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工作特别忙,经常早出晚归,牵扯精力很多,睡觉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着明天的工作细节,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女儿见到我的时候时常是噘着嘴的,但是可能因为小,还不是太会表达,所以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有的时候下班早,我就窝在沙发上看手机,她在旁边写作业,或者画画。这时候她也是不开心的,瞅我两眼情绪低落。直到有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对我说:“妈妈,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我不正在陪着你呢吗?”我抬起头理直气壮地对她说,“你还要我怎么陪你,我现在有点累,你自己继续画吧。”女儿神情落寞地低下头去。
多年以后,当机缘巧合我开始接触教育的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无知,女儿的成长我错过了多少宝贵的时刻。仅仅坐在孩子旁边,和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这不叫陪伴,或者叫“假性陪伴”。假性陪伴的危害很多。
有心理学者说,低质量的陪伴是一种伤害。
伤害了什么呢?
一、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是孩子,我们想象一下自己的童年,有没有特别希望父母给自己讲故事,或者陪自己做游戏的时候呢?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也是非常忙碌的,忙着做家务,忙着照顾弟弟,虽然我时时刻刻能见到母亲,但是母亲没有时间和我说话,更没有时间陪我玩儿,她自己忙得脚不沾地,我在她旁边好像透明的,偶尔碍着她事儿的时候,她才能意识到我的存在。村子里的孩子也很少,能在一起玩的没有几个,我时常在院子里和小狗逗趣。那时候就是觉得特别孤单。村子里有的人愿意家长里短地解闷儿,我记得当时有个姑奶奶辈分的人开玩笑地问我:“你妈亲你,还是亲你弟弟?”我心里突然就非常痛,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可能我潜意识里已经觉得妈妈不够爱我了。这种感觉直到大学毕业我还是耿耿于怀。可见,假性陪伴首先伤害的是孩子对于爱的安全感。
二、3——6岁是儿童求知欲的旺盛时期。大人们经常会被宝贝们问到烦。孩子会像多米诺骨牌似的把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压到你喘不过气来,直至哑口无言。这时候我们或许就会打断孩子的问题,或者自己并不知道答案而随口敷衍几句。我们语气中的不耐烦,答案的随便糊弄,孩子是可以觉察到的,她会觉出父母并不希望我问这样的问题,讨厌我问这么多问题,慢慢她就不问了,那就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伤害了孩子的求知欲。能够问出问题来,说明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是个很宝贵的启蒙时刻,而假性陪伴往往让这颗智慧的种子就此封存,或者干脆死掉了。
三、孩子因挫败而减少独立思考导致的结果就是依赖性强,习惯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见,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会缺少对问题的应对能力。从我自己的性格来分析,我觉得我就属于没有主见类型的,换言之就是有选择困难症。出去买衣服,如果看好的款式有多种颜色,我就会难以选择,最后要问一下服务员,“你觉得哪个颜色更好看?要不你给推荐一下吧……”我为此而时常苦恼不已,因为别人推荐的东西往往都带有某种目的性,或者是不畅销的颜色,或者是利润高的颜色,或者是服务员的审美眼光本身就不怎么样,总之,未必是真的适合自己的颜色。东西买回去,每天都要穿,每次穿心里都不爽,你想一下,这样会多么折磨人。我想这样的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她幼小的心灵估计会有更多的懵懂和无助吧。
综上,睿智的父母是不会忽略孩子的成长的。事业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就无法再回头。《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本小册子有没有让你为之动容,想一想图画上那个火冒三丈的妈妈有没有你的影子,想一想孩子敏感心灵的小心翼翼有没有让你觉得心疼。
父母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即使生活让我们奔波狼狈,日子也应该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歇一歇,蹲下身子,看一看孩子眼中的奇妙世界,听一听她们心中的甜美歌声,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