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恐怕世间也没有固定的题目能够用来评判父母的教育水准,因为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问题,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个性。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考场,父母和子女恐怕终其一生都在经过人格、学识、情怀的测试。
有的父母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会与孩子一同成长,就像是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亲对女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也是这辈子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爸爸对你说一声对不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太多的父母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他们自己尚是“巨婴”呢,根本意识不到自身的局限,很难用“正见”来指导孩子,而是武断地觉得自己是长辈就有权对于孩子进行管束和教育,不仅会把一些狭隘的思想传递给孩子,还会使得孩子在青春期时会对于这种教育方式形成强烈的逆反,与家长形成巨大的分裂隔阂。
最近火爆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口碑爆棚,恐怕就是因为涉及到了教育这个棘手的问题,一个难于管教的熊孩子怎么才能让他步入正道,这是很多中国父母都面临的问题,动画片中的解决方式虽然理想化了一些,但是,却对于父母很有启发。
首先,要理解你的孩子。哪吒确实顽皮,但他的“魔性”更多的来自于外界的误解,哪吒的孤单寂寞与委屈,谁又能够理解呢?所以,他才在与母亲踢毽子时笑得那么开心,因为他太渴望有朋友了。而哪吒的父母虽然明白这一点,却因为忙于降妖除魔的事业,无力去补救和解决,所以才会让哪吒的心理持续恶化。
第二,父母对于孩子决不能放弃。哪吒的家中父严母慈,他们对于孩子并不溺爱,他们也并没有因为哪吒如此地讨人嫌而与外界一同嫌弃他,一个家庭应该是保护和救赎孩子的港湾和最后一道防线,但决不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全世界都放弃了他,父母也要给他最后的希望与鼓励,正是在其父母的容忍和信任下,终于等来了哪吒的醒悟。这个过程何等地煎熬,现实中很多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是中等生或是差等生而停止了鼓励,开始了恶语相向,这对于孩子的内心伤害是巨大的。
第三,父母要尊重孩子,将他们视为独立的受尊重的个体,而不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财产。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亲对孩子爱得深,也爱得苦。焦虑、 担忧、生气、希望及随之而来的恐惧,乃至隔阂、矛盾、冲突、痛苦和伤害,也都一直伴随着这个爱。在很多时候,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财产,当成了自己的脸面、虚荣,而不是真的把他们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小生命去看待,这种爱不是真的爱,实际上是一种自私与贪欲,这种假的爱,其实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
第四,教育孩子必须要运用“智慧”而不是运用自己的家长地位。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扮演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首先就是“信任”,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作为家长,邓超并不是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点拨孩子,在奔波了一天之后,他点燃一盏孤灯伏案的身影,让孩子无形中有了一个“勤奋”的榜样。而他利用U型管的平行原理赚钱的样子,也让孩子了解到了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赚钱,更可以赢得尊重。这比单一地向孩子叫嚷:“你不好好学习连饭都吃不上!”更有威慑力。
第五,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不仅是让他走正路成为一个好人,也要避免让孩子陷入了学习的僵化思维,比如,《银河补习班》中,邓超的孩子喜欢航天展,邓超宁可带着孩子“逃学”也要满足他的心愿,因为在他看来,这很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让他有一个宏远的志向比单纯地考进前十名更有意义。
第六,家长要保持好心态,不要过于保守和焦虑。在这个人人都大谈自己如何焦虑的时代,家长背负的责任更多,焦虑也无法避免。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哪怕看到女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聊天,家长也要紧张得盘问好几天,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适得其反,反而扰乱了孩子学习的专注和单纯的思想。所以,既然作为家长,还是需要强大自己的内心,遇事沉得住气,遇见一点问题就咋咋呼呼,也会让孩子心浮气躁。
此外,作为家长,还需要不时提醒自己以下两点:
第一,教育不只是应试,教育是贯穿在一个家庭的方方面面,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家庭中的每一件琐事,父母的每一句言谈、每一个行为都是对于孩子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霸在大学或者进入职场后,却成为了失败者,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过于“短视”了。
第二,教育不只是认真读书,要把教育提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上来看,不仅要看书,也要去看这个世界.不仅是记下所有的知识点,也要学会去追问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由此才能有一个立体的价值观,孩子会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一切事情自然也就清晰了,这样的孩子能够善用其心,能够有定力,也能够对于这个世界有更加豁达、宽容的态度,不会在人生重要的时刻走向邪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