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轻的妈妈身上,不难看到这种现象:懂赏识教育,知道孩子需要鼓励,然而当看到孩子拖拉、磨蹭、反抗等不符合自己预期的行为,总是怒火中烧,忍不住大吼一番。之后心生愧疚,然而下一次依然如此。在暴怒和内疚感的反复交替中,妈妈们精疲力竭。
学习了很多教育方法,却还是没办法成为一个亲和慈爱的母亲。那么除了方法,在亲子教育中,我们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呢?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告诉我们:把自己和孩子,尤其是女儿,当成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母爱方式。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我们可以在母爱中发现自恋的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视为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她对孩子的爱和痴迷可能是对自恋的一种满足。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有自恋倾向的母亲,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而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这必然会带来亲子关系中的种种矛盾。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正是对自恋型母亲的全面解读。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以及在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女关系中,自恋妈妈给孩子带来的种种伤害。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如何逃脱母亲负面情感的掌控,打破代代相传的魔咒,成为完整的自己,并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书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是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问题。
同时,作者自己的妈妈就是位自恋者,书中涵盖了作者自身的挣扎经历,以及多年来和成百上千位受折磨女儿的访谈。写这本书时,作者的妈妈刚开始有过疑虑,但最终选择了支持,这也使本书更添可信度。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什么是母性自恋;
第二,母性自恋的影响;
第三,如何治愈母性自恋的伤害。
一 母性自恋,自我为中心的魔咒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委屈地告诉妈妈自己的遭遇和伤心,想要一个拥抱,得到的却是嗤之以鼻的指责和说教。当你精心打扮,欢呼雀跃地向妈妈展示自己的美好,却得到一句恼怒:穿成这样,别人怎么看你!
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你,并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这正是自恋型特质之一。
作者卡瑞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发现这些让人抓狂的行为,其根源是一种叫作“自恋”的心理问题——确切地说,是母性自恋。
作者发现,如果一位妈妈生了女儿,那么她会把女儿看成自己的延续,就像自己的“复印件”一样。对自己的儿子,则很少有这样的心理。
自然而然,那些有自恋特质的妈妈,因为自己极度缺乏情感上的呵护,并且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她们没有办法,做到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女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那么,怎么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自恋呢?作者告诉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作出基本的判断。
自恋的妈妈通常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并且无比重要。
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最好的,常常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和专长,使自己显得高人一等。同时觉得自己只能被高端人士理解,也只应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外出就餐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女士对待服务员就像对待奴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自恋特质。如果她有临时的需求,比如要换一道菜,也觉得服务员应该随叫随到,自动遵照他的想法去做,至于服务员有没有空,其他客人是不是在排队,都是不存在的问题,所有人都应该优先解决她的需求,她认为自己享有特权。
自恋的妈妈还会专注于那些关于成功、权力、才华、美貌和理想爱情的幻想,同时很享受别人夸张的肯定和崇拜。
就像书中的例子:玛丽的妈妈经常谈论她自认为重要的客户们,怎样依赖她,如何夸赞她,还觉得自己会马上被电影的摄制组看上,走上人生巅峰。同时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得到你虔诚的赞美、感激和恭维。
此外,自恋的妈妈缺少同情心,并且习惯剥削利用他人。
她不愿了解或认同别人的感觉和需要。比如对你说的任何事情,她总是不停地纠正你、批评你,或者鄙视你。和她交往的人,都是能帮她达成目标的人,一旦你对她来说没用,便不会再理你了。
最后,自恋的妈妈傲慢、目中无人,并且嫉妒成性。
她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是因为别人都嫉妒她,当然他们也自视甚高。比如:杰基的妈妈只允许她结交富裕家庭的小孩,因为她觉得大多数人都配不上她优秀的孩子们。
以上特征,就是自恋型的妈妈惯常的表现。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自恋的特质,但如果一位母亲表现出的自恋特质越多,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
只有当一个母亲,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识时,才有可能和自己的女儿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并帮女儿培养这些品质。
好的母亲能在宽严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生活在中间地带的女孩,会发现她的才华、激情不断成长,她的情感得到认可,受到尊敬。
然而多数自恋母亲,忠实于代代相传的,扭曲的爱的方式,她们要么过度履行自己的职责,试图影响、控制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称她们为事必躬亲型母亲;要么履行得不够,不给女儿提供足够的指导、情绪支持以及情感共鸣,作者称为心不在焉型母亲。这两种母亲都没有能力发展健康的母女关系。
诚如作者所说:我相信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对女儿怀有良好的意愿。不幸的是,有些母亲无法把这些意愿,转变为体贴的支持,帮助女儿应对生活。即便心怀好意的母亲也有可能做错事,不经意间伤害到一个无辜的孩子。
对成长在非健康母女关系中的女孩来说,要想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做出满意的职业选择,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位优秀、慈爱的母亲,必须先跨越一系列痛苦的障碍。这些女孩们到底会承受什么样的痛苦呢?
