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孩子老是犯错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听话,怎么教都教不好”?
有一位母亲就因为在教育孩子时说了这句话,被上小学的孩子回了这么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该好好从自身找原因了。
孩子教育问题
01孩子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张纸条前两天,在笔者的朋友圈,有个家长发了一条很“好玩”的朋友圈:
他的妻子在早上起来上洗手间洗漱时,看到洗手间洗脸盘上方的镜子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令她惊讶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写出这句话的人,正是她上小学的孩子。
很显然,这句话是孩子从哪里学来的,并且是专门写给他们看的。妻子马上找来了丈夫,说了这个惊讶的发现。
孩子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张纸条?
他们商量后,一致指向了事发前,妻子骂孩子“不听话,怎么教都教不好”。
孩子的教育方式
02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怎么教都教不好”,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里面其实有一个归因的问题——父母把教不好孩子的这个问题,归因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笨”、“因为孩子顽皮”、“孩子不听话”……
事实上,这样的归因是粗暴的。这个时候,上述朋友圈那句话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说到这里,很多父母会说:我平时讲的道理,都是对的,但孩子就是不听啊。
经常挨骂的孩子心理
这是我不会教吗?那我应该怎么教小孩?
笔者认为,当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的问题,一般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朋友圈里的那对父母,批评孩子老是喜欢玩手机,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
但事实上,他们每天在家里做的比较多的事情,便是玩手机。试想,孩子每天看着父母在玩手机,学习父母喜欢上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父母造成的是谁造成的?
所以,孩子教不好,主要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贪玩游戏
03父母要去了解孩子开车我们要考驾照,当护士要考护士证,当老师要考教师证,只有当父母的,是没有考父母证的,属于“无证教育”的状态。
这就需要父母去学习。父母学习教育孩子的前期,就是要先了解孩子的特点。
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了解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足够的陪伴,合理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保证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阶段就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成长环境、早期的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0—6岁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04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不仅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要给予充足的心理营养,这样,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健全。亲子间的关系也才更融洽。
不同阶段孩子教育方法
下面主要从五个年龄段进行介绍:
婴儿前期(0—1岁):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中叫口腔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保证让他吃饱睡足,满足生理需求之外,这个年龄段也是婴儿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期,当他哭饿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关注和喂养,给予抚摸和陪伴,并经常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让他充分的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与爱。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可能会遗留一些不良影响,在行为上表现贪食、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不安全感等,都被认为是口腔期性格的特征。
婴儿后期(1—3岁):也叫肛门期。这个阶段,孩子逐渐发展了一些技能:爬行、说话、走路等。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孩子能够自己控制大小便,他们便学会了自主控制,学会了独立,发展了主动性和自信,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或“坚持”。如果这个阶段性心理发生冲突:强迫孩子排便,或者对时间、卫生要求过于严格,就可能会造成肛门期停滞人格,可能出现羞愧、吝惜、保守、偏执、怀疑自己等情况。
孩子教育的关键点
幼儿期(3—6岁)也叫性器期,又叫俄狄浦斯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表现为对异性父母比较感兴趣,比较依恋异性父母。这个时候,异性父母应给予孩子充足的陪伴,为孩子长大以后更好的与异性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阶段他们也会对性器官比较好奇,也会出现触摸的情况,这个阶段出现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现象。有些家长发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生气愤怒并呵斥。其实,家长应该用健康、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每个行为,并且进行正确引导。不然孩子可能会产生畏惧、退缩、内疚感或失败感等。
儿童期(6—12岁):也叫潜伏期。这个阶段儿童不再对异性相联系的活动感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事情上,例如学业,社交,培养学习习惯上,开始懂得男女间性别的差异,主要和同性伙伴来往。这一阶段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顺利地完成相关学业,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会比较自信。反之,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失败感、无能感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青少年期(12—18岁):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中,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生殖期。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青春期的发展,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到了生殖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相当于青春期的风暴来到了。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与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又称两性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身体迅速发展,心理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边缘,情绪相对不稳定,敏感,冲动易怒,敏感,自尊心强,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等,身心发展不平衡,处于心理断乳期。
倾听孩子的心声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以朋友的姿态或对待成人的方式,平等、尊重的与孩子进行交流,而不是要求他们什么都要听父母的,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以父母都是为了他们好等之类的为借口来“绑架”孩子。父母过于强硬的态度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沟通不畅,甚至破裂,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05成为孩子的朋友对于文章开头的例子,这个孩子或许对父母有一定的不满,但至少还愿意与父母沟通,虽然不是面对面的沟通,而是选择以纸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也是可喜的,至少他没有沉默,没有压抑,而是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比较能接纳和合适的方式来传达。
跟孩子成为朋友
当然,不同的父母看到这张纸条,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吧。有的父母可能会生气,责怪孩子不懂感恩;有的甚至打骂,说不知好歹;而有的父母可能会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不是哪方面做的不恰当,需要调整方式的等。
面对孩子的这一反馈,父母应该重视,但同时应该高兴。这时,如果父母一味地继续保持“教育”的姿态,强行“说服”孩子,效果往往相反,不妨换一个角度,尝试着去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去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好好沟通,陪伴孩子快乐的成长。
那样,说不定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会在家里哪个地方贴了一张新纸条,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爱你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