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哪吒,不再是根正苗红的灵珠子投胎,他从一开始就被所有人贴上了既定的标签——是一颗会带来灾难的“魔丸”,一个天生的“坏孩子”。
因为这个标签,哪怕他出来随便走走,想跟小朋友踢个毽子,大家都冲他喊“妖怪”;哪怕明明帮助了村民,大家都还是认为,他是在打人毁物、兴妖作孽;哪怕明明是他从怪物那里救出了小女孩,也被大家认定是罪魁祸首。
“你们说我是妖怪,那我就做妖怪给你们看看”,因为众人的偏见,哪吒开始变的越来越顽劣不堪、玩世不恭。
父母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就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在一段关系中,力量比较强势的一方,对另一方做出某种认定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做出一些行为来强化这种认定,这就是诅咒一般的“标签效应”。
对孩子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怎么定义,而是他认定自己就是这样,只配过被定义的人生。
在《哪吒》这部电影中,申公豹的一句话特别让人感慨: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在发现师兄才是师傅选定的接班人时,他的愤怒和嫉妒爆发了,一秒黑化的申公豹,其实,是一个从没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可怜人。
如果师傅能告诉他:出身如何是你不能选择的,但是怎么做是你可以选择的——故事的走向,会不会改变呢?
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孩子摆脱标签,生出对抗偏见的勇气?
在哪吒这部电影中,李靖夫妇心中从来没有给孩子贴上过“魔丸”这个标签,而是陪着他一起打败困难,用爱和接纳让哪吒知道: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自己说了算!
哪吒这才有了勇气,挣脱评价束缚;有了力量,逆转看似已经被安排好的命运。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也像李靖夫妇那样做好了准备,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为一个完整的、鲜活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成就一个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
孩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理解和鼓励。
甚至,只是在偏见面前,父母能和他站在一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