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说起宝宝,总是有滔滔不绝的话题。谈起宝宝的执拗行为,家长的吐槽更是扑面而来。
“我家孩子两岁多了,给他买了很多玩具,之前都摆的挺乱的。现在不管玩啥全都摆的整整齐齐,还给玩具排起了长队,有一点歪了都不行。严重怀疑孩子是不是开始有了强迫症。”
“宝宝也两岁多了,本来他的玩具我们是放在客厅这边的角落里的,因为要用这边的角落,就给他的玩具给挪了位置,谁知道,他哭的不行,一定要再挪回去。真是拿他没办法。”
“我儿子喜欢自己开门,就算是够不太着,也要蹦跶着关,我们用手帮他一下,他还要重新再来一遍。”
这些情况,不知道你家孩子出现过没有。孩子吃饭要指定的人喂,之前放的东西位置不能挪动,下楼梯要自己逞强走下去,上前帮一把都不行。有时候帮孩子,他反而还会生气,不会把你的好心看在眼里,然后继续做他的事,简直是太能作了。虽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这个时期很“作”,似乎是患了“强迫症”,但其实是他在成长的表现,到了“秩序敏感期”。
不是“强迫症”而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强迫症,只是由于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到了“秩序敏感期”。所谓秩序敏感期就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孩子的秩序感来自于他的本能,在很小的时候便会表现得较为明显,有时候家长可能并不会察觉。比如,在孩子还没有学会表达的时候,有人专门给孩子洗澡。若是更换了新的人员去给孩子洗的时候,他便会察觉到和之前的洗澡方式不一样,抱他的方式也不一样。他便会用哭闹来表示抗拒,不论是家长想怎样的办法,都不起作用。只有之前的人回来给他洗澡,才停止哭闹。
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
在孩子1~3岁的时候,内部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外部的秩序感。上述关于孩子洗澡的例子就是孩子内部秩序感的表现,当孩子出现外部的秩序感的时候,便会对物品放的位置,物品的所有权,以及事情发生的先后步骤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屋里的东西变换了位置,一定要亲手挪回去,自己的玩具必须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放,放错了再重新来一遍。当爸爸用了妈妈的勺子的时候,一定要让爸爸换回去才肯罢休。除了这些行为,孩子还会对自己做的事情达到不容许别人插手的地步,如果每次开电视的时候,都是他开的,当他玩拼图的时候,听到电视开了,便会哭闹,一定要把电视关了,然后自己再开一遍。
这些行为在家长看来,似乎并没有必要。但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就是如此的执拗、似乎有“强迫症”的样子,甚至有时候难以言喻,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有多重要?蒙台梭利提出,在幼儿的九大敏感期当中,秩序感是人的第一需要,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行。
孩子的行为有时候可能会变得“不可理喻”,让家长觉得有点“作”,但也正是这种“作”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1、建立秩序,满足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谈指出:“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
有秩序地生活,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后,也会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满足,获得愉悦的安全感,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便不会有面对未知的恐惧感。孩子在睡前需要爸爸在自己的屋子里讲故事,然后和自己还有小熊说晚安,若是哪天没说,便会打破原有的秩序,让宝宝心里开始焦虑,难以入睡,不知所措。当一切都按照之前的流程来,一个步骤都不缺少的话,便让宝宝觉得一切都会按照之前的规律来进行,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安心睡觉了。
2、让其获得快乐
孩子对于物品的摆放以及物品位置的变化异常的敏感,在孩子的印象中某个东西就应该放在指定的地方,这也是孩子对于外部物品产生的秩序感。孩子把玩具挪到原来的地方,把鞋子放整齐,把玩具排列整齐等行为都能够让他获得满足感,进而觉得快乐。
在和孩子玩找东西的游戏的时候,孩子在冰箱旁边的箱子中找到了藏的物品。然后再开始的时候他还会从那里开始找,当孩子发现还藏在那的时候,便还会觉得很开心,如果没有找到,便会失去了乐趣。孩子可以一遍遍地在同一个地方找玩具,并不会觉得没意思,在他们眼中,就应该放在那,应该保持这样的秩序。
3、提升宝宝智慧
孩子在遵从秩序感的同时,智力也在不断地发展。智慧的发生基于最初的秩序性,进而促成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孩子在这一敏感时期,能够初步了解到如何思考和进行逻辑推演。在宝宝排列玩具的时候,能够对玩具进行对比,然后分类排列。在这一时期,父母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够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启蒙。其实在生活中,孩子在看到妈妈收拾东西的时候就知道妈妈要出门了,当看到这个动作的时候,宝宝就会表达自己的不舍,哭起来引起妈妈关注,让妈妈抱。这也是孩子逻辑推演的表现。
面对孩子的执拗行为,家长如何帮助他度过秩序敏感期?关于秩序感,蒙台梭利总结:如果没有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随之建构。
1、理解孩子执拗行为,不压制,顺着不惯着
家长对于孩子的执拗行为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这与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很大关系。秩序敏感期是每个孩子在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的,看似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但背后却隐藏着孩子的“愿望”。当孩子要求不过分的时候,顺着来。比如,孩子想要妈妈来洗澡,可以顺着他;想要把玩具挪到某个位置,不碍事就顺着他;想要重新帮你开门,那就配合他表演,出去再进来一次。有时候尊重他的一些小小愿望,比拒绝更好。
但是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爸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让模糊他的想法,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原因、抱一抱、转移注意力等来让其改变这种行为,但万不可强制孩子。这些需要家长具有良好的耐心,让孩子能够在秩序敏感期得到呵护和正向发展,让孩子完善自身的认知,建立自己的内在秩序。
2、创造空间,提供有秩序的环境
秩序感的破坏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使孩子的秩序感遭到破坏。当孩子出现较为执拗的行为时,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秩序感的家庭环境。家中的物品布置尽量保持整洁、有序的状态,让孩子对于家中物品的摆放拥有固定的有秩序的记忆。在孩子玩具的摆放上放手让孩子自行摆放,不私自动他的玩具或者摆放的东西。让孩子能够在有序的空间中成长,建立起自身对于事物的知觉,与内在秩序。
3、借助秩序敏感期,培养规则意识
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3~4岁的宝宝如果有着良好的生活秩序习惯,当他们6岁之后,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自如与和谐。
当孩子出现较为执拗,类似“强迫症”的行为时,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家长适当的引导,便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家中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归纳物品,进行分类,把东西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能够锻炼孩子的归纳能力,还能够让其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如果孩子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家长可以适当引导,拥有耐心,让他来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秩序感,培养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
在日常的安排上,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使其知道在固定的时间中,都具体做一些什么事情,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也能够让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都是什么,增加安全感和秩序感。对于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以后的学习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影响。
在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家长及时进行纠正,让其改变方向。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其规定一个范围,让他在这个范围内有自主性,对其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约束感。平时,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一些规则。比如,红灯停,绿灯行,靠右行走。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候等。
面对执拗又似乎有强迫症的娃,家长难免会觉得孩子有些无理取闹,但这只是成长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不用过分担心。家长不强行压制,顺着来,还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秩序敏感期便会顺利度过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