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玩具,摸耳朵?是孩子正走向“安全独立”,依恋理论了解下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最近陪着闺女看《小猪佩奇》,乔治的恐龙坏了,小猪一家陪着乔治去买新的恐龙。新恐龙是一个会唱歌的电子恐龙,很酷炫,可是它不能陪乔治洗澡,不能陪乔治睡觉,电量耗尽以后也不能再唱歌了。

乔治一点也不开心,他很怀念自己的旧恐龙。

幸好,佩奇发现了旧恐龙丢失的部分零件,猪爸爸修好了它,乔治又可以开心的抱着旧恐龙玩游戏了。

看到乔治对恐龙的喜爱,相信大部分人都能会心一笑,可若是一个成年人依然抱着幼时的玩具,许多人就会觉得:“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这么大了还玩?”

事实上,这是依恋理论的转移,或者说,这是孩子们依恋心理的转移。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发展心理学家John bowlby与其同事经过大量研究后确定的。

Bowlby认为,依恋的作用在于为婴儿对安全的需求提供平衡,同时满足婴儿探索经验的需要。

1969年,Bowlby将婴儿的依恋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1、 前依恋阶段

婴儿出生0-6周时,依恋仅止于失误和舒适。

2、 依恋形成期

婴儿出生6周-8个月时,依恋逐渐成型,逐渐能够区分熟悉与不熟悉的人。

3、 依恋明确期

婴儿出生的6-8个月至18-24个月,对母亲的依恋十分明确,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焦虑。然而,这种分离焦虑是相互的,孩子会对母亲产生奋力焦虑,母亲也会因孩子不在视线范围内而焦虑,所以在这个阶段,母亲是调整依恋平衡的关键。

4、依恋互惠期

18-24个月后,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了与母亲一起调整依恋平衡的能力,这种平衡,会在孩子之后的人生中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依恋理论的诞生,是在婴儿与母亲长期相处的前提下,但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了变故,那么依恋的对象就会出现转移。

依恋心理的转移

美国心理学家Harlow及其同事在1959年做过一个实验,验证了依恋对象并非只有食物来源,而是由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八只刚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猴分离,单独关在笼子里。

之后,他们为小猴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玩具母猴,一种由铁丝网构成,一种则是绒布和泡沫橡胶构成。他们用铁丝网母猴为四只小猴子提供乳汁,又用绒布母猴为另外四只母猴提供乳汁。

猴子们获得的营养成分是一样的,成长速度也是一样的,但在165天的实验后发现,不管是哪一组猴子,不管他们获取乳汁的对象是铁丝网母猴,还是绒布母猴,他们都会更加依赖绒布母猴。

在1969年,Harlow又做了另一个实验,他们在由铁丝网母猴提供乳汁的猴子笼里放了一个会敲鼓的玩具熊,被吓到的小猴子们一致的跑向了绒布母猴。

之后,小猴子们在绒布母猴身边平静下来后,才开始好奇的大量那个玩具熊,部分小猴子甚至大胆的离开绒布母猴身边,试图靠近玩具熊。

Harlow经过多组实验后,得出结论,小猴子们从绒布母猴身上获得了安全感,而铁丝网母猴不能为让他们拥有安全感,哪怕它为小猴子们提供了乳汁。

因为依恋心理的转移,孩子们的依恋对象千奇百怪

小猴子们的依恋对象无论如何都不是铁丝网母猴,那么人类呢?

记得以前碰到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儿,每次睡觉都要抓着妈妈的头发才肯闭眼,就算陪在身边的是小姨,也要抓着小姨的头发才入睡。

《小猪佩奇》里的乔治,睡觉抱着恐龙,洗澡抱着恐龙,一个人玩耍时,依然抱着恐龙,就算第一次学画画时,乔治也是画的恐龙。

奥运健儿中的傅园慧22岁了依然在脖子上挂着一根红绳,“小时候的傅园慧总是喜欢摸小毛巾,长大了才换成红绳,不摸手就没地方放”。傅爸爸这样说。

除了这些,还有小朋友喜欢摸妈妈的耳朵、喜欢小时候用的毛巾、喜欢一直抱在身边的水壶等等。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都只是孩子们的依恋转移而已,由此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依恋转移,仅仅只是孩子们的安全感过渡

有人认为,孩子都长大了还抱着小时候的玩具,是不是心里有病啊?

