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健康,大家夸奖别人的孩子,也经常会说,“这孩子真聪明”。
到底什么是聪明?词典的解释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聪明,主要是反应敏捷,记忆力超群,也就是,脑子快。有一种说法,如果妈妈聪明,通常孩子也会聪明,因为智商主要遗传自妈妈,不过遗传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更为客观的说法是,智商的遗传是父母综合因素,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当然父母智商高孩子智商高的概率会较高,但也不是决定因素。
同时,智商的高低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经历等。
孩子的聪明,到底是受遗传影响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大呢?其实争论由来已经久,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目前的主流观点也是同样认可,一个人的智商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有一半是天性决定的;另一半则是环境,也就是后天教养决定的”。他还说“首先,无论孩子多么努力,其智力发育是有限的,其次,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父母的教育,会深刻的影响到孩子的智力的各个方面。”
那么孩子的智力包括哪些方面呢?
根据梅迪纳的研究,人的智力有两大基本要素,一个是“晶体智力”,即记录信息的能力;一个是“流体智力”,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晶体能力和流体智力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
一是渴望探索。
二是自我控制。
三是创造力。
四是语言沟通能力。
五是解码非语言沟通信号的能力。
父母怎么做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呢?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智力的构成,那么我们关心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如果遗传无法改变,那就是在后天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抓住教养这占据一半的机会,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孩子更聪明。
一是给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
孩子天生就是探险家和探索者,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因为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需要不断的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体验,而我们大人总是觉得孩子的探索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不由自主的会限制他们的活动,比如很多东西不让他们碰,怕脏不让他们到地上爬,怕受伤限制他活动的范围,不让他们碰很多东西,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保护,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让他们尽可能自由的探索。
二是孩子给予充足的爱和安全依恋。
梅迪纳说“大脑最关心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学习”。
如果孩子处于压力之中,大脑会分泌压力激素,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所以,现在有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会建议尽量的满足孩子,包括不强行限制孩子吃糖、看电视等,因为所有的冲突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大脑发育。
当然,限制吃糖和看电子产品可以讲究方式,而不是强行制止。
减少孩子的压力,本质上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可信任可依赖的,这样孩子才能放心的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新事物上。
三是父母身体力行,让孩子学会共情,提升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
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能让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获得更多的支持,而这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也是智力的发展的一方面。
语言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包括多和孩子讲话,面对面的与孩子认真交流,从小给孩子朗读等。
共情的培养需要父母首先要对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父母能对孩子共情,孩子也会受影响,模仿和学习父母的做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