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压力事件的应对,对孩子人生影响深远,3步教你科学应对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几乎所有父母都出于本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父母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并不友好,甚至很不恰当。

01

晓菲产后3个月的时候来找我倾诉,说她已经感到心力交瘁。

孩子一出生就被告知需要在医院照几天“蓝光”。好不容易熬过了极度低落、担心、以泪洗面的几天,满以为可以亲自喂养,好好呵护孩子,但孩子已经习惯奶瓶喂,即使饿得哇哇大哭也不吸妈妈奶头,那个时刻她感到自己很失败。

晓菲说:“为了刺激母乳的产出,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我得频繁的挤奶。一个晚上要起来挤三四次,刚想躺下睡,孩子又醒了,开始喂奶。每天的生活只有挤奶、喂奶、安抚哭闹的孩子,循环往复……”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孩子还有一堆困扰她的问题:每天入睡困难、有时候几个小时的哭闹,经常还出现肠绞痛,需要一个晚上抱着睡;有一次去医院,医生还责备妈妈喂养不当,这让她倍感挫折和担心。

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睡得好、长得好,她更加自责和无助:不知

道这样要持续多久,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对孩子好......

“我没有片刻喘息和平静,除了累就是焦虑。”

“孩子体检的时候,医生说,我应该放松,过于焦虑对养育不利。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

02

当父母情绪不好或压力在身时,能量会被分散甚至耗竭,这时养育的质量就会下降。

有一次1岁的孩子背靠着我,坐在腿弯里听我讲故事,讲着讲着她扭过头。因为发现我语速放慢了,语气平淡了。确实,我只是嘴里念着字,正在回复一条信息。孩子“啊啊”冲我喊。我一边回信息一边回答:“妈妈有事要处理,回一下信息,你等一下。”孩子把注意力转向手机,气愤地摇头,挥着小手,用力推掉手机。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心不在焉”,没法平和专注地陪伴孩子,孩子最终会放弃交流,而他们的内心会感到“情感上的断联”,变得焦躁不安。

除了情感上的忽视,在我们情绪不佳或者压力在身的时候,还可能有更具“破坏性”地应对。

比如你下班回家后你还需要加班,孩子总是想请你去欣赏她的作品,不停地喊:“爸爸,你过来听一下这首曲子弹得怎么样?”

你开始不理会,后来就烦躁地朝琴房指挥孩子:“不要老烦我,你就不会自己先弹?你先弹熟练,至少过半小时后再找我。”

这时你听到孩子生气地抱怨:“不,我不要再继续弹,我不想弹了!”

你生气地冲过去:“你说什么,不弹就不要下楼玩了!你快点,别耽误我的时间!”

在你的威逼下,孩子虽然还坐在钢琴前,但是有一搭没一搭地“乱弹”,因为积极性早被你赶跑了。

我们常常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或者外界事情太多,总之是“各种压力”造成了矛盾和混乱。

但其实,造成问题的不是“压力事件”本身,而是父母“对压力的反应”。

可以想象一下,某天你发奖金了,你回到家里,发生了同样一件事情:

孩子喊你听他弹琴,你可能会非常愉快的接受孩子的邀请,耐心地欣赏孩子的音乐,对孩子的弹奏大加赞赏,甚至会非常配合孩子“开一场演唱会”的游戏,你声情并茂的当一回主持人。

而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关注,会兴致高昂地练习。

事情依然没有减少,因为你截然不同的情绪和反应,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不是事件本身的问题,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应对方式。

只要父母愿意管理好自己,事情是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03

你可能会说,当事情多,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烦躁,我也没办法控制。

该怎么办?

每个人可以有很多个性化的充电的方法,比如出去逛街、吃好吃的、刷剧,各种买买买……

但是,心理学告诉我们,治本的方法是:承认和接纳现实。

外界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你的愤怒或回避而改变。

正如你不能因为你要睡午觉而要求太阳落山,只能自己买个眼罩戴上一样,你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对现状的反应。

当我们感到烦躁、焦虑或恐惧等负性情绪时,应对的第一步是“暂停”并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不立即对事情进行反应,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让自己有意识的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像旁观者一样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一般会习惯性的做出反应,比如大吼大叫、打骂或者冷暴力。

但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这是不恰当的,会感到很后悔。

后悔的是之前“那个不冷静”的时刻所做出的“冲动行为”。

而“暂停”就是帮我们从那个“不冷静的状态”到“冷静的状态”。

从脑科学来讲,暂停能把情绪泛滥的情绪大脑盖上,让负责思考的“理性大脑”恢复工作。只有当“理性大脑”恢复工作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做出对双方都有益的理性行为。

