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新兴职业逐渐扩张,叫“陪读妈妈”,没有五险一金,没有高薪待遇,更没有被伺候的潇洒自在,多数是老妈子似的服务于人,但结果多数是吃力不讨好,母亲委屈孩子愤怒。这是为什么,她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黑龙江报业集团《生活报》邀请灵溪心理咨询室刘京燕老师解析“陪读妈妈”。
刘老师表示:母亲无意识中有一种全能的控制欲望和全能感,怀孕期间全能感是完整的,当孩子出生即完成了第一次与母亲的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母亲对全能控制感的丧失恐惧袭来,自我价值感降低,所以无意识中母亲期待孩子再次回到母腹,用无微不至的爱将孩子包裹,限制其长大,等同于扼杀孩子独立存活的机会,以实现自我的价值感,所以说母爱既有生养功能也有扼杀的功能!
由最初母子共生、提供滋养、爱护,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母亲在爱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分离的心理准备,试想:如果生孩子母亲不剪断脐带那将会怎样?势必母子双亡。孩子是一个生命体10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18岁以后将迎接母子生存空间的分离,更重要的是心理分离。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远走高飞回来后就特别懂事(会关心家人),因为分离的痛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能发展出来自主功能。帮助其适应、探索社会,让孩子完成孩子自己的生命历……而母亲只是这个女儿(儿子)一个阶段陪伴的角色,孩子长大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值得活出自己的精彩。
当我们剪断母子间的脐带,从共生走向分离,即给了对方支持,又给了对方自由的天地,走向各自的完满。有一种为了分离而存在、为了成长而分离的爱叫母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