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仔细的回想一下,当你制止、帮助、甚至安慰孩子的时候,他释怀了吗?开心了吗?还是更难过了?
相信大部分宝宝不仅没有更开心,反而是哭了,哭的更厉害了。
这是什么情况?
因为,“你还小呢”,这句话有毒。
你一定不知道,这句话给宝宝的压力有多大?
它会带给孩子强烈的挫败感;
它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它剥夺了宝宝体会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满足感。
以孩子还小为理由拒绝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常常会让宝宝气馁。
不仅阻碍了宝宝发掘自己能力和优点的努力,也无形中“成功”的向孩子展示了,他多么弱小无能,而大人多么聪明能干。
孩子接收到的信号是:看吧,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有妈妈做的那么好。那我就不做喽,等妈妈来帮我做。
但事实上,孩子每次的失败,只是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完全与他的个人价值无关(不是他小他就没用)。
那么,如果不说“你还小呢”,我们能说点什么?
一、 那些孩子确实做不了的事,想要制止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举个CC的例子:
有段时间CC特别沉着迷驾驶,每次出门,她都抢着要坐主驾驶,嚷嚷着她也要开车。
C爸脱口而出的就是那句:你还小呢,你开不了。
这话,没毛病。
当然,CC意料之中的“哇”一声哭了。
但是,如果换种方式,如果告诉她:嗯,妈妈知道CC也想帮忙,等你长到妈妈这样高的时候,就可以学开车了哦。
她就比较容易接受,乖乖回到安全座椅。
因为前者让她感受到的,是因为自己很小却无能为力的“自我否定”;而后者给予她的,是想要快快长大的“希望性鼓励”。
我们一直都强调大人和孩子平等,要尊重孩子。
其实平等是不可能的。
跟大人相比,孩子们显得极度渺小。
在娃眼里,爹妈都是裤衩内穿的隐形超人,他们行动迅速、思维敏捷、无所不能。
在这么“亚历山大”的环境下,唯有与生俱来的勇气支持着他们不放弃成长,克服着自己渺小羸弱的感受,真的已经很励志了好吗?
那么,在这种悬殊力量里,尊重体现在何处?
最起码,当人家努力想成为家庭内平等一份子的时候,别再用错误的养育方式来打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沮丧气馁吧。
二、 那些孩子想要尝试的新技能,想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这么做:
不知道你家宝宝有没有这个经历,CC2岁多开始热衷于叠衣服。
每次我在阳台收衣服,她都想着过来“搭把手”, 当然,这对我来说,完全是在“添乱”。
这个“添乱”的阶段,如果处理得当,孩子以后就是一个帮你叠衣服的好帮手;如果不得当,那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再也不帮你叠衣服的甩手掌柜。
叠衣服这件事可以有吗?对于2岁的孩子,有点难,但是可以有。
(其实这里很想插播一句,孩子多大能做什么,不是一概而论的,只要不是有危险的,C妈都建议允许孩子去尝试。打碎几个鸡蛋,洒掉一些牛奶、弄脏几件衣服,相较于毁掉孩子的信心来讲,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最好不要轻易说,你还小呢,你干不了。
有些事情,孩子缺的不是年龄,只是经验。
而被你拦下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习惯。
首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即便孩子做的不完美(甚至很糟糕)也要肯定他的努力,那毕竟是孩子努力完成的一项工作。
你可以说:你真能干,准备自己叠自己的衣服了。或者,我姑娘真是长大了,开始学习帮妈妈分担家务了。
其次,避免让孩子有挫败感。起初他们叠衣服的方式可能只是把每件衣服团在一起,不要指责“不能团成球啊,衣服不就皱了?”或者“裤子不能上下折啊,得左右折。”
这些语言、这种语气,除了彰显你作为成年人的优越感,让孩子感到他自己像个傻瓜一样无能之外,没有任何帮助。
挫败感会让宝宝放弃继续尝试:我做这些有什么必要呢?反正妈妈比我做的好多了....
一定要给足孩子动手的机会,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没用、多余。
实在忍不了,等孩子不在场的时候,你再重新叠一遍啊。
最后,鼓励尝试新方法。等孩子多叠几次衣服之后,兴趣保持住了,妈妈就可以提议尝试新方法啦。
你可以建议:试着把裤子的两条腿先重叠在一起呢?或者,如果先把袖子折进来会怎么样?这样好像会更整齐一点。
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用自己成年人的优势给孩子制造压力,而是尽量把自己定位为跟宝宝一起完成任务的合作者,而不是指挥者。
毕竟,比起掌握叠衣服的技巧,让孩子保持尝试并愿意学习新技能的欲望,才是更重要的。
三、对于没达到预期目标的事,想要安慰的时候,你可以这么做:
1岁多初学走路的孩子,上个台阶都是一项挑战,很容易摔到,不小心摔倒了,娃会哭。
有的妈妈非常善解人意:“宝贝,不哭不哭,没关系的呀,你不是还小嘛。”
你以为这是安慰,但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依然是:我很弱,所以我失败了。
你只需要说:妈妈知道你有点疼,但很快会好起来的,你可以坚持再试一次,这就够了。
替孩子难过,是大人所有态度中对孩子伤害最严重的态度之一,因为这传递出的是大人对孩子以及他克服困难的能力缺乏信心。
摔倒了只有大人安慰才能释怀和重新爬起的宝宝,都已经被剥夺了自给自足的勇气。
如果妈妈不觉得摔一跤是个大问题,孩子也不会觉得摔倒显得自己很无能,才会不在意失败的去重新尝试。
真正有勇气的人,不会拿“小”做借口,不会怕犯错误或有缺点,并且他的勇气不会因为错误和缺点而减少。
成长从来避不开打击和伤害,孩子们也要学习怎样面对痛苦,并大步跨过痛苦。
摔倒的伤会痊愈,而挫伤的勇气则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即便最小的孩子,也需要自尊和成就感,而这些不能靠别人,只能自给自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一定避免使用那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的言语和行为,尽量把人和事分开。
系不上扣子是OK的;上台阶摔倒是可以重新起来的;这些都是“事”。
孩子,非常遗憾结果没你想的那么理想,但是它们都跟你这个“人”是大还是小无关。
本文观点参考《Children:The challenge》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