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某家的孩子,第一次成为某个孩子的父母。
无论做父母还是做孩子总有不会做或不合适的地方都正常,但请不要以“爱的名义”到处控制和欺骗孩子。
往往父母这个“骗子”有三大行走江湖的谎言。
第一个谎言: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纵然无数的文化和文章都在倡导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做,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
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是从孩子成长而来,有喜怒哀乐,有原有家庭的教育或烙印,或许他们也不懂得控制情绪,没有足够的生活智慧,甚至自己也没成长为成熟的“大人”,只是被生活所迫,被时光推着走而已。
于是,他们在对待孩子上就有千差万别,如有的父亲脾气暴躁,易怒,经常打骂,甚至虐待孩子;如有的母亲情绪容易失控,常常辱骂孩子。
2017年6月份《钱江晚报》报道了,一起两岁半女童遭亲妈虐待致死的案件。
33岁的王某有两个孩子,大女儿6岁上幼儿园,小女儿两岁半,本来小女儿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便接到身边照顾,没想到竟然被妈妈王某,因为小女儿经常大小便弄脏衣裤、爱哭、爱打瞌睡,长期斥骂、拧嘴巴、殴打身体等方式虐待她。
直到有天上午,小女儿打瞌睡,妈妈又甩她耳光。中午妈妈午睡醒来,发现女儿躺在地上,不对劲了。
这才赶紧打120送到医院,而孩子已停止呼吸,医生在检查时,发现身上到处瘀伤,怀疑非正常死亡,立马选择报警处理。
于是,关于孩子被不断虐待的事情浮出水面,孩子因钝性外力致多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颅内出血)致死,而这种外力是反复的多次的。
这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也没有任何精神问题,但她身上却呈现出恶毒和冷酷的一面。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过,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
第二个谎言: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句话应该是堪称经典的谎言了。
父母们用这句谎言控制着孩子,老师亦然,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父母以“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长大后就是所谓的“逼婚”——我是为你好,然后安排相亲,特别是过年时,有个新闻说:一个女生过年七天,被安排相亲了八次,走马观花似的逛集市呢。
其实,父母就是以爱之名,限制并剥夺了孩子探索未来的努力和力量,如现在一家一个小朋友,有六个人围着转,从饮食起居到游玩、早教、幼儿园、小学,都是在父母的“包办”下成长起来的,独立性和主动选择权都被无情地吞噬了。
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就如每一个第一次做父母的人,这些内容都值得记录,值得拥有,也应该允许出错。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更会不断增加。
最近微博上就发起了一个话题讨论——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些内容看着很令人心痛和难过。
武志红老师说过:只有作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
所以,请不要打着爱的旗号,做着控制和剥夺的事,让孩子勇敢做自己,逆风飞翔起来。
第三个谎言: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网上流行一句话: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龙应台的《目送》有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些温暖而美好的语句都充分地表达了父母对于子女之爱都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出走,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归来仍是不忘初心的少年。
可是,有一些父母却借爱的名义,肆意妄为,不愿与孩子分离,这一般常见于母子之间,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他渴望异性朋友的接触,希望吸引异性的目光,于是逐渐与父母开始分离,与同伴建立关系,需要同龄人的关注。
于是,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正如文中: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黏在一起。
其实,父母的爱应该给孩子插上翅膀,而不是成为他的阻碍,孩子向外寻求的力量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扶持,请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
总而言之,爱是无限大,不会因为父母有了弟弟妹妹就削减,也不会因为谎言而终止,关键是我们要学着目送孩子离开,鼓励孩子由内而外地成长,让孩子拥有选择权,有勇气做想做的自己。
(图片来源:《龙猫》截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