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指放进嘴里,对宝宝来说是模仿了哺乳时得到的平静和安心、满足感,对于成长中时而感到无助、渴求安慰感的宝宝来说是“有益心理健康”的。很多宝宝在两三岁时开始爱摸耳朵、爱摸妈妈、摸着毛巾被和毛绒玩具入睡,也都是类似的道理,为了安抚、平复自己的情绪,找到熟悉的安全感。
宝宝有一个阶段会非常依赖某个物品,比如丝绒被、某个玩具。这样的“过渡物品”是宝宝为了应对与母体逐渐脱离,并适应日益独立的生活而产生依恋的,而且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吃手其实是宝宝把手指头当成了“过渡物品”在宝宝成熟独立的道路上,这样的暂时依赖转移大部分时候会自行消退。
婴儿期吸吮手指不仅无害,还是他们智力发育的信号,也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吮手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也是稳定自身的情绪,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婴儿小手干净,保持婴儿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此时宝宝爱吃手很有可能是宝宝在长牙,口腔里不舒服的,建议妈妈给宝宝用磨牙棒或者磨牙饼干,促进宝宝长牙,缓减口腔不适的,还有就是宝宝刚开始探索世界就是从空腔开始的,妈妈平时多注意给宝宝勤洗手,分散宝宝的注意了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进行抚摸,摆动,以转移其吸吮手指的注意力,或拿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把双手占住,使他无暇去吸吮手指,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就是为不良行为,需细心了解原因耐心纠正。
在婴幼儿时期,吮吸手指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大大减少,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大舒服的时候,仍然会吮吸手指。如果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如果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而形成顽固性的习惯。
应对吃手有对策
1.让宝贝享受吮吸的快乐。妈妈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宝贝,让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乐。如果要断奶,要及时添加辅食和配方奶,逐渐过渡,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让宝宝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
2.多陪陪宝宝。爸爸妈妈要多搂抱、多陪伴宝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宝宝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
3.给小嘴找个依靠。当宝宝吃手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或来个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换一下小手。(提示: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4.为宝贝营造宽松、温馨的气氛。妈妈爸爸最好为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宝宝快乐成长。
5.伙伴多多,活动多多。妈妈爸爸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励他广交朋友,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6.请医生帮帮忙。如果宝宝满4岁了,还吃手,妈妈爸爸就应当带着宝宝一起咨询心理医生,和医生一起分析宝宝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纠正,轻的可指导爸爸妈妈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为矫治方法。
7、厌恶疗法 在宝宝经常吸吮的手指头上抹黄连素等无毒的苦味剂,或缠上纱布,让宝宝吸吮时产生厌恶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8、负性疗法 让宝宝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为止,促使他慢慢改掉这种习惯。
特别提示: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以关爱鼓励为主,不要大声呵斥、打骂宝宝,宝宝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以表扬。
最好的预防方法,当然是在婴儿时期,吃奶的时候开始注意:
1、母亲在喂哺时,要留意不单只给孩子营养,还要提供足够的爱和温暖。母乳喂哺更是最佳的选择。
2、奶嘴洞口的大小要适中,不可太大,要让婴儿有足够的时间,满足吸吮的需要。
3、母亲在喂哺时,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给婴儿造成压力。
4、当婴儿睡醒后,不要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孩子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因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5、当婴儿有吸吮手指的倾向时,尽量把他(她)的手指轻轻拿开,并用玩具或其他东西吸引他(她)的注意力。
6、为幼儿着想,父母应利用空闲时间和他谈话、唱儿歌、玩积木或看图书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忘记吮手指。
7、在孩子刚有吸吮手指的倾向初期,把衣袖拉长遮盖着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但在手指上涂上苦、辣味的药,使孩子放弃吮手指的方法,不是不可行,但要特别留神,因为有很多外用的药物是不能舔食的,因此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有些婴儿的吸吮欲特别强烈,不能用以上方法来满足的话,父母不妨借助假奶嘴,一般也能避免宝宝养成吮手指的习惯。不过,假奶嘴绝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和照顾,当婴儿一哭闹,就把奶嘴塞进口里,而不去探究孩子的需要,反而会促使孩子凡事更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有碍孩子的成长。
---END---
感统训练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让您的孩子打好一切学习的基础
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