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雯雯妈妈最近有点烦:雯雯九月份就要读小学了,现在还没有文化知识储备,基本上零起点。雯雯妈妈忧心如焚,预备抓住最后一个月让孩子突击学习。
亮亮妈妈也有点烦:亮亮同样是九月份读小学,与雯雯不同的是,亮亮是小学霸——加减法熟练,中英文无障碍阅读,报了绘画、围棋、跆拳道、声乐、陶艺五个兴趣班,不论身处何地都自带光环。
可是,亮亮妈妈心里也不踏实。她担心传说中的“三年级现象”会降临到亮亮身上,因为亮亮就是抢跑生,超前学的典范。
一年一度幼升小,八月份是家长们最焦虑的日子,没基础的担心老师进度快孩子跟不上,超前学的担心孩子学过了不认真听讲,还有更多家长担心小学课业繁重,孩子无法适应。
打开知乎,搜索“幼升小”,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相关话题,无不透露出家长们的普遍焦虑。
在国人普遍的观念里,不论学什么做什么,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要的就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感觉。
也因此,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唯恐落于人后。
为什么“幼升小”这个阶段最容易让家长们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家长们敏感的神经?
我们不妨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一下。
1
幼儿园和小学是不同学段,有各自的教育特点和培养方向。
幼儿园更注重培养习惯和兴趣,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规范、语言、常识等等。
小学更注重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呈螺旋式上升,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理解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俗地来说,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出众,善于与小朋友相处,再有才艺加持,那这样的孩子就很容易成为幼儿园里的佼佼者。
但是到了小学,仅仅有这些就不够了,还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密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迁移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
所以你会发现,单单依靠高情商在幼儿园时期风光无限的孩子,如果学习能力再相对弱一些,到了小学可能就会黯然失色。
而这种落差更多的会反映到家长的心态上:这些家长会觉得幼儿园时期光芒四射的孩子,怎么到了小学就泯然众人了呢?实在难以接受。
这种落差层层累积,经过发酵和传播,逐渐影响到了后来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也就蔓延成了大范围的焦虑。
进入小学之后,一个班里的孩子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完全是零起点,有的孩子一年级知识都学完了。
这种情况下老师怎么办呢?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两拨基础差距很大的孩子,通常人数比较多的一方会占据实际的优势。
因为老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如果有基础的孩子比例高,对于多数孩子都学过并掌握的知识,老师自然地就会加快教学速度,而那些零起点的孩子就会感觉吃力一些。反之,零起点的孩子比例高,老师就会正常教学,而一些超前学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可能出现不认真听课的情况,这也会给今后埋下隐患。
这是最让家长焦虑的一种情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重划片,电脑随机派位,民办小学不能再掐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家长们无法再准确判断孩子究竟能进入哪一所小学。一般重点小学超前学的孩子比例很高,普通小学低一些,这种未知和不确定更加剧了家长们的恐慌。
2
上面提到的那个超前学的隐患,也叫“三年级现象”,这是一个在家长圈火了很多年的话题。
在各类教育资讯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文章题目:
“三四年级是道“坎”,熬不过去将影响一生。”“一二年级成绩都是虚高,三年级就会原形毕露。”
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超前抢跑的孩子,一二年成绩好都是吃老本,一旦养成不爱听课的毛病,三年级开始必然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那么“三年级现象”是无法避开的洪水猛兽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
三年级确实是小学学习的转折点和分水岭,但也远远没有传说那般天崩地裂山呼海啸。
进入三年级,知识难度显著提高,数学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也有了作文,阅读题目也开始深度考察理解分析能力,一二年级的简单学习自此一去不返。
而这一时期的孩子正由儿童转变为少年,自主意识开始强势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听话者和追随者,而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间的规则,探究事物的本质,他们的身心正经历一场自我救赎式的成长与洗礼。
每一个孩子都会遭遇这种成长上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极速下滑,而另一些学生扶摇直上,还有一些学生八风不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成绩下滑的学生中有当初的抢跑生,也有零起点的学生。学前抢跑和“三年级现象”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导致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薄弱,知识迁移能力没有形成,心志不够坚定等等,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成绩。
3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只是关心则乱,亲爱的父母们,请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对家长来说,任何一个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选择都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总有时间和机会从头再来。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幼升小”问题,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人云亦云。
能对一个孩子的小学成绩产生影响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学习能力,习惯养成,知识储备,社会属性。
学习能力,这里泛指一切和学习有关的能力,比如理解力,专注力,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
习惯养成,泛指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的好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早睡早起,坚持阅读,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等等。
知识储备,泛指在学前学习到的小学知识。
社会属性,泛指在集体生活的表现,比如能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能不能和老师同学愉快相处;不骄傲不自卑,个性开朗积极向上;面对挫折能够迎难而上等等。
而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我们也大致可以将孩子们分为这几类——
首先是全能型选手,上述四个属性都很优秀的孩子,简称“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学生阶段一路高歌猛进,任何时候都是领军人物:从幼儿园抢跑,小学抢跑,中学抢跑,一直到高考大获全胜。这种类型请参照各位学霸学神的传奇经历,“三年级现象”根本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除了第一类学霸型的孩子,后面这些类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短板,但这才是大多数孩子的样子:
比如学习能力强,学前的积累也不错,但是习惯不好,考试马虎,自控能力差,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法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展现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没有兑现”。
再比如学习能力弱一些,但习惯良好,也有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这样的孩子在中低年级可以凭借勤奋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往后知识难度的增加,会渐渐力不从心。这个可能说起来很残酷,但学习是真的需要天赋的。
又比如有一种孩子学习能力强,习惯养成也不错,但是问题出在玻璃心:情绪总是不稳定,学习成绩起起落落。这样的孩子,往往心里有各种各样的预设,“三年级现象”最可能出现在这种孩子身上,理由就是两个字:落差。
从上面几种情形来看,学前是否有知识储备并不是决定孩子成绩的关键。所以,不要再为“幼升小”而纠结:零起点可以后来居上,超前学也可能三四年级翻车。
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不要太执着于赢在眼前,在这里给家长几个建议——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坚持每天阅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多认读一些汉字,无障碍阅读对孩子将来进入小学很有帮助。给孩子读一些古诗词,为提高文学素养打基础现在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从高考改革方向来看,语文将成为给学生分层的主要学科,这和过去主打数学英语的思路大不一样。学霸的巅峰之争在于语文,而拉开语文成绩的核心在阅读和写作,因此从小坚持阅读会让孩子有长久的竞争力。
不论现在您的孩子处于什么状态,都请爸爸妈妈们停止焦虑吧!孩子们这样朝气蓬勃,未来路还那么长,一切都来得及改变和努力。
前路浩荡,未来可期。
【粉丝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赋究竟是什么,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在对话框输入“测试”,答案就在那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