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作为幼儿的“人生第一书”,被公认为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为幼儿的发展添上丰富的底色,也会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潜力并促进其发展。
但很多家长的疑惑是:亲子共读到底共读多久才合理?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变成自主阅读?
今天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就和大家聊聊亲子阅读的那些事儿。
01
亲子共读的好处
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该具有的各种知识、文学素养和情商,都可以通过阅读不同内容的绘本获得。
而亲子共读,童书作家粲然在《骑鲸之旅》一书中说过:
“共读,追根到底不在读,书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骑鲸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寻找和经历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陪孩子阅读,其实不在乎你读的如何,表达的如何,不过必须要和孩子同频,保持在同一阅读状态。
这个状态,会熏染孩子,也会陶醉自己,这是亲子共读的最佳氛围,如果家长是抱着完成任务的状态共读,孩子在这场阅读旅途中,看不到美好,体会不到共读带来的温暖。
亲子共读,可以让识字与阅读能力还在萌芽阶段的孩子,从多方面受益,比如:
建构理解世界的背景知识,学习新的词汇。
让孩子见证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培养终生的阅读习惯。
家长通过亲子共读,介绍主题各异、体裁与题材不同的书籍,丰富视野。
可以学习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专业词汇。
让孩子超越现有的生活经验,运用想象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亲子共读还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会给孩子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经过兰可琪绘本美学生活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经常阅读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视野更开阔,遇事不慌张很有主见。
02
“亲子共读”不仅限于学龄前
对于已经能够识字、能自行阅读、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家长仍然要维持“亲子共读”的习惯——因为陪伴学龄后的孩子阅读,才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
很多家长听到兰可琪馆主们这么说,都惊讶地张大了嘴:“不会吧!都自己会看书了,还需要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吗?”没错!很——需——要!当然,跟大小孩的共读,并不光只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而已。
跟大小孩的共读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与技巧,我们下面细谈。
但是,琪琪再次强调,即使是已经识字的低、中年级小孩,仍然非常需要爸爸、妈妈陪伴阅读,很多时候,他们仍然需要父母将绘本从开头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给他们听。
因为当孩子看不懂字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书的内容讲给他们听之外,家长的“读”,还有“推荐、引导”的作用,语言,是先由听、讲,再进展至读、写的。
“听”是第一个接触的感官,孩子的“听觉理解”,一定远超过他们的“阅读理解”;因此,孩子需要“跟父母共读”,让理解力比较好的成人,把那些程度高一些的书籍,读给他们听,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够跟着往上提升。
也就是说,已经会识字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情节丰富、字汇多样、书写多元的书籍内容去吸引他们阅读,但他们自行阅读的能力却远不及此。
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带领阅读,往往是吸引他们进入阅读世界的一把重要钥匙!
另外,很多孩子识字之后之所以对阅读失去兴趣,往往是因为小学所教授的课本,是以识字为基础而编写的。
而上课内容也仅偏重于生词、语法的背、写,让孩子误以为这类机械式的“练习”就是“阅读”,而无法领略阅读的快乐。
这时,也需要家长引领孩子去体会阅读的乐趣,选择一些真正适合孩子心智年龄的绘本作品(很多学校推荐的课外选读通常都太浅,无法吸引孩子兴趣),读给他们听,让他知道书中有另一番不同光景的世界,让孩子重新找回阅读乐趣。
因为,唯有你的陪伴阅读,才是引领孩子跨越绘本、漫画,迈入文字书籍的关键。
03
亲子共读,至少拉长到十岁
有不少妈妈抱怨过:孩子都上一年级了,还是不喜欢自己看书,要大人读才肯一起看,这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其实亲子共读在孩子上小学识字后,仍然是有意义的。哈佛大学教授Thomas G. Sticht博士1984年的研究表明:
孩子十岁之前,母语的听力词汇量大于阅读词汇量。也就是孩子能够听懂一些情节更复杂的内容,但却无法阅读。
知识与思想的探索不应该被暂时的阅读词汇量的缺乏所限制,亲子共读正好弥补了这个空隙;同时,通过对角色的讨论来帮助孩子解决生活或思想上的困惑,都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可见亲子共读真的是父母在阅读方面给与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当然,作为家长,需要同时兼顾工作与生活,每天下班后到孩子睡觉之前的时间都像在打仗,我们希望孩子可以独立阅读,自己能有一些私人时间与空间,这是每个家长都会萌生,很自然的想法。
如果光是从阅读能力上来说的话,孩子一般到10岁,书面阅读的能力和听读能力(听妈妈讲故事)才能持平;如果是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说,对于多大的孩子,只要他想,大人都应该读书给他听;而对于一起“讨论”书的年龄,却可以延长到无限期。
04
5个建议,让亲子共读更顺畅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父母可以每天设定一个专门的阅读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
对于低龄儿童,父母可以尝试通过环抱孩子,或者与孩子形成90°角等合适的阅读姿势来进行,定期这么做,孩子慢慢也会形成习惯;另外,良好的阅读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享受阅读这件事情。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共读前,尽量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并且与玩具分隔开的地方来共读。这样共读中,孩子就不会容易被玩具或其他的声音吸引,而分散了注意力。
甚至,我们可以专门为孩子打造一个读书角,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布置,作为专属的阅读小天地。
使用生动有趣的演绎方法为了让孩子理解绘本的内容,并从中体会趣味,爸爸妈妈的演绎方式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夸张的方式来演绎,比如:
变换自己声音的语速、粗细,音调的高低等。
当绘本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区分不同的角色。
我们也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边读绘本边做动作,让整个共读过程变得趣味横生。
甚至,我们可以尝试把阅读过程变成一个微型剧场,和孩子一起来编剧、创造、演绎。
充分利用绘本的每一个元素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一板一眼地根据书本内容来给孩子进行讲解。
其实,一本完整的绘本,它的每个元素都是宝。
例如,通过讲述作者生平有趣的故事,或基本的人物介绍,可以引发孩子对书本探索的兴趣。而标题是绘本的灵魂,它直接道出了绘本的重点。
比如:像《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从书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可能是本悬疑书,书里有许多黑黑的东西。在打开绘本前,通过朗读标题和作者,孩子也许就已经开始了无限的联想。
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卡点”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
比如读到某一处高潮时,妈妈可以停下来,让孩子猜猜故事接下来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回忆刚刚讲过的某个细节,帮助孩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的年级稍大一些,我们甚至可以在共读的过程中,与孩子针对某处情节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推理力和想象力等。
例如:宝宝,这个叔叔那么晚还出现在大街上,你猜猜他为什么那么晚还不睡觉到处乱逛?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就是,宝宝的回复可能很天马行空,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否则容易打击他的积极性,同时也破坏他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用反问或者请求帮助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探索。
学习观察孩子,尊重孩子有时候孩子喜欢反复看同一本书,甚至是看同一页内容,家长会担心说这样的阅读速度太慢,质量不高。
其实恰恰相反,孩子正因为享受阅读,才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地品味绘本的内容,不停发现新的趣味或者新知。
这也正是孩子自主阅读的良好开端,哪怕孩子偶尔跳页来看,也不过是孩子在根据自己的节奏来理解绘本上的内容,他已经懂得不要让书控制自己,而是自己来控制书。
所以在亲子共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尊重孩子的节奏,学习跟着孩子的节奏来灵活变动,甚至我们可以尝试根据孩子的节奏来创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