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快了,人心也变得很浮躁,养起孩子来,焦虑也多。
宝宝还在学龄前,读几本书,家长就开始考虑有用和没用了。
然而很多学问,并不是立马就会有用的,而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曾经学过的东西都会用到的,在你不经意,没有特别目的的时候,它突然帮你抓住了某个机遇,助你一臂之力。
更何况那些看似立竿见影,短时间内就能获取的技能,远远没有日积月累起来的能力,更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比如,有人说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区别。
确实是这样,我们不说创造力,单单有自己独到见解,这点很多人就不具备。大多数人总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上学时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工作了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孩子小时候思维和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
比如,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认同和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比我家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会认多少字更重要。
当然二者并不冲突,可以同时掌握。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问我,蜘蛛是不是昆虫这类问题,考试又不考,给孩子看这些书有用吗?
是啊,涵涵翻看了两年的关于昆虫和动物的书,她知道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那些知识高中生物里都没有学,考试也不考,有啥用呢?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有啥用。但她喜欢,我就愿意给她看。
至少我发现,这些书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让她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甚,让她与人交流时,成为话题主导着之后,更加自信。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打算学理科的女生,问过我一个,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问题:“四大名著是什么?《红楼梦》?这不是一首诗吗?”
这个女生曾经考过年级第一,可她只愿意读课本,从来不看课外书。
我想很多成绩很好的同学步入社会后,混的不尽人意,大概综合知识不高也是原因之一吧。
语文能力跟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比如学数学时,也需要阅读理解能力。
昨天有位妈妈在群里问我说:“这类题怎样给孩子讲更清晰易懂?”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道题考察的重点是计算,但是还有阅读理解能力。
而阅读理解能力,在一朝一夕的读绘本中,通过引导是可以提升的。
至于如何引导咱之前的文章,和我们在做群分享时都多次讲到过。
再说说涵涵最近疯狂迷恋的《米小圈上学记》吧,涵同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每天除了自己拿本书看还不过瘾,还有听音频,完了之后还要自己拿里面的主人公编故事。
甚至扬言要嫁给米小圈
作为家长来说,这书肯定没有获凯迪克奖或者安徒生文学奖的书更有营养,“更有用”。
但是想想看我们自己吧。一本诺贝尔文学作品和一本笑话大全放你面前,有几个人会选前者呢?
读书从来都是由浅入深的,孩子最初拿书都是当玩具来玩的,玩着玩着喜欢上了书,喜欢上了书里的故事,喜欢上了不断地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
更何况当涵涵边看米小圈边哈哈大笑时,我觉得比她边看抖音或快手边哈哈大笑有意思多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随自己的心愿,看一些“无用之书”,做一些“无用之事”,做一个真正正正的孩子,享受更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