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5度,别说室外,哪怕坐在家里不动,大家都会冒汗,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还坚持一个古老的观点:宝宝不能吹空调,会生病!这个说法已经流传了十几年,一直深受人们欢迎,哪怕是年轻人当中,也有很多支持者。
宝妈热到头晕,开空调却遭老人怒怼
婷婷放假在家带孩子,虽然吹着电风扇,可将近40度的高温,让她没一会就全身是汗,头还有点晕,感觉像是中暑。
最后实在受不了,婷婷打开了空调,顾及到孩子,她没敢调太低,28度,凉气虽然没有单位凉快,但起码能解暑。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婆婆到家之后,脸色大变,直接怼她:''谁让你开空调的?孩子要是生病怎么办?''
本来就热到心情烦躁的婷婷也火大:''怎么就不能开空调了,这么热的天不开空调,还热死了呢?''结果老人一句话让她说不出话来:''就你热,那我怎么不热?''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发生,年轻的父母要开空调,可老人死活不愿意,甚至觉得只要开了空调,孩子就肯定会生病,为此大吵大闹。
宝宝真的就不能吹空调吗?
老一辈之所以坚持认为空调对孩子不好,那是因为在空调刚开始普及的那个年代,确实有非常多的宝宝由于吹空调在夏天生病,大家都知道,''反季节疾病''最难愈合,如果孩子夏天感冒,需要吃不少苦才能治好,这就给人们留下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
宝宝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不管是产生热量的器官还是维持体温的能力,都有缺陷,一旦外界温度变化过大,就会让孩子体温失衡,导致他们生病。
然而,现在时代不同了,就好比文中的婷婷,父母在开空调的时候,都知道控制温度,也会给宝宝穿好小衣服,孩子因为吹空调感冒的数目越来越少。此外,宝宝夏天也需要凉爽,不然很容易长痱子,适宜的温度还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生长发育。
总之,宝宝不是不能吹空调,而是不能乱吹空调,得结合实际讲科学。
宝宝吹空调,需要注意哪些点
1、温度
成年人吹空调,肯定是温度越低越好,先打到20度,感觉冷了再往上加,可宝宝不能这样,首先他们不会讲话,哪怕觉得冷,也不知道跟父母说,等大人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其次,宝宝的身体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空调温度太低,会让孩子感冒。
目前支持者最多的是''26度理论'',不少专家认为,26度对宝宝伤害最小。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认为,万事不绝对,专家说的26度,应该指的是一个区间,用''26度左右''形容比较确切,白天室内室外温差不要超过5度,当然,要是外面实在太热,适当降低一些,相差7-8度也没问题。到了晚上,空调温度需要适当调高,白天再热,半夜也会降下来,孩子的保暖一定要做好。
2、湿度
空调在降温的同时,会把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冷凝水的形式排到室外,所以开的时间越长,室内水分越少,研究显示,持续工作5小时,空调能将空气中的水分降到原本的20%,如果只从湿度角度出发,人体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空气中的水分过少,孩子每一次呼吸都会刺激他们的嗓子,使其分泌大量唾液,不光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还有存在窒息的可能性。
愿意花钱的,可以买一台加湿器,不想花这个钱的,家长就端一盆水放在屋子里,也能减缓空气中水分的流逝速度。
3、空气流通
空调连接室内室外的是两根管子,室外放热机器是闭环,制冷模式下,并不会交换室内外空气,所以不存在一边制冷一边换气的说法。理论上来说,如果房间密闭性完美,哪怕开着空调,氧气含量还是会越来越少,美国加州大学做过实验分析,发现在有空调的密闭房间内,一个人呼吸的情况下,待3小时左右,空气中氧气含量就会下降13.6%。
家长要做到每过2小时,就开窗通风15-30分钟左右,保证空气中氧气含量,防止宝宝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发育。
除此之外,长时间不通风,在湿度、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空气中细菌会大量滋生。
4、细节问题
在空调间,家长一定要给宝宝穿好袜子、衣服、裤子,如果宝宝睡觉,最好拿小被子将肚子挡起来,防止宝宝肠道受凉,出现肠绞痛或者拉肚子。
除了衣物,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空调出风口不要对准孩子,可以将其打到最低,让凉气对着地面吹,热胀冷缩,冷空气会沉在下面,自然蔓延的同时,还不会侵蚀宝宝的身体。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脑袋两边放一些衣服,避免脑袋受冷。
家长不要过度敏感
有些孩子,从小就处于父母周密的保护之中,家长的这种心态我们可以理解,毕竟心头肉,哪舍得孩子吃苦,当然是尽一切可能避免他们受伤害。
可如果过分保护,就会造成孩子免疫系统发育完善,人体的抵抗力并非天生就有,它需要外界不断的刺激才能逐渐完美,时不时给孩子制造一点小麻烦,让宝宝的身体进行自我调节,这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冷热交替还会刺激神经系统,让孩子反应更加敏捷,间接提高智力水平。
老人总是担心孩子受凉会得病,殊不知要是太热,一样也很危险,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暑与发烧的后遗症是类似的,发烧能烧坏孩子的脑子,中暑也可以。
只要家长能参照上面这些注意点,结合宝宝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时间,孩子吹空调将不再是难题,对此,大家怎么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