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高中时代,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很想融入班集体,每次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跟班里的人混得很熟了。每次值日分组,女生们都抢着跟她组队,因为可以明目张胆,毫无压力地偷懒。
她满心欢喜以为女生们是喜欢她才抢着跟她一组的,所以面对组员的偷懒,她也不放在心上,乐呵呵地说没事。后来有天,她去上厕所,无意中听到有个经常拜托她带早餐的女同学笑着跟别人说:"我在班里有个免费的丫鬟,可以随意使唤,对对对,就是那个新来的,见谁都带三分笑,小心翼翼地讨好的样子超级像古代的丫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肆无忌惮的笑声像一个个巴掌狠狠地打在了她的脸上,把她扇得头晕眼花;也像一支支尖锐的箭扎在她的心上,把她的心脏捅成马蜂窝,迫使她落荒而逃。
后来出于一些原因,她跟着父母搬到别的城市,顺势转学了。她留下了一封信,让班主任带给大家。她在信里面写道,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重男轻女的父母一点都不关心她。她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不被需要的,她在家包揽了一切的家务活,细嫩的手指都被磨粗糙了,只是想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想得到父母的一句夸奖。可是从来没有,父母一直认为这是她理所应当做的。当她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仰起头期待地看着妈妈,渴望听到一句表扬时,然而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房间有新换的衣服,你拿去洗了吧。"来到新的学校,她想交朋友,不想被冷落,所以她也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要求,没想到大家也觉得她的帮忙、她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人跟她说过一句感谢,甚至还有人在背后偷偷嘲笑她讨好的样子像极了丫鬟。听完之后,很多人都沉默了,我想我大概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扎着马尾,瘦弱的女孩,那个一直在讨好别人,却没有得到别人尊重的女孩。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想法,考虑别人会不会生气,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事事都从别人角度出发,与别人相处过程中习惯处于被动状态。在别人开口要求帮忙时,即便自己手头还有事,还是选择先把别人的事处理好,回头再熬夜处理自己的事。在一期奇葩大会中,蒋方舟自曝她属于讨好型人格。她回顾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认为自己过于注意别人的反应,迎合别人的期待,在很多时候没有原则和底线,别人侵犯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时,明明自己已经很不快乐了,但是还是不会表达出来。你看,无论是上面说的普通的高中姑娘,还是年少成名的蒋方舟都存在讨好型人格,由此可见,讨好型人格谁都可能会有。讨好型人格的出现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们的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他们没有告诉我们,忍耐和退让是要有个限度的。超过这个安全阀值,我们就不能继续了,我们得在心里拉响警铃:提醒自己是时候拒绝了。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活着,所以活着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了,多多少少都有点笼罩着别人的影子。
为什么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父母责任最大?人格,不会像恶灵一样,突然附身于人体,它是受环境影响并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繁衍出来的一种人的性格。两种典型的家庭氛围,会容易使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父母冷落,孩子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被抛弃孩子对父母都有种本能的依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更是人之常情。父母越是冷漠,孩子越是想亲近父母,越是想讨好父母,一言一行均不敢出差错。在这样冷漠残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她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敏感。
我有个朋友,她很小的时候,她爸爸经常跟她说,她不听话就扔了她,抱别的小孩过来养。或许在长大的我们看来,只会觉得这是一个大人想让小孩变乖开的小玩笑。
可是小孩知道吗?不,小孩还分不清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心话,她会当真的,她会不安、会害怕、会受伤。一句漫不经心的威胁可能会是她一辈子的童年阴影,她极其缺乏安全感,每次看到父母抱着别的小孩逗小孩笑的时候,她心头的弦紧绷着,特别害怕下一秒爸妈说不要她,要那个可爱的小孩。她慢慢学着讨好父母,活成了当代最受欢迎的乖乖女活例。
她想着,只要自己再乖一点点,再听话一点点,父母会不会喜欢她多一点点,这样父母就不会想着抛弃她,她就不用每天沉浸在会被抛弃的恐惧中。她不敢对他们说不,哪怕自己内心有一千万个不愿意,但是怕父母厌恶她抛弃她,她宁愿把她的人生活成父母给定的模式。以亲情为牢,她已经选择忘记抽屉里锁着的笔记本里年少的梦想,默默地让心底的繁花枯萎,为父母的心愿活着。
父母过于强势有一种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所有品,自己拥有绝对的管教权。孩子一旦不听管教,就要面临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甚至棍棒教育。孩子也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不怕痛,久而久之,屈服于父母的强势,他越来越唯唯诺诺,习惯讨好父母以期躲过父母的责罚。因为父母的强势,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已经习惯去讨好他人,将来到了社会,他也会成为那种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讨好别人,没有自信,没有闪光点,容易在人潮中被忽略掉的人。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让孩子写出不想做的事情,告诉他,他有跟别人说"不"的权利。如果别人要求他做那些他不想做的事,他要学着明确地表示拒绝。不懂得拒绝别人,一味迎合别人的人,势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为当你的付出远远大于别人对你的付出时,这个感情天平就会倾斜,你越是讨好别人,别人内心越会觉得你一文不值,越倾向于向你索取,而无止境的索取会让你的生活变得麻烦,所以请坚定说"no"。感情的天平一旦倾斜,讨好型人格的人处于下风,会被压得死死的,喘不过气来。真正的朋友,他们的感情天平是平衡的,处于同一高度,才能享受平等的快乐。
告诉孩子:你不需要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不需要讨好别人,不需为了交朋友而去营造一个好人的人设,你只需要为世界的多元化贡献一个真实的自己。你打造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设去吸引他人使之成为你的朋友,可是他真的是你的朋友吗?靠着你营造出来的"人设"吸引的朋友根本就不是真心的,也许他只是想要一个免费的劳动力,帮他排忧解难。你牺牲自己宝贵的睡觉时间,熬夜去做原本你可以不做的事情,你这是在给别人一个任意使唤你的权利,来给自己添麻烦。我很喜欢蒋方舟所说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与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与其为了讨好所谓的朋友,熬夜到凌晨三四点帮他改方案;还不如对自己好点,早点上床睡个好觉。一味的讨好别人,不仅束缚了自己的本性,也与世界的多元性背道而驰。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因为讨好别人披上了厚重的马甲,让自己难受。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充实自己。习惯讨好别人,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除了在家里多多鼓励关心他,让他感受家的温暖外,还要引导他通过网络等媒介获取知识,来使他的精神世界变得饱满丰富,他就会变得谈吐优雅,落落大方。有着坚实的文化知识支撑,他就不会不自信。而且把讨好别人的时间用在给自己充电上,他绝对会受益匪浅。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四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