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生活的条条框框,我们称之为“四纲五常”,其中“父不进子房”就是古代一种现象。
古语中,“父”指父母,“子”指子女,“父不进子房”的意思就是父母不随便进子女的屋子。
为什么古代会有这种规定呢?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管是受过教育的谦谦公子还是有教养的窈窕淑女都对个人隐私和和个人空间都很在意。即使面对自己的父母,也有权利守住自己的秘密。
当子女保护自己的秘密时,父母表示理解与尊重,不会强迫子女把自己的隐私公众于世。
父母更不会随意进女儿的房间,进女儿的房间必须敲门,经得同意后才开门进去。
这是对子女的一种尊重,也是父母赢得子女对自己尊重的一种方式。
古代人尚且懂得保护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有个人空间。现在的父母却过度焦虑,不由分说、慌里慌张的闯入孩子的个人空间,还说是“为孩子好”。
其实,这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是父母害怕孩子摆脱自己控制的一种手段,也是父母自我焦虑的一种投射。
当这种“关心”是以父母的感觉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孩子的真正需求为目的时,已经变味了。
如今,越是对孩子过度关注的父母,越是和子女之间存在不和谐现象。
一方面,子女想独立,想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另一方面,父母想介入,想参与子女的每一段旅途。
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一触即发,以下三种警示,才是亲子矛盾的罪魁祸首。
【1】窥视儿女隐私
我们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想独立,想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孩子的事情处处插手,处处管制,父母与子女之间势必会出现矛盾。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女儿青春期谈恋爱,会想尽办法找出孩子的蛛丝马迹。
孩子打电话也会在旁边偷听,担心是班里的男孩子打来的。
父母这种惊弓之鸟的表现是极为不正常的。青春期是一个骚动的年龄,想想我们小时候对同学有欣赏爱慕之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何必为这点事大惊小怪呢?
很多事情,父母越是大惊小怪的,孩子越是小题大做。用一颗理解的心情去面对,反而一切会风平浪静。
【2】包办儿女婚姻
古代男娶女架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两个人甚至没有见过面,就进入了婚姻殿堂,这叫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儿女也心甘情愿。
如今讲究婚姻自由,如果父母再像古代一样包办儿女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很愚昧的事。
但是,有的父母看不到这一点,还是会插手儿女的婚姻,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才是最好的。
强行把两个年轻人撮合到一起,彼此都得不到幸福,到头来,家庭矛盾频发,有苦说不出。
【3】介入儿女生活
很多父母想,自己老了以后,就给孩子带带孙子,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希望自己有独立的空间,特别是在没有孩子之前,很想过二人世界。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强势和孩子住在一起,会造成不快,双方心里都不好过。
明智的父母懂得与成婚的孩子保持边界感。
即使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孩,如果不想让老人带,老人千万不要一厢情愿。这样做反而出力不讨好。
认识一对老人,因儿子和儿媳妇不让他们带孙子而闷闷不乐,甚至气出病来。
儿子和儿媳妇想的是父母年纪大了,带孩子是很累的事,不想拖累父母。
父母却认为是孩子嫌弃他们带不好孙子,再成为孩子的包袱,因而闷闷不乐。
“养儿防老”是一部分父母的心愿,还有一部分父母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愿拖累父母。
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完全托付给孩子是不明智的。孩子不关注父母老年生活,是不道德的。
所谓父母与子女一场,父母懂得得体退出,儿女知道感恩,赡养,是最融洽的相处之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