小朋友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家长一定要多留意。中暑在中医来看,可分为阳暑与阴暑,形成的原因与症状不太相同,以下分别为大家做介绍:
阳暑
阳暑,中医又称中热、中暍,即是现代医学所指的中暑,因外在高温的环境,使得身体温度过高,出现脱水、电解质不平衡、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症状。如果宝宝在高温的户外活动,未做好防晒、遮阳与水分的补充、小宝宝带到炎热的户外仍裹着数层的包巾、或是将宝宝留在未开空调的车上,此时中暑的风险就大增。
宝宝中暑会有哪些表现?
非常口渴
起初哭闹、烦躁不安,之后会转为精神活动力差,看起来懒洋洋
皮肤摸起来没什么汗
身体热烘烘但四肢冰冷
心跳、呼吸急促
恶心呕吐
肌肉痉挛、四肢抽筋
持续体温过高超过40度,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昏厥虚脱
阴暑
阴暑,是指受热贪凉造成,出现在遇热后突然进入冷气房、洗冷水澡、或喝大量的冷饮,使得体内的暑热排不出,又受到外在的风、寒、湿邪闷住,出现头痛、身体酸痛、不想吃东西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在现今的夏天,到处都充斥清凉解暑的冷气与冷饮冰品,而且现代人平时若缺乏运动,对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变差,中阴暑的情形反倒比阳暑还常见。若宝宝天热外出后出现,活动力下降、食欲变差、肠胃不适、或头痛,就要怀疑有中阴暑的情形。
避免宝宝中暑,预防更胜于治疗
1、炎热的天气下,避免长时间做户外活动,特别是正中午10:00~14:00左右,最好让宝宝待在室内休息,如果要外出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晒与遮阳,戴上帽子、太阳眼镜、外出30分钟前先擦防晒乳液,穿着透气排汗的衣物,且避免在户外活动超过30分钟。
2、活动时注意水分的补充,也可将运动饮料与水对半稀释补充,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带出户外时,妈妈可以少量多次补充母乳或配方奶。切记不可摄取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会增加人体代谢,反而更容易中暑。身体正热时更不能一口气灌下大量过冰的饮料,这容易让胃痉挛、肚子痛,或中了阴暑。
3、炎热的夏天,千万不可把宝宝留在未开空调的车内,汽车安全座椅相对闷热,加上宝宝散热功能差,虽然才短短几分钟,温度就会急遽上升,而出现中暑,更别为了贪图方便,独自将宝宝留在车上,下车简单买个东西,这可是让宝宝的生命暴露在极大的危险中。
万一出现疑似中暑的症状,该怎么处理
如果发现宝宝身体热烘烘但四肢相对冰冷,全身懒洋洋,首先要先将宝宝带到阴凉通风处,帮宝宝宽衣解带散热,使用湿毛巾沾室温水擦拭全身来降温,身体血管充足处,如颈部、腋下、手肘内侧、大腿腹股沟处、膝后可以毛巾湿敷退热。或是使用温度约34~35度的温水让宝宝泡澡,并给予水分补充。降温不建议使用冰块冰敷或泡冰块急速降温,或是使用强力风扇或直接在冷气出风孔下对着宝宝吹风散热,也不可服用退烧药来退热。如果宝宝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等症状,将宝宝宽衣解带并退热后,一定要紧急送医处理。
许多人对中暑的处理的方法直觉联想到刮痧,刮痧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使局部皮肤充血、微血管扩张帮助身体散热,但是宝宝的皮肤娇嫩,刮痧有特殊的器材,并搭配轻巧的手法,不建议家长在家亲自操作,应找专业中医处理,以免宝宝受伤。
家长可以学习以下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帮助宝宝退热消暑:
1、推脊
功用:清热。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后背第七颈椎脊突处(大椎穴),由上向下直推至尾骨尖端(龟尾),约100~300下。
2、清天河水
功用:解表退热。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约100~300下。
3、清六腑
功用:清热凉血,清热之力强,适用于体温超过39℃者。
操作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前臂尺侧肘横纹处直退至尺侧肘横纹处,约100~300下。
4、揉板门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用于伴随有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者。
操作方法: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处。一手抓住宝宝手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板门,揉约3~15分钟。
夏季适合饮食与消暑养生品
夏季的饮食宜清淡好吸收,增加摄取可解热消暑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丝瓜、扁豆、西瓜翠衣(西瓜外皮内侧白色肉质处)。夏季容易耗伤水分津液,宜养阴,可多摄取如莲子、黑豆、莲藕、山药、白木耳等食物。
绿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的功效,是很好的解暑食材,可以使用绿豆搭配其他食材来做消暑点心,如:绿豆莲藕汤、菊花枸杞绿豆汤,如果宝宝容易胀气,绿豆摄取就须减量,或是去皮服用。
中药材的藿香、佩兰具有解暑化湿的功效,如果天热伴随吃不下、肠胃不适,可使用藿香1钱、佩兰1钱,与500C.C.的热开水冲泡,再闷20分钟,制作成解暑茶来饮用(适合一岁以上的宝宝,宝宝茶饮一日量约50~100C.C.。)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