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老师,您好。我家小孩最近要上小学了。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打算把交一大笔择校费,上重点私立学校。因为我听说那里管得严,老师会每天督促孩子写作业。我还想给孩子多报一些素质班,比如学学舞蹈钢琴什么的。可是我老公不同意,他觉得小学不重要,孩子随随便便上就行了。他老说小孩要快乐,简单成长就好,基本就是放养。我该怎么说服他呢?
老师解答:
小学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确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小学的时候,必须非常的慎重,尤其应该理解背后的教育学原理,再做决定。
在教育学上,按照皮亚杰的成长理论,一般我们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我国的小学阶段,正好对应的就是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小学的数学课有一道题,问一公斤的铁和一公斤的棉花,到底哪个更重。
有的孩子会觉得铁本来就比棉花重,所以铁更重。有的则会觉得一公斤棉花是非常大的一团,远比同等重量的铁大,所以是棉花重。这都是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孩子只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和想象来思考问题。
只有非常少的孩子,能够根据抽象思考,发现二者都是一公斤,因此无论具体是什么实物,都应该一样重。这种孩子,就能不再根据个人感受和经验,而是根据逻辑来推理,这就是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标志。俗称“开窍”。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不同,是因为孩子的脑部发育的不同。因此,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教育目标是非常不同的。
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应该让孩子更多的去发现世界,感受世界。
因为处在这阶段的孩子,最应该培养的是洞察力,和敏锐度。让孩子们能够快速的发现事情的重点,他可以不理解这些都是为什么,但是一定要能快速的感知到这些变化。
这种训练会为孩子进入下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观察的具体实物多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通过在不同当中寻找到相同,在相同当中发现不同,从而完成从具体思考,到抽象思考的过渡。
处在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重点培养的则是,推理纠错能力。
这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抽象思考,运用的并不熟练,很多时候想着想着,就又开始回到凭借个人感受,而不是逻辑推理规则上面来。所以,需要有人不断的去纠正他的推理错误,并告诉他其中奥妙,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做到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由于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教育的目标不一样,因此采用的具体教育手法也不一样。
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应该更多的去促进他们的知觉,让他们多用实际接触的方式,去感受变化。这就要求在校教育,必须处在相对宽松,能让孩子自由发现自由成长的环境中。
一个孩子基本的世界观,会在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形成。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时候,就要非常注意引导方式。决不能粗暴的干涉孩子的思考,更不能粗暴的限制孩子的社交,这些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变得迟钝和孤僻。一定要让孩子亲身感受到具体的不同才行,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孩子的理解能力正常。
处在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应该更多的促进他们去进行推理。比如多做比较复杂的四则运算题。在我国,四则运算基本上都在四年级才开始教,本质原因就在于此。
一个孩子基本的价值观,会在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养成。
很多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四年级以前孩子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玩伴,玩的开心就好。但四年级以后,小朋友们会逐渐经历一次好友的洗牌。这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是,孩子交友的选择目标,由原来玩的开心,逐渐过渡为,跟自己聊天比较合得来,即价值观趋同。
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教育规律,谁若违反,谁的孩子必定受到相应惩罚。
因此,在考虑孩子到底上什么小学的时候,不能单凭这是重点小学、升学率高,就盲目下结论。有些东西,是一定要调查清楚的。
比如学校是不是对成绩要求很高。
如果是,那尽量不要去。
因为对成绩要求高的学校,往往从孩子进校门起,就会不断的进行重复训练,让孩子死记硬背各种题型,从而保持高成绩。这种教学手法,短期成绩效果显著,但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很多孩子小学时代成绩优秀,典型的乖乖女。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就一泻千里,怎么都提不起来。本质原因,就是孩子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没有充分感受其中变化,而是死记硬背各种运算法则,从而导致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无法进行复杂抽象思考。
比如学校所处街区是不是龙蛇混杂。
如果是,那也不要去。
至少在形式运算阶段以前,孩子交友,基本上就是谁离的近,谁就是好朋友。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远超其他人。所以孩子如果从小处在问题儿童当中,十有八九也会成为问题儿童。很多家长不惜斥重资买学区房,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有多么好的起跑线,纯粹是怕孩子跑到烂学校跟着学坏,一辈子就完蛋了。
至于孩子是不是要参加各种素质培训。
如果家庭负担得起,那就听孩子的意见,爱去就去,不愿意也不强求。如果舍不得随便扔那么多冤枉钱,那就不用去了。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耍,比什么都重要。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哪怕将来孩子过得很平凡,至少可以平凡的很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