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儿黄金计划(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姐姐和妹妹是一对双胞胎,都在上小学二年级,同班。
姐妹俩都长得很漂亮,姐姐做事仔细、内敛沉稳,追求完美,妹妹略显粗心、活泼好动。姐姐不仅成绩拔尖,还是班级学习委员。妹妹呢,成绩稍微差一点点,但整体也不赖。妈妈原本以为,姐妹俩在学校应该都挺受欢迎的。
不过,令妈妈感到意外的是:
妹妹在学校结交的朋友更多,也经常带朋友们来家里玩;
而姐姐呢,却很少见她跟同学在一起。
表面上看起来,姐姐似乎越来越安静了,经常一放学就把自己闷在房间里;妹妹呢反而越来越活泼,天天都很开心,一放学就拉着小伙伴四处跑。优秀完美的姐姐看起来却不如粗心大意的妹妹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用“仰巴脚效应”就不难理解了
“仰巴脚效应”也叫“出丑效应”,指的是,完美无缺的人固然受到大家的尊敬,但他们却不一定受到别人的喜欢;才能略微平庸、带些缺点的人反而常常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欢、信任和亲近。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难免出丑、犯错。
普通人与十分优异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而且,如果一个人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时,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不可信。
自然,普通人也便会不愿意与这样完美无缺的人深交。
开篇中姐姐与妹妹的情况即是如此。姐姐在各方面表现都十分完美,几乎挑不出一丝缺点,而妹妹则看起来很普通。
同学们虽然敬佩姐姐的优秀,但同时也会害怕与姐姐在一起,姐姐的高高在上反而显出自己的渺小。
但是与活泼、偶尔因粗心大意犯错的妹妹在一起玩,就不会有这种压力。同学们会觉得妹妹跟自己是一样的,不需要仰望着妹妹。
“出丑”和“有缺点”反而会使孩子收获更多
想一想,在我们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急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不仅各科成绩要好,画画、钢琴、舞蹈等才艺也要学得好,甚至还希望孩子能特别听话、懂事……
于是,总是对孩子要求过高,以至于孩子不是在享受学习、享受亲情友情、享受快乐,而是在应付学习、遗失友谊、遗失快乐。
最后,我们会发现,孩子各项成绩越来越出色,但却越来越不开心,周边的玩伴也越来越少。
其实,我们不必培养出一个万事完美、毫无缺点的人。相比完美无缺,我们更希望孩子拥有积极、良好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充实、快乐每一天。
一向上课认真、成绩拔尖的孩子,也难免偶尔会在课上开小差、放学忘记写作业,而被老师点名批评;把小提琴学得很好、作文比赛总得一等奖的孩子,他的画画功底可能很差;天天主动早起背单词的孩子,也会在周末睡个懒觉、看半天动画片……这样的孩子,虽然不完美,虽然会犯错,虽然有时候不听话,但是他们很快乐。有瑕疵并不代表差劲。
相反,有瑕疵的孩子,反而更接近真实,也拥有更多使自己快乐的能力。即便是犯错,他们也能从错误中学习到更多经验,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懂得如何直面失误与挫折。
家长要明白“仰巴脚效应”,接纳孩子的缺点,允许孩子有成长空间
当然,将“仰巴脚效应”运用到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来,是指允许孩子犯错、容忍孩子的不完美,但并不是说,我们做家长的就可以嘲笑孩子的错误、轻视孩子的缺点。
即便是成绩门门优秀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板。面对孩子的缺点,假如是无关大雅的问题,则可以忽视;
假如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那家长应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和想办法改进,而不能站在旁人的角度上嘲讽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开篇中姐姐因为在学校表现处处优秀反而让同学们不敢亲近她;
妈妈可以告诉姐姐,不必事事完美,普通人喜欢亲近那些让自己感到没压力的人。所以我们不妨试试在同学面前偶尔露出自己的缺点、放下矜持、融入到同学们的队伍里去。
比如,姐姐也会忘记写作业,姐姐也会因为粗心而做错简单的考试题,姐姐也会抱怨老师讲的课好无聊……
姐姐无需把自己的情绪完全隐藏起来,如果姐姐愿意稍微放松自己,就会发现有小瑕疵的自己会跟妹妹一样,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喜欢,自己也会快乐起来。
我们教育孩子的核心,不是要他变成一个完美无缺、事事做到一百分的人。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长,而不是“完美”的成长。
完美会让孩子脱离人群、喘不过气来,而完整才能给予孩子充分、多元化的发展,让孩子获得越来越强大的内心。
不论还是有什么样的小缺点,犯了什么样的小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孩子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允许孩子有逐步成长的空间。
我们高品质的陪伴和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内心越来丰富,即便孩子的年龄在增加,但是他不会失去让自己快乐的能力,相信这是家长们也喜闻乐见的事情。
今日互动:你是否能接受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欢迎留言讨论。
————————
新手爸妈们,看我的文章,分享点赞,和我一起制定育儿黄金计划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