其实不然,在依恋理论中,孩子们的成长,并不非要打破旧有的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孩子们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已经建立起的依恋中变得更加自主。此外,新增加的依恋,并非是要与旧有的依恋决裂,更不是说,新的依恋必须取代旧有的依恋。

换句话说,孩子们会在成长过程中自主的寻找新的依恋,一直陪伴自己的玩具、水壶、毛巾等等,都不过是他们寻找到的目标。

然而,这些目标的存在,并非为了打破孩子对母亲和亲人的依恋,而是为了弥补母亲的不在身边时,空缺的安全感,即安全感的过渡。

这些被孩子们定为新的依恋目标的物品,其实是孩子们的过渡性客体。

温尼科特认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过渡性客体是帮助稳定母爱的象征。孩子们找到过渡性客体,并非为了取代妈妈在心里的地位,而是孩子们自己在尝试,主动的将自己从对妈妈的“完全依恋”中,转向“安全独立”。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久,也可能仅仅一小段时间,全看孩子们过去所获得的安全感能否满足孩子的平稳过渡。

过渡性客体存在时间无法固定,但也不是心理疾病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安全感获得程度也不同。

有的父母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做得很好,孩子不存在安全感缺失的情况,有的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但有老一辈给了孩子充分的爱,也不一定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

这样的孩子,当有依恋物品的情况出现时,大多会随着自身的成长逐渐淡化依恋情绪。

一般情况下,这种依恋会在孩子们进入群体学习后逐渐消失。如孩子们社交群体的扩大、各类活动的丰富等等,以及同学们的眼光、各方面的说法等等。

但对于过渡性客体的依恋若是一直延续到孩子成年甚至更久时,那多半是孩子的幼年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感缺失情况。

若是出现这种情况,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强制性剥夺孩子的依恋物品

心理学上,依恋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帮助他们自我安慰的重要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帮助孩子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心里支撑,它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单独的应对很多复杂的问题、面对让他们害怕的场景。

如果在孩子们安全过渡不完全的情况下,强行剥夺孩子们的依恋物品,不仅不能帮助孩子们实现真正的独立,孩子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的情绪更容易出现不稳定、烦躁的情况。

2、不要以“我陪着孩子”为名,欺骗孩子

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工作,要做到时时刻刻陪伴孩子根本不可能。可是孩子们安全感不够,最重要的不是爸爸妈妈不能一直呆在身边,而是在身边的时候对自己爱理不理。

例如,好不容易下班了,有些父母就呆在孩子身边,玩着手机,看着电视,或者拿个玩具丢给孩子,自己坐在电脑前想做什么做什么,孩子扒过来想要爸爸妈妈陪陪,还要怪孩子打扰了自己的休息。

这样的陪伴,其实是在欺骗孩子,同时也是自欺欺人。

3、准备可供孩子选择、更换的“过渡性客体”

孩子们的依恋转移对象,大多是具有柔软、带有妈妈气味、长期陪伴自己等特性的物品。正如前文Harlow的实验中,相比提供乳汁的铁丝网母猴,绒布母猴更能带给小猴子安全感。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不如多为孩子准备一些可供选择的对象。

如云云喜欢抱着一只毛绒仓鼠睡觉,云云妈妈就给云云准备了一家三口的小仓鼠,云云时常带着毛绒仓鼠过家家,指着宝宝仓鼠说云云,指着大点的毛绒仓鼠说爸爸妈妈,有时候抱着其中一个,有时候则抱着另一个。

习惯以后,云云出门听到妈妈说,小仓鼠要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和云云一样时,就不会想着要把某一个仓鼠带出去了。

哪怕时两三岁的孩子,也会觉得,强迫小仓鼠离开爸爸妈妈是件不好的事。

此外,用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丰富孩子的眼界,带孩子和更多的小朋友玩耍等等,都是帮助孩子淡化对过渡性客体依恋的方式。

孩子们依恋小物品,不是病,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主动的寻找让自己更加勇敢的支撑点,所以,最好不要强迫孩子与依恋物品分离,如果有必要,不如换种让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