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墩儿奶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朋友啊真乖乖,衣儿身上穿,鞋儿脚上穿”。听着歌曲中唱的,妈妈不禁敲打了一旁玩耍的儿子“听见歌曲里说的没?小孩子要学会独立,以后早上起来要自己穿衣服穿鞋,不要再让我帮你了!”小儿子没有理会妈妈的话,继续玩着玩具。
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这已经不是妈妈第一次敲打孩子了,使了很多招儿,每天都得嘱咐一句,小儿子倒是听进去妈妈说的话了,可是,做起事情来,依然是不情不愿的,好像就是在替别人做。
每个家长,无一不希望孩子独立自强,不过,如果都像前文中妈妈那样,每天监督着小儿子做着做那,那孩子只会形成一种非正常的独立——被动独立。
被动独立已占据了大多数孩子的内心家长们很难理解,绞尽脑汁,费劲口舌的每天教会孩子独立,反而让孩子形成被动独立?看似疑惑,其实仔细想想,其中的缘由很简单。
独立一词,在汉语词语中的解释为: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重点说下力量一词,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内心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
解释到此处,我想家长一定会明白一点,孩子能够独立自主,除了他依靠自我行动上的力量之外,还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什么是内心的力量?就是自发的情愿的负有责任感的去做一件事。
家长们此刻可以对自己发出提问,你究竟干预过孩子多少自我的内心力量?
孩子本可以自我行动的事情,家长却提前为孩子想到了,并告知其如何做。孩子的内心力量有一多半都是家长强硬塞进去的,那孩子就算用自我行动完成了独立,也是一种被动的独立。孩子无法最大可能的使用自我内心的力量,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被动独立,正在病毒般侵蚀着孩子的成长01.丧失自我责任感
家长给予孩子的被动独立,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孩子永远无法将自己做的事和责任感相关联。
“妈妈,我自己刷牙好累啊”“刷牙累也要自己刷,妈妈不能帮你刷”“可是妈妈,是你让我刷牙的呀!”一小段对话,生活中比比皆是,看得出,妈妈想让孩子独立刷牙,可是孩子却不是很情愿的刷着。更令人惭愧的是,孩子却说出了一个荒唐的理由“是妈妈让我刷牙的,我才....”。
很多孩子,明明看似很独立,可是做起事情来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家长把自己的意愿灌输给孩子太多,而非孩子自己的意愿,最终形成了被动的角色:是妈妈让我做的,是爸爸让我做的。这个事儿,孩子压根就没有“是我的责任”的概念。
被动独立,让孩子从最一开始就毫无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我,对社会,对周遭的一种态度,一旦这种态度没有,孩子做起事情来就只是敷衍。
02.做事无计划无主张
周末,一家人照例一起做家务。妈妈负责全局统筹,爸爸和儿子负责执行。妈妈给爸爸委派的任务是,擦玻璃,拖地。给小儿子安排的任务是收拾玩具和书架,虽然小儿子还是很不情愿,但也接受了这个任务。半个小时后,小儿子是把书都放在了书架上,可书架是乱七八糟的,大书小书没有规矩的摆放,看着像一个垃圾堆,玩具也是,只是堆在一起。看得出,小儿子虽然接收到了妈妈的指令,可是做起事来却没有计划没有主张。
让孩子独立,是为了让他能够拥有自己的心灵魔法,去改变自己的世界,而不是表面上做一个行动的小巨人而已。这也就是被动独立的另一个危害,让孩子成为了思想的傀儡,每天囚禁在外界指令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孩子已经习惯于按照指令独立做事,但也令人遗憾的是,他永远做不到自我计划自我主张。
所有的被动独立,都只是让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独立,但实则孩子却根本没有拥有独立的能力,因此,就要尽力让孩子拥有主动独立的能力!
