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比如玩积木、拧瓶盖什么的,只要是弄不好,就会大发脾气,开始大哭。
甜宝刚两岁的时候给她买了新的积木,是拼插的那种,因为是第一次玩这种,她不懂怎么把两块积木拼一起。玩了一会她还是拼不好,怎么也对不准两块积木间的插口!她气的把玩具全部乱扔,嘴里还嘀咕着:哼,我才不要玩呢,走开!随即大哭起来。
现实中很多孩子遇到困难也会像甜宝这样,喜欢哭或者发脾气,比如扣子总是扣不上、玩具总也插不进、剪纸老是剪不好,碰到这样的挫折时,烦躁的不得了。
孩子为什么一遇挫折就哭?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项能力还不足,某些事情大人能轻而易举的完成,对于孩子却无比艰难。
这时大人要做的是安慰他,告诉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是个小孩子,力气不够,手还不够灵巧,等他多多练习就会做好的。孩子慢慢会明白他做不到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只要多多练习和时间够长的话,他最终能成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社会的压力,越能抗压,说明孩子越强大。其实,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家长不必刻意制造挫折,只要利用生活中的“挫折”顺势而为即可。孩子在遇到挫折哭闹时,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抗挫折的能力。孩子在克服困难后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并激发下次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的信心。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很多父母或爷爷奶奶有时候就很乐意去干那些为孩子扫清前进障碍的活。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思考、探索、克服,哪怕这个过程历尽千辛万苦。
所以孩子碰到成人在提供不必要的帮助时,他们会反抗哭泣。但是如果成人长期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孩子就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更不去自己思考了,遇到困难直接找大人求助,自己不会解决。这种情形才是令人担忧的。
在孩子看来,不必要的帮助等于大人在对他说:你不行,我帮你。这样,他不会认为你在帮助他,他感觉到的是你的不信任和轻视。孩子只有通过自己一次次错误和失败的尝试而解决问题后,才能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这比大人对他泛泛地说你真棒要有用很多。
甜宝学走路时,我几乎都没有弯腰牵着她走,基本都是自己扶着墙慢慢的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摔倒的时候也她也不哭,她自己也能慢慢的爬起来!别的人看见都会说:哇,这小宝宝这么勇敢啊!我也只是微微一笑。
不必要的帮助会有哪些弊端?有些大人能意识到有些事是没必要去帮助孩子,但是有时候克制不住帮助孩子的冲动,其实看到孩子做某些事情完成得很糟糕或是让我们胆战心惊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施以援手。
比如当孩子笨手笨脚地提起裤子,裤子没有整理好的时候,妈妈就会情不自禁的帮孩子把裤子整理好;当孩子跨小水沟又似乎跨不过去的时候,大人又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提起来,帮他跨过去;或者有些他自己想要玩的玩具拿不到,但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拿到手的时候,大人也赶紧过去帮他把玩具送到他手上。这样其实破坏你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完整性,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到,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会成功。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所做的努力,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那怕这个结果不太完美,甚至有些糟糕。
在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成功,幸福的人生一样要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