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父母打孩子是家暴,那么孩子打父母算不算家暴呢?
这是一个很多家长都没留意到的问题,事实上,从刑法对于虐待罪的定义来说,孩子打父母也是家暴的量刑范围。
但当为人父母的想起:“我要把孩子送进监狱里”,这是一件多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他还那么小,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怎么能把他送进监狱里受罪呢?!”
在英国南约克郡,却有一位单亲妈妈Helen因为受到11岁女儿殴打而3次报警,她哭诉道:
“她在我开车的时候打我,她掐住我的脖子,还在车里打她的弟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倾诉。我不希望她11岁就有犯罪记录。”
Helen对着众人诉说道,她的女儿甚至曾拎起桌子,还威胁她,要用剪刀或者刀伤害她。这让Helen惶恐不已。但Helen的案件并非个例。
数据显示,在英国此类案件的数量从2015年的7224件增长到2018年的14133件,这还是记录在案的数据。
或许大家会说:“外国的月亮特别圆,在国内孝道社会里,不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然而在国内孩子打父母的情况并不少见。
由于嫌弃妈妈打断了自己游戏,初中生的儿子当众就向母亲挥拳。
在广州某医院,一名十来岁的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妈妈飞踹 , 短短几秒连踹5脚。旁边的奶奶试图阻止孙子的暴力行为,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这些年长一些的孩子,或许是处于青春期的暴躁所致,那么年幼的孩子呢?
8岁的灏灏(hao,第四声)对着奶奶恶语相向,甚至拿刀划奶奶。
6岁的孙赫程,妈妈担心他的近视加深提示他要放下手机歇歇,随机他对妈妈展开了锁喉、勾拳等等暴力行为。
4岁的润城,一不满意就发脾气,身边的亲人会成为他的攻击对象。
2岁8个月的钟政,可以对着年轻力壮的父亲拳打脚踢,骂父亲“乞丐”,甚至向父亲吐口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在国内我们尚无类似的统计,更因为“他只是个孩子”的缘由,鲜少有家长会向相关部门求助。
在仔细比对这些家庭之后,淅爸发现了这些家庭里的共同特点:父母们在承受孩子的愤怒。
被孩子家暴家庭的共同特点:并非单纯溺爱或暴力教育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会对父母暴力相向的孩子就是溺爱或者是暴力教育的产物。在上面这些家庭里面,家长是采取了教育孩子的行为的。
例如奶奶会指责打妈妈的孙子,钟政的父亲同样会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让孩子成长为暴力问题儿童的家庭里面,还存在着以下的共同特点,父母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承受着孩子的愤怒。
父母软弱:不敢正面孩子的攻击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攻击的时候,我们会还手,会报警求助。但面对孩子的攻击的时候,这些父母们采取的是害怕、逃避、甚至是赞许的态度。
例如孙赫程的妈妈,在被他攻击的时候笑脸相迎,而钟政的父亲只会躲闪...
父母的这些行为,让孩子证明了自己的攻击方式是有效的,他是家里的王,用暴力统治着他的臣民(父母、家庭其他成员),形成了家庭中弱肉强食的状态。
这些家长,单纯的认为“他只是孩子,还不懂事”,不断谦让着孩子。
孩子暴躁:走不出全能自恋孩子在6个月龄前,会处于一个全能自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只要他一不开心,就可以毁天灭地,而只要他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周边的人就会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在这些家庭里面,父母没有帮助孩子走出他的全能自恋时期,而父母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退避甚至赞许行为,让孩子更沉溺于全能自恋中。
这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王,尽管他所认知的世界很狭隘(只有他自己和父母、亲人),但他并不理解这一点。
一个自以为王又极其自恋的人,又怎么会听从他的臣民们的教育?
对父母暴力相向的孩子,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不会无缘无故攻击他人,但身边的人引起他的不满的时候,他才会选择动手。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来得快,表现得也非常直接,从降生开始就开始存在着暴力行为。
一开始,他们会大哭来表达自己饿了、困了、尿湿了、不舒服了;
6个月左右时,当他们掌握控制自己手脚的能力时,他们会采用摔东西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再长大些,他们的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加强了,当不开心时,他可以选择攻击自己或者攻击他人。
那么,对着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仅仅能通过“把孩子送进监狱里”来进行教育吗?真的就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行为了吗?
他们只是孩子,被困在“暴力”的牢笼里面,他们只是认为暴力是发泄情绪的唯一方式。
不满、愤怒是一种情绪,倘若压抑,就会造成种种心理问题;倘若情绪被用不正确的方式发泄,同样会带来种种问题。
Step 1:接受孩子的愤怒,而不是承受孩子的愤怒孩子的情绪需要被接受,但不应该是父母来承受。
接受孩子的情绪,往往只需要一句“宝宝觉得很生气对么?”,而不是“你不能这样!”,更不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承受孩子的暴击。
Step 2:允许孩子发泄,并引导孩子发泄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但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例如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不哭不哭...”,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甚至还会攻击父母,愈演愈烈。
实际上这是在阻止孩子发泄他的情绪,伤心就哭、愤怒就哭一场,这是一个正常孩子理应学会的发泄方式。
当孩子在情绪中的时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发泄,给孩子一个拥抱:“宝宝哭是觉得很生气/伤心是吗?那你先哭一会发泄一下。”
Step 3:正面孩子的攻击,拒绝他的行为如果孩子对旁人有攻击行为,那么我们就需要控制他的行为:用严肃的表情,正面他的攻击,必要时候可以限制他的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针对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情绪。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可以发泄情绪,但不能伤害别人。”
用行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可以理解你的情绪,但是我们不接受你的行为。
当孩子初次攻击父母的时候,他们同样也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如果让他们得逞,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这个方式是有效的,并随着成功的次数递增,而对此深信不疑。
Step 4:让孩子发泄他的精力在高楼林立的现在,一些家庭里面孩子往往会成为一头精力充足的困兽,他们总是被困在家里面,做一些静置的活动,精力无处发泄。
举一个例子,在一些有养狗狗的家庭里面,如果长期把狗狗困在家庭里面,那么狗狗非常容易成为“家具毁灭者”。对于“充电五分钟,能狂跑8小时”的孩子而言同样如此。
孩子的精力无处发泄,长期处于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面,会倍感压抑,就如我们成人,长期的公司-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要么让我们觉得暴躁不安,要么磨灭我们的斗志。
带着孩子到小区楼下,或者是在家庭里面设置一个小型游乐场,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面疯玩一会儿,发挥他的天性。
"淅爸有话说:那些“不可救药”的孩子,他们只是缺少正确的发泄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