主动独立才是让孩子真正成长的发动机相比被动独立,主动独立是孩子由内心自发的热情配以坚决的行动,情愿自觉的完成一件事。
主动独立,会让孩子更加明白,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谁来做,责任感,以及后果的承担等。这些,是被动独立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的。
曾经听到过一位老师,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在于让孩子主动发现、选择、决定、行动以及承担,而非被动的接受和执行”。我记得老师的话声未落,场下就已经响起哗然掌声。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明明是可以奔腾万里的马儿,但凡给足主动的能力,马儿必会飞驰奔阔。
让孩子学会主动独立并不难,重点在于家长01.不要事事代劳,学会做“粗心”家长
有句很通俗的话,说的是“妈妈越懒,孩子越勤快”。这句话所反射的情况是,父母越是不为孩子事前着想,孩子反而会自己想着。
小乐5岁的时候,升了学前班,虽然面对着扭转式的学习压力,但是小乐依然很活泼。
小乐的妈妈不同于其他妈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妈妈比较“粗心”。小乐升班的教材,带回家,妈妈只会简单的问一句都是什么书,小乐就会自己说出来。第二天学前班需要带什么书,妈妈也只是简单的问一句,小乐也会自己说。因为前几次,小乐总丢三落四忘记带,老师批评了他很多次,小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忘记带书,妈妈也没有因为老师批评了小乐而加重对小乐带书这个事情的关注。
这个时代,我们反而更需要小乐妈妈这样的家长,因为他们在主动退让自己的家长权势,而让孩子一步步登上属于自己成长的王位,做自己的王者。“粗心”的家长,看似是对孩子不关心,实则却是给了孩子好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知道如何纠正,如何承担后果。没人替他着想,事情自然也就是他的分内事,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一次次试错与跌倒中拥有自我的主动独立的力量。
02.事事抛出50%,做一个0.5分的家长
“粗心”不代表全然不管,但是管多少,这个事儿卡住了很多爸爸妈妈,不妨试试50%法则。所谓事事抛出50%,不是要让家长为孩子做一半事情,而是为孩子提个醒。
前文说的小乐妈妈,粗心是粗心了一点,可是你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小乐妈妈每次对于拿书这件事情,其实都有简单的提醒过小乐的,只是程度不够深。当然,大事小情的,孰轻孰重,家长提醒孩子,为孩子画的轮廓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今天要带孩子去海边游玩,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的计划是去海边玩,让孩子自行准备去海边的物品,这,就是抛出50%,至于孩子准备什么带什么,那就是孩子自己该做的50%。
家长肯定会怒狠狠的反问:哪个孩子听说出去玩了,不高兴的急三火四的,让他准备东西他肯定愿意啊。
所有孩子的能力,都是从快乐开始建立的,正是这些快乐的事情,才能够训练孩子的主动独立的能力,家长可以经常为孩子抛出简单快乐的50%,让孩子去完成剩下的,长此以往,由简到繁,由浅及深,孩子的主动能力也就慢慢养成了。
说的直白一些,抛出的50%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方向,至于怎么走,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吧!
教育,无时无刻都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否则孩子很容易溜走。所以,对于孩子主动独立的成果也是需要做收尾的。
03.及时同孩子分享主动独立的喜悦
前段时间,小荷的妈妈生病了,平常都是妈妈带小荷的,这次,一下病倒,却显现出了女儿的独立。
小荷每天都会给妈妈端水,送药,并且叮嘱妈妈,一定要吃药。自己的事情也做的很到位,还帮妈妈擦了地,妈妈很是欣慰。
妈妈病转好后,温柔的抱着小荷对她说“你真棒,妈妈生病了小荷自己独立做了这么多事情,你长大了”。小荷露出了花一般的笑容,说“妈妈,我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你做事情”。
孩子主动独立,需要家长的认可和赞许,这样,他才会对自己的努力产生兴趣,也会明白“原来自己的主动独立的结果是这么美好”。也因此,会有继续主动独立的勇气和砝码。
不过,家长在给予孩子独立赞许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予孩子最客观的评价,比如孩子超越了自己以往不能做的事情,为他人做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客观的赞许,会让孩子明白,独立的真正意义——不是继续得到别人的赞许,而是自己拥有更多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我看见一个独立的小人儿站在街角,远远的挥着手,告诉我“妈妈,我已经独立了,不需要你的陪同”。希望有一天,每一个可爱的天使宝贝,都能够拥有一张独立自信的面孔,而这,离不开家长们偶尔的“粗心”,“50%法则”,以及客观的赞许。
今日互动:你是怎么帮助孩子独立的呢?欢迎评论分享
————————
在育儿生活中,有任何关于育儿的问题胖墩儿奶爸都愿意为您出招,旨在为宝宝的生长提供一臂之力。
我是胖墩儿奶爸,一位愿意分享自己育儿知识的奶爸。也欢迎各位爸爸,妈妈们进行点赞,转发及评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