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家孩子写出来的话像白开水,特别平淡。写不出好词好句怎么办呀?
老师,我们家孩子看过不少的书,可是一到写的时候就把看过的那些好词好句忘到了九霄云外,愁死了。
老师,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能多写一些好词好句呀,这样考试能多得几分。
老师......好词好句......老师......
面对关于好词好句的众多执念和疑问,我想手把手教大家搞清楚什么叫好词好句,怎样能写出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并不是酷炫词语的堆砌,不是成语俗语的滥用,而是发自内心的观察带出来的词语变化,词语的变化正是一项作文基本功。
运用词语,避免单调重复,能够交替运用,善于求新求变。这是语言变化美的常用方式之一。
老师会分两次,讲解八个词语的变化使用,来培养孩子对词语的变化意识。这是练成好词好句的最基本的功夫。
一、“说”——此处无“说”胜似“说”
描写人物语言,有些孩子往往单调运用“说”这一个词,缺少根据语境变通运用的能力。
其实,除了“说”这个动词外,还可以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语调、方式、目的等,多样使用表示“说”的词。如:
突然,听到一声大吼:“缪永旭,你在干什么?”我吓得魂飞魄散,慌里慌张地忙把书塞进了抽屉。抬头一看,原来老师已来到我身边,“要我把你的东西搜出来吗?”老师厉声呵斥,并以最快的速度伸出手把我的书搜了出来,给没收了。回家后,我又被妈妈狠狠地唠叨了一会儿:“上课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太不尊重老师了……”
片段中,小作者没用“说”用上了“大吼”“呵斥”,我们好像看到了老师那张严肃的脸;用上了“唠叨”,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妈妈对小作者的不满。这就是此处无“说” 胜似“说”。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说”字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竟然有这么多。如:
其实,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着细微的差别。
“喊”是大声地说。
“抱怨”是有点不满地说。
“劝”是想让别人改变主意。
“解释”是向别人揭示事实的真相。
“嘱咐”是不放心地说,引起对方注意。
“反驳”是不赞同别人的意见,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唠叨”是反复不停地说,甚至有点让人厌烦。
“安慰”是对心情不好的人说,想让对方的心情好起来……
跟着练起来吧!
二、“想”——此处无“想”胜似“想”
引出人物心理活动,有些孩子总是习惯性地用上“想”这一个词:“小明想:……”“小明心想:……”
除了“想”“心想”之外,引出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
1.看着看着,暴力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他不会是想背叛我,去给别的云送小动物了吧?想到这,暴力云的眼神顿时暗了下来,心情也低落到了谷底。(刘诗雨)
2.颧拍打了几下翅膀,飞走了。暴力云手里捧着鲨鱼愣愣地看着颧远去的背影。它十分不解:我的好搭档,你要去哪儿,你为何离我而去,去帮助别的云,我讨厌你!(叶昕宇)
3.当暴力云正在极度愤怒时,它看见粉红云正在将一个包裹递给鹳,暴力云看着这一切,它似乎明白了一个事实:鹳不会再为自己送动物宝宝了,它不要我了,它不要我了,而要和粉红云成为搭档了,真是十足的判徒,判徒……(杨双舟)
这些片段中引出人物心理活动时,用了“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十分不解”“似乎明白了一个事实”,让心理活动的描写变得更加精彩了。
这种写作技巧就是此处无“想”胜似“想”。
三、“拿”——此处无“拿”胜似“拿”
描写与手有关的动作,有些孩子喜欢用“拿”“做”“弄”这些比较笼统的词语。比如这个片段:
这一天,妈妈和我去超市买东西。我拿了很多零食,妈妈说我不可以拿这么多,所以我拿掉了许多,只有四包了。
一连出现三个“拿”,单调!具有变化意识的小作者,往往会运用同义词来替换其中的一些。如:
这一天,妈妈和我去超市买东西。我挑选了很多零食,妈妈说我不可以买这么多,所以我放回了许多,只有四包了。
四、“做”——此处无“做”胜似“做”
再来看“做”。一位孩子作文中这样写到:
夜晚,小华在做一道难题,做来做去做不出,便到隔壁同学小明家去问。小明也做这道题,也做来做去做不出,但他坚持做下去,一直做到十一点,终于做出来了。
六十多个字的片段,出现了十个“做”字,单调枯燥到令人崩溃!
养成了变化意识的孩子,则能够根据语境,把“做”字,分别换成“演”“算”“思考”“分析”等词语,就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单调,具有了文采之美。
变化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好词好句的修炼方法都在《作文基本功》,书中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习题的训练,最后还附有答案供孩子参考。暑假练起来,开学让小伙伴和语文老师刮目相看吧。
阅读《作文基本功》,练好作文基本功!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将好书带回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