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介绍“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时,总有父母会留言:孩子是不同的,碰到好孩子当然可以说教;但碰到不求上进、一心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些全没有用。有些“打一打”还能管回来,有些“打”也打不回来。
每当看到这样的留言,我总会感到心痛。如果父母的内心都给孩子贴上了“一心调皮捣蛋”的标签,就难怪孩子会选择“放弃”。
这些父母一定不知道,“追求卓越”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在追求自己的价值感。那些表现出不求上进、调皮捣蛋的孩子,实际上不过是在用错误的方式来“追求卓越”罢了。
追求卓越是本能?“人自出生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完美,这种追求是无意识形成的,但却无时不在。”——《儿童教育心理学》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
与许多人的认知不同,个体心理学认为,追求发展、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无论孩子的性格、智商如何,这个基本需求都是一致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也认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其中归属感指得是受到父母、朋友的爱和欢迎;而价值感则是指孩子对自己“卓越”、“有价值”的追求,这也是孩子们所有行为的“原动力”。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要摇头了,怎么没感觉到自己孩子“追求卓越”啊?倒是一直在追求“捣乱卓越”!您说对了!孩子就是在错误的追求“捣乱卓越”。
成年人在追求价值感和卓越感时,通常是通过事业上的进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或者给更多人提供帮助等等方式来实现的。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追求的价值感简单而直接:父母、老师、朋友都在关注我,所以我就很有“价值”、我很“卓越”。
孩子对“价值感”和卓越的解释,与他们为了达到“卓越”而采取的不同行动,往往决定了孩子是我们眼中的“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捣蛋鬼”。
用“捣蛋”追求卓越的孩子上学前扬扬挺可爱的,是个懂事儿、精力充沛的男孩子。但一进入小学,扬扬就遇到巨大的困难:识字量不够、不会写拼音、听写也总是错很多。他听着老师总是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女生,还有万众瞩目下“上台领奖”的同学,心里既羡慕又嫉妒。
有一次,他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罚站,扬扬没“服软”,顶撞了老师,同学们惊讶的看着他,老师气得够呛,而扬扬第一次有了“万众瞩目”的感觉。从此之后,他就在“捣蛋鬼”的路上越走越远,到高年级的时候更开始打架、逃学。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辙,扬扬却以此为傲。
许多小学的班级里都有个像扬扬一样的“捣蛋”孩子,而他们之所以会“捣蛋”,是因为他们自己找到了一个比努力学习、取得进步更“简单”、“轻松”的方法,来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误认为是“卓越”的状态。
如果他们不能扭转这种错误的理解,别说中考、高考了,弄不好就会一直走上一条犯罪的道路,一辈子就这么毁了。而这一切的起因,是父母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原因,正确的引导孩子,给他们指明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式。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捣蛋”认知,不断的通过不良行为来获得“价值感”,家长需要怎么引导和教育呢?
1、别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得逞乐乐刚上学的时候,同桌总是来“骚扰”他。这时,家长和老师都会告诉乐乐,“你别理他,他就没劲了,也就不会来骚扰你了。”
这个道理其实跟家长对付“捣蛋”的孩子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知道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为了激怒老师和家长、以获得他们的注意力。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他得逞。因为你越反应激烈,孩子就越心满意足。
用平静的教育代替“大发雷霆”,用“冷处理”代替打骂和惩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挑衅和无理得不到回应,孩子折腾几次也就没意思了。
2、制造“万众瞩目”的机会,让孩子感受真正的“卓越”前一阵有个喜欢做菜的小学生,年纪不大已经可以张罗一桌荤素搭配的晚餐。但是他不但考试常常只有十几分,上课更加捣蛋、总是扰乱课堂秩序。
在咨询了从心理医生的意见之后,老师在学校开了班会,展示孩子的厨艺。当孩子的厨艺得到同学和家长的肯定,孩子找回了“万众瞩目”的感觉,开始尽力完成作业,课堂上也不再捣乱了,成绩自然也在慢慢提升。
除了用行动告诉孩子他的不良行为不能吸引更多注意,家长还要帮孩子指出一条“明路”。最好的办法是跟孩子的老师紧密合作,给孩子展现“卓越”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做饭”,但孩子总有闪光点,跟老师一起制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到真正对社会、学校和自己有益的“卓越”,是把孩子拉回现实的最重要一步。
3、反复练习:努力-进步-反馈儿子小学班里一个数学考20多分的同学,上次考试得了40多分。当同学们说这是最低分的时候,老师却表扬了这个不及格的学生,因为他是班里成绩进步最大的学生。不但如此,老师还提议班里所有同学为他鼓掌!
在这样的鼓励下,上数学课从来不听讲,还曾经直接站起来冲出教室的孩子,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成绩暴涨到了80多分。
家长会的时候,这位同学的家长作为代表谈话,他说:“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每次孩子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有时只是多做完了一道作业,我们都称赞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在这样的努力下,孩子在“努力-进步-反馈”这三部曲的反复练习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成绩提高了、上课纪律好了,也更加自信了。
如果您家里也有个“小捣蛋”,别以为只是孩子调皮,看看孩子的行为是否只是为了引起你或者老师的注意?而您是否总为此“大发雷霆”,让小家伙“正中下怀”?如果是这样,赶紧改变策略“冷处理”,别让他得逞下去了。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男孩。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枫糖妈妈,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