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同事吃饭,隔壁桌的孩子不小心把餐具掉到了地上,孩子妈妈当场开始训斥:“你干什么,跟你讲了不要乱动,怎么就是不听话。”“怎么那么笨,连个筷子都拿不住。”“带你出来就丢人,能不能听点话。”
面对妈妈的指责,孩子从始至终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或者说不敢说一句话。
孩子犯错,父母通常都会不停的指责,其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掉错误,你是不是也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跟你说了100遍都没用。”“我就知道你做不好。”“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些指责无疑在向孩子发出“有问题的是你”的信号。
一个个“有问题的是你”的信息积累久了,孩子渐渐接受了自己的“标签”—“我很笨!我没用,我不行!我不值得爱!”开始不自信,进而否定自己,最终导致心理伤害。
一、什么是煤气灯效应心理学家认为,很多人的自卑都和一种心理学效应“煤气灯效应”有关。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人们会长期处于一种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
美国耶鲁大学精神分析学家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隐蔽的控制你生活》一书中说:“对方的目标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
美国心理学家Robin Stern在《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一书中描述了“煤气灯”其实是一种难以识别的情感虐待和操纵,甚至更难以摆脱。
“煤气灯效应”来源于1940年的一部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 (煤气灯)》。影片里,丈夫安东为了牟取妻子宝拉的财产,不断的对宝拉进行精神暗示,将宝拉逼疯,送进精神病院。
影片里,让原本身心健康的宝拉变得自我怀疑、自卑,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安东使用的手段并不复杂。他利用宝拉对他的信任,不断地打击宝拉,否定宝拉听见、看见、做过的一切,慢慢影响宝拉的正确的认知,最终导致了宝拉的精神崩溃。
心理学家根据这部电影将“煤气灯效应”定义为:“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事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
二、“煤气灯”父母的惯用方式1.指责、训斥、吼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
每当孩子犯错时,“煤气灯”父母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考试没考好,父母说:“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都不会做。”
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父母说:“你有什么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
衣服弄脏了,父母说:“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要把衣服弄脏,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甚至有些有暴力倾向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相信打一顿就好了。
2.虚假和解
“妈妈打你不对,但妈妈是因为太生气了,如果你不做错的话,妈妈也不会打你了。”
“妈妈刚才有点生气,骂你不对,但你也有错。”
这是不是我们常听到的借口,父母虽然为自己的吼骂动手道歉,但是却给孩子一种都是“我”的错,父母才这样做的心理暗示。
3.以“爱”之名,绑架孩子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希望你能更优秀,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我是因为爱你,才这样的,你要理解妈妈。”
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所以父母所有的批评都是对的,这是对孩子心理的慢行控制。
三、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危害1.产生自我怀疑,不自信
哈佛医学院讲师心理学家克雷格•马尔金说:“Gaslighting 是一种极其危害的情感虐待形式,因为它会削弱你的自信。”
“煤气灯”式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经常打击否定孩子,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话,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响起,日复一日的影响孩子,孩子就会接受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给自己贴的标签,认为自己就是“没用,很笨,什么都不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2.情绪不稳定
经常被否定,被压抑的孩子,情绪得不到合理的疏导释放,这类孩子,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解决,如何表达,情绪很容易崩溃,哭闹不止。
3.认知失调,缺乏安全感
俄罗里达州的执业心理学家托尼•费雷蒂说:“煤气灯效应的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权力和控制,他们这么做实质上是在转移自己的深层不安全感。”
由于父母带有控制性的爱和频繁的信息混杂,使得孩子产生认知失调,变得越来越焦虑、自卑、恐惧和严重的不安全感。
从小被控制长大的孩子,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长大后容易不自信、价值感低,不接纳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没用安全感。
四、怎么做才能避免“煤气灯效应”如果亲子关系中长期存在“煤气灯效应”,孩子会将父母错误甚至扭曲的看法慢慢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甚至觉得自己真的有问题。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煤气灯效应”呢?
1.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语言
科学家发现,应激伤害(包括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那些负面情绪和记忆的影响,远比想象大得多。
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作为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泄,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举个例子:孩子考试没考好,应该怎么处理呢?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那些指责、训斥的、否定的话压下来,更不能用动手打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没考好这件事。然后我们再进入第二步。
2.认识接纳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缺点,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成长,不断进步。
就像上面所说,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控制住了情绪、语言和行为之后,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没考好的原因,找到孩子学习上的优势和缺点,接纳他,才能帮助他进步。
3.鼓励尊重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正面的鼓励和评价。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的成长喝彩,他就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总是说他笨,不如别人,他就会用行动证明他很笨。
“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
“加油,再坚持一会,你可以成功的。”
3岁左右,孩子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越来越不想被掌控,给予尊重,适当放手,让孩子可以成为有自我尊严的人。
4.学会共情,理解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很多时候,孩子清楚自己犯的错误,他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理解。
比如将餐具掉到地上的孩子,如果这时候妈妈微笑着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把餐具掉到地上的,现在你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对不对?没关系,我们把它捡起来,没人注意,以后我们小心一点就行了。”
妈妈的理解,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虽然错了,但是没有关系,有妈妈陪着,孩子紧张的情绪更容易释放,给予共情,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也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童年不会重来,放弃控制之心,让孩子更自由、自信的成长,不做“煤气灯”式的父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