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动手能力,其实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担心,什么都有,唯独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的情绪没有一个是焦虑不安的。担心孩子吃饭,担心孩子学习,太多的担心,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却关心的很少很少。
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致的地方:人最不缺的就是动手能力,这也是家长的一个普遍共识,只有极少数家长会显示出担心,刻意的在这方面训练孩子。
其实不然,这个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孩子所有担心问题里面最基础的问题。它的重要不被重视,也完全是家长心理上的轻视。
问题在于我们仅仅把它看着是一个简单的动手,而缺乏把它与大脑进行联系。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受大脑控制的,明白这一点,问题的解决就变得容易多了。动手,其实与动脑关联很大。在小孩子最最基础的一系列动手训练活动中,孩子的大脑也同时得到了训练,动手即动脑。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两岁的宝宝特别喜欢厨房里的瓦罐子。宝宝的目的性很强,只要一进厨房,便会趴在地上,玩弄着,底层厨柜,靠最里面的瓦罐子。而且是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的做着同一种动作:揭开罐盖子,朝里面看看。然后再盖上,再揭开,看看,再盖上,对瓦罐子爱不择手,一玩就是半天。好像瓦罐子里藏着他想解开而一时又解不开的秘密。那个专注度,认真程度,令下班回来的爸爸都感到惊讶。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手活动,包含着N多孩子的脑活动。孩子的世界里,始终有大人看不懂,弄不明白的东西。
孩子这些体现出来的对物体的兴趣,是自主的一种动手动脑体验,某种程度上还带有破坏性。
我们要懂得的是,不放弃任何一次孩子动手能力的体验机会。这种自主体验机会,对手脑并用,开发智力,收到的效果是被动接受动手训练的倍数。
动手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发展。从个人思维的发展看,动手活动的全过程,始终贯穿动脑的活动。
动手作为训练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促进对事物了解,增强记忆。还可以加大训练力度,增加知识趣味,激发起孩子对动手能力活动的兴趣。
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积极主动、认真细致、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
说到这儿,我们家长该明白这最最基础的动手训练的重要性了吧?而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有一种正确的训练方法作指导,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和事倍功半的效果。
认识提高了,这样给出的参考方法就变得有意义多了。
(一)首先是找准方向,对孩子进行训练,分四个步骤进行( 01)利用孩子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生性好奇,有着什么事情都想亲自试一试的特点。现代生活中,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电视机、手机、平板等可视性产品孩子看了都会感到新鲜。对此,我们应尽可能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学会使用。实践证明,孩子学习操作现代电器的本领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他们一看就会,一听就懂。
(02)利用孩子感性认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阶段,可充分利用孩子感觉器官功能正在快速发展的这一特点,尽量给孩子提供亲身体验事物的机会,并从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有的妈妈利用教孩子包饺子来感受面粉、饺皮、肉馅的区别。这样不仅孩子吃着自己亲手做好的饺子,感到格外高兴,由此,孩子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03)利用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脑的能力。 孩子生性学习兴趣浓厚,只要他们能做的事情,一般他们都会乐意动手做一做。根据这一特点,有的妈妈在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应尽可能让孩子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自己动手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结果虽然会差一些,但要的是一个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即便是画了一个扁太阳,蓝太阳…
(04)利用家庭生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专家认为,从家庭生活入手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的妈妈在家庭生活中,只要孩子他们能做的事情,就一定让孩子自己做。她们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床、自己洗手帕…。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却能起到培养他们自己动手习惯的作用。 这些妈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妈妈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由于孩子年龄小,动作慢,做得还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便不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二)以上只是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给出的一些方向性指导意见。而沿着这一方向,具体如何去做,或者说已进入幼儿园上学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该如何理顺,如何去做呢?我们明白,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家和学校这两个场所。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与幼儿园老师的一次交谈整理):
(01)尝试成功,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级,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学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
在进行暑期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老师给孩子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孩子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孩子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孩子在编皱纹纸做做拖鞋的装饰边,还有的在编了做拖鞋的内底,能力一般的在用水彩笔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能力弱的用现成的图案进行装饰。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02)发挥潜力,在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老师要利用科学、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
例如,小实验“玩具动起来”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动手操作,想想、尝试做做用什么方法能让玩具动起来,当看到玩具动起来时,孩子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
孩子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活动家”和“实干家”。例如:在探索溶解现象这个活动中,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提高积极性,知道除了糖、盐、洗衣粉、果珍放在水里面会化掉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放入水中也会溶解。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了动手能力,还能从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中了解到活动中包含的科学现象。
(03)把握时机,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孩子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如果是个小学生,教师要尽量多地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
在春天教学生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学生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学生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对儿童在接触大自然中一些活动的写照。
(04)创设机会,让孩子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要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孩子干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有些孩子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自己探索的欲望,遇到困难就退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孩子轮流值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利用小小值日生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从一开学就开始安排值日生,每天都安排一到两个孩子做值日生。值日生在桌面游戏时选积木、归放积木;吃点心时,拿饼干分牛奶;操作活动前拿操作材料;给自然角植物浇水,让孩子都有机会当值日生。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提醒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不少,每个人都能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穿衣服,然后延伸动手操作行为,再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洗袜子、手绢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贯穿于人生成长全过程,但其中又以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保持一致,多给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
动手能力差,可以说是孩子的严重缺陷。一切轻视动手能力,顺其自然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实现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只能通过尽量多动手,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孩子的思考,促使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好的个性品质能力,才变得可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