比如,当你的孩子到了该睡觉的9点半,还没有洗漱,而是在到处找自己明天要用的一把尺。你之前说了很多次要把自己的东西放到该放的地方。但是该放的地方没有,还不知道要找多长时间。你越想越火大,头脑和嗓子开始发胀,肌肉开始紧张,呼吸频率越来越高,眉毛开始紧蹙,嘴角开始紧绷,马上就要开始咆哮……

感受一下这样的场景。此时你要做的,是三个深呼吸,或者更多,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呼吸上,让自己平静。

同时要做的,是观察发生的一切,就像看着电视里放着的一段剧情。

当你和你的情绪保持一段距离,而不是随它掌控,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强度就会慢慢减弱,甚至消失。

04

第二步,冷静下来后,你就有能力去理解孩子,接纳现实。

理解,是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特别是当事情发生你没有料到的变化时,你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并努力看到孩子对你有什么需求。

如果你对孩子内心世界此刻正在发生什么真正感兴趣,那么你会拥有前所未有的洞察力。此刻,你的孩子内心在如何变化,他在思考什么?他需要什么?

当孩子看见你又要爆发时,他会更加不知所措。他虽然在找着东西,但是因为害怕你随时可能发脾气,他心里正会着“爸爸就要发火了,他会打我吗,好怕……”所以他找东西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找。

你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还是习惯性的反应,那你可能会更恼火。

但是当你冷静下来之后,你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比如会想到虽然孩子早睡对身体好,但是有时晚点睡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至少比你对孩子打骂的伤害要小;你会想到发脾气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着急去做其他事情。

你会想到孩子这么晚睡并不能全怪孩子,比如可能今天吃饭太晚了;你能理解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样把每件东西放回原处;会看到孩子其实在努力地找,但是因为“害怕”不记得尺子在哪里;你也能看到孩子其实需要你的帮助而不是责备。

05

接下来,承认和接纳现实。

接纳,就是发自内心愿意承认自己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不试图改变、排斥或操纵它们。

比如,承认自己的担心是因为把“睡得晚带来的危害”想得太绝对;承认太晚睡也不都是孩子的问题;承认自己的愤怒是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我们要接纳时间有限,而事情就是那么多;接纳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分身,只能一件一件做;接纳孩子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教育和训练;接纳孩子这么大计划性不会那么强、效率那么高;接纳他们不可能记住你强调的每件事,他们会犯错误;接纳已经9点半了还没有睡觉的现实,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心理学认为,接纳,不是忍受一切,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当你承认和接纳现实的那一刻,压力即被卸下,你就能用更理性的方式回应。

之前你可能会咆哮:“你想喊出的话可能是:'你又没有把东西放回原位,你要因为这个耽误多少时间,还要不要睡觉,要不要长个子,一个晚上又浪费了……你下次再这样,你就给我挨打……'”

但现在,你可能会对孩子说:“现在已经9点半该睡觉了。回想一下可能在哪些你经常放在哪里?”

孩子可能会静下来想一想,可能会在自己经常待着的书房找到。这时你可以说:“下次放在哪里才能一下找到,避免浪费时间?”

她可能会说:“嗯,放在文具收纳盒里。”

孩子会记住东西放回原位,并加快接下来洗漱步伐。

当你接纳了,不再强求事情不要按照它本来的方式发展,真诚和谐的亲子关系就会开启。

06

再看开篇那个自责、焦虑、担忧的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现在已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说:“在每一个就要被引爆的时刻,我提醒自己不要立即反应,而是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知道了孩子因为一出生用的是奶瓶,所以不接受奶头,这是一种人的本能,不是自己的错;我也了解到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是天使宝宝,而有的是高需求宝宝。

我承认自己的孩子比有的孩子难喂养;承认自己以前做的一些养育行为确实不当,自己的焦虑可能影响了孩子;我也接纳了孩子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养育,甚至自己的孩子要花的比别的孩子更多……

承认和接纳了这些,我的压力就卸下来了,我不再被情绪困住或牵着走。

我不再只是担忧,而是面对现实:该找医生解决的问题就找医生,喂养方式不好就自己去学习调整,该找家人支持的就找家人支持。

孩子哭闹的时候我就抱着安抚,不去想他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乖;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喂养;还学习专门的喂养课程,培养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

我很欣慰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了改善,更让我安心的是,我找到了方法,让孩子能在稳定安全的亲子环境下成长。”

当我们不能改变压力环境的时候,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更好的选择。

“有料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养育知识和服务

本文为有料家庭教育(ID:youliaojiating)原创,欢迎转发和分享!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往期推荐

父母无意间给孩子贴的“标签”,可能困扰孩子一生

孩子发脾气时,为什么讲道理没有用?

如果伤害已经发生,如何帮助孩子疗伤

孩子面对欺凌不知道如何应付,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