二 心灵创伤,缺乏认可的后遗症自恋母亲的女儿,打出生起便在吸收这样的观念:“我有价值,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我是怎样的人”。长大后,这一强有力的信条会让我们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高成就动机型和自我破坏型。
如果你是高成就动机型女儿,你会无法喜爱自己的本性,而是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相应的成就上,以此来向母亲和世界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人人羡慕的女强人吗?但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女人,只是徒有女强人的外表,内心却并不因自己的多产和成就而感到满意,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作者卡瑞尔自己便曾是这种类型,她不断地争取更多——又一个学位、又一个商业创意、又一个重点工程,但即便这样做,她还是觉得若有所失。
在生活中,高成就动机型女儿不会照顾自己。她们往往疯狂地工作,像染上鸦片一样成瘾,并且停不下来。
不可避免,她们的身体会出现健康问题,怠慢自己,怠慢亲近的人。
拼命工作的源头,在于她们无法肯定自己的成就。她们害怕给自己肯定,如果偶尔为之,便会觉得自己骄傲自大。她们相信自己之所以成功,并非源于自身的能力,只是运气好而已。
此外,她们过分依赖他人的认可。由于在早年生活中得不到认可,又没有自我内部认可的能力,于是会以努力奋斗,来获得他人的赞赏,而为了持续性的得到赞赏,她们只能不断超越。
高成就动机型女儿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妹,叫自我破坏型女儿。
之所以说她们是双胞胎,是因为她们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是一样的,即得不到妈妈的肯定和认可。只是她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那么她们到底哪里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同于高成就动机型女儿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自我破坏型女儿,是用各种成瘾物来麻痹自己。她会用酒精、药物等东西来麻痹自己,应对自己的不快、悲伤和空虚感。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反过来强化自己一文不值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另外,自我破坏型女儿也会不断地依赖他人。作者认为,如果孩子无法依赖自己的母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寻找替代家长。为了得到被照顾的感觉和安全感,她们会试着让朋友、亲戚、爱人、伙伴,甚至是社会来照顾他们。比如,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情感的空白。
对自我破坏型女儿来说,如果妈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那她也会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而且很无能。她会内化这些消极观念,选择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破坏自己的努力。以这种方式对妈妈说:“看到了吧?事实证明我没法成为你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
以上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现在你已经理解了母性自恋怎样影响女儿成年后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踏上恢复健康之旅。
三 找回自我,成为完整的自己作者用“毒刺”来形容母性自恋带来的母女关系问题。那么如何拔出这些毒刺,修复亲子间的伤痕呢?作者给我们的方法分为五步。
第一步:接受自己内在的感受,允许自己充分体验悲伤。
母亲经常被视作爱、安慰和同情的最可靠来源,而如果你的母亲没有给你这些东西,你很可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实际感受。因为自恋妈妈的女儿,从小便被要求压抑自己的情感。
现在你必须承认:妈妈是个自恋的人,没有给你所需要的爱。接受这个现实的过程中,你也许会以伤心、生气甚至愤怒。
对这些情绪,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纵情地哭泣、大叫、打枕头,或者其他可以释放情绪的举动。此外还可以随时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
第二步:在心理上,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摆脱以母亲为中心的状态,是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个性的唯一方法。
我们需要弄明白,你的妈妈,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你身上的。这听起来有点拗口,简单来说,就是当妈妈因为自己情绪失控,发火的时候,你要知道,自己没错。当妈妈对你恶意地指责和贬低时,要坚守住自己最初的想法,并且不去反击。
不可避免,你心里还是会有一些负面观念蹦出来。当脑海中出现类似“我做的还不够好”“我真没用”这样的观念时,你要作出反驳,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
第三步:建立真实的自我意识。这一步的核心是丢掉那个妈妈希望你成为的人,找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作者认为,你可以客观地去回顾,以往被自己忽略掉的优点,比如“我聪明、诚实、会照顾人”等等,把它们写下来。你还可以盘点自己的观点,比如:“我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我喜欢什么性格的人?我最看重什么?”等等,从看似简单琐碎的小事,到重大的生活哲学,把想关注的事情全部加上去。
经过这样的思考,你会重新认识自己。接着你可以开始行动,去做一些以前你想做,但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通过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行动,相信你会重启大脑思维方式,找到内在最真实的自己。
第四步,与母亲健康和谐地相处。通过上一步,你已经获得了自身内在的力量,接下来你需要和母亲一起,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和妈妈相互竭力保持克制和礼貌,但不必急着拉近情感距离。也可以采用临时的隔离方法,告诉妈妈你要集中精力解决一些自己的问题,所以暂时不能和她见面。
当然这么做妈妈可能会生气,你要坚持自己的立场,用和气、有礼貌的方式建立起健康的底线,但不必愤怒、憎恨或防备。
此外,作者指出,你要尽可能地去发现妈妈身上的优点。你的才华、激情、兴趣和知识,有可能是拜她所赐,要对此心怀感激。
第五步,用健康的方式养育子女,终结自恋的遗传。
对有一个自恋母亲的我们来说,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真诚的、完整的人。对于我们的子女,同样应该把她当作一个真实的、重要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属。
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拿孩子撒气,不使用粗暴和羞辱的管教手段;我们要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哪怕你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去爱孩子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她做了什么。
以上5个步骤,就是自恋母亲的治愈之路。当然,治疗是持续终身的,没法一蹴而就,我们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来发展出那个坚强、自立、仁爱的自我。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给自己的最大的礼物,就是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母爱在我们的文化中是被理想化的,“母亲”这一角色,似乎天生就自带光环,只能被歌颂。诚实地审视或者讨论自己的母亲,显得自私自利。
好在随着认知的开放,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认可。
诚然,我们没有办法去逆转我们的原生家庭,但是通过对母性自恋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母亲和自己,了解我们以往生活不和谐的源头,从而对症下药。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愿我们都能表里如一,成为完整的自己。身为女儿,能接纳自己、对自己的妈妈报以感恩之心;身为妈妈,能拥有爱的能力,给孩子以温暖的港湾。
作者简介:元罄,宝妈,儿童专注力老师,慈怀读书会签约作者,千聊听书签约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