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家长们会有一箩筐的话可以说,很多家长都被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折腾的头晕脑胀。
就像王女士,她最近快被七岁的儿子气病了。她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间,是家里气氛最紧张的时刻。
她的儿子从坐到座位上到真正开始写作业,需要15-20分钟的磨蹭,磨蹭些什么呢?通常是这些:收拾桌面、找笔、找橡皮、不记得作业是什么、喝水、去厕所……按王女士的说法:只要不做作业,怎么都行。
眼看王女士的脸色逐渐铁青,她儿子才开始翻开作业本写作业。王女士缓了缓自己,深吸一口气,转身做别的事情了。
十分钟之后,王女士到儿子房间看了一眼,发现儿子在认真的玩橡皮切割游戏。
她控制不住的吼叫脱口而出:“你在干什么?!说了多少次,好好写作业!为什么就是不听呢?”
她的儿子撅着嘴,闷头写了一会儿作业,满脸不高兴。安稳了一会儿之后,这场拉锯战再次上演……
相信我,如果你也跟王女士一样,被孩子写作业的事情折腾的无可奈何,除了不停的吼叫、咆哮、威胁甚至体罚,你想不到别的什么办法。别担心,你绝对不是一个人!过一段时间,新闻上就会出现有家长朋友被气病的新闻,家长们纷纷会心一叹。
1、写作业这个事情是如何引发家庭大战的?
大部分孩子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情不是写作业,你看到了之后,会提醒他,并且希望他养成先写作业的习惯。
有的孩子开始拖延、磨蹭,做很多跟写作业无关的事情。
你忍不住催他,一遍遍的,直到你的耐心耗尽,忍不住情绪失控,咆哮起来。
孩子看到你的情绪失控,也会被传染,他可能会哭,边哭边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可能还会怨自己太笨,做不出来一些题。
家长逐渐崩溃,大脑自动航行模式开启。
什么是大脑自动航行模式?就是家长从自己的情绪状态出发,对当下境况做出反应,而没有照顾到孩子的需要。
当你失控之后,说出的话是无法经过理智脑的分析的,是原始脑在控制着你,你大发脾气、讲大道理。
特别是看到孩子磨蹭到夜里十点多之后,你忍不住说:“要是我让你写你就好好写,现在肯定做完了!”
有时候你还会忍不住揍孩子,相信我,看完下面这些内容,你会知道体罚带来了什么危害超出了你的想象。
2、体罚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西格尔·布莱森在他的著作《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
体罚对构建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如期望的那样来教导孩子,鼓励孩子的优化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孩子有权远离任何形式的暴力,尤其这暴力居然可能还来自他们最为信任的保护者。
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管教孩子时,孩子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家长伤害他的事情上,而不是关注自己的行为纠正。
体罚伤害的不仅仅是身体
体罚还会给孩子的身体和神经造成不良后果。
大脑把疼痛当做危险的信号,当家长给孩子施加了身体上的疼痛时,孩子就面临着一个很痛苦的矛盾。他们生来就有亲近父母的本能,但是如果父母又是孩子疼痛的源头的话,他们的大脑就会非常迷惑。
严苛的惩罚确实会改变孩子的大脑,比如造成大脑连接的断裂,甚至脑细胞的死亡。
另一方面,体罚也在向孩子暗示:家长除了会揍他们,没有有效的管教办法。
每一位家长都该深思这个问题:我们真的想让孩子从痛苦的吼叫和体罚中,去学习怎么培养好习惯吗?
3、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更有效?
家长情绪失控前的“三连问”方法《去情绪化管理》一书中提到“三连问”的方法,在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反应之前,也就是在自己失控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他为什么有这种表现?
我到底想教会他什么?
该怎么样教效果才最好?
把这三个问题放在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上,我们来试试。
第一步,孩子为什么这么磨蹭?
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原因可能也是千差万别的。
需要帮助的孩子
也许孩子觉得功课难,做起来很痛苦,也许是功课太多,堆积的像个小山,让孩子心理恐惧,也许他今天在教室过的不太好,情绪很低落,也或者今天做了太多事情,很累,想休息一下。
其实换位想一想,孩子一天真的很忙,很早起床,被催着吃早饭,催着快点去学校,度过一天的学校生活之后,回到家肯定想休息一下,如果家长立刻催促他写作业,他会觉得难以接受。
第二步,我要教会他什么,才能帮助孩子?
想想自己想让孩子获得什么,才能真的帮到孩子。
你可能会想到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孩子对自己任务的责任感,对自己情绪的管理等,希望孩子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业余生活。
第三步,我该怎么教他?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的管教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写作业,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调整双方的情绪,孩子沮丧时硬教效果不好,同样,家长情绪失控时也会管教无效。
因为人在激烈情绪中,原始脑就会控制理智脑,这时候的言行只会使问题更复杂。
我们的行为都是受原始脑和高级脑所控制,原始脑控制着我们的感性行为,而高级脑控制着我们的理性行为。
原始脑和理智脑
原始脑根据习惯做出决定,当你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个反应是吼叫或者威胁、惩罚,原始脑就会越用越强,你的理智脑就会被原始脑压制,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会逐渐衰退。
比如你看到美食,原始脑暗示你,:哇,好吃,去吃了它。理智脑告诉你:你在减肥,不能吃。理智脑经常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自控力,使自己的行为更为理智。
所以,控制你自己,才是管教孩子最重要的开始。
或者,你可以找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做,比如一起吃个冰激凌或者一起做一个脑筋急转弯,等待孩子情绪平静了,再和孩子谈一谈怎么办,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时候双方在用理智脑思考和解决问题,或许就会有好主意了。
帮助孩子制定分步骤的计划当孩子作业较多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反正也写不完,干脆不写了”的拒绝心理,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做计划的习惯。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经做过一个“定位速效实验”,这个实验就解释了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会使效率增高的现象。
他们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前去 10公里外的村庄。
甲组学生不知道村庄有多远,只跟着导游走,刚走二三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到一半学生开始抱怨,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乱,最后溃不成军。
乙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只跟着向导走,走了多远还剩多远一概不知。于是,不到一半路程,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
丙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还能不时看到路牌,上面写有里程,走了多远还剩多远都非常清楚。结果,这组学生全程精神饱满,没人叫苦。
实验结果可想而知,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少,清晰明确的目标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提升作业效率。
任务计划表帮助孩子管理作业
你可以让孩子把作业一项项写出来,估计每个作业需要多久,按照计划执行,一个完成之后,可以休息一会儿,完成一个打一个勾。
孩子就会对自己的任务有清晰的把握,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是,家长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家长要有耐心。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帮助,在孩子有进步时进行鼓励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父母不能只在孩子听话乖巧的时候才说爱孩子,在孩子情绪低落、遇到困难时更需要站在孩子身边支持他,否则孩子会产生一种感觉:自己乖的时候父母爱我,不乖就不爱我了。
这种心态可能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充满了怀疑,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
当孩子通过努力有了改变,哪怕非常微小,家长也要及时鼓励,支持孩子。
孩子的成长总是充满各种各样 的问题,其实大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要换位思考,做到共情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成为更独立、自信的人。
作者:卓不念,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家有一儿一女,专注教育行业十年,期待与你一起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