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调控孩子的行为,养成孩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向孩子提要求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可以说,每个父母每天都会或多或少的以提要求的方式将自己的愿望传达给孩子。
保罗﹒伍德博士曾经说过,“虽然父母能够要求他们的孩子做某事,但他们不能要求孩子自愿或喜欢、或被鼓励去做那件事。也就是说,父母无法做到控制孩子做某件事时所持有的感情。”
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怎么给孩子提要求,让孩子能够最大程度的心甘情愿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1
所提要求建立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原则基础上。
安吉和小鱼儿通过《爸爸去哪儿》和《妈妈是超人》圈粉无数。胡可曾经就如何培养他们谈到自己的心里路程。
她提到曾经给安吉买了一双鞋,觉得很好看,就对安吉说:“安吉,你今天穿这双鞋。”可是,安吉试了一次就坚决不肯再穿了。她很生气,觉得我给你买了新鞋你竟然不穿?
可是安吉的一句话让她哑口无言,“我难道还不能选择自己穿什么样的鞋吗?为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
通过这句话胡可开始反思,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再面对关于孩子的事情时,胡可总会给孩子们提供几个备选,给孩子们选择的自由。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是成年人,孩子就应该接受父母的安排,听从父母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得到尊重。
为人父母须知道,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尊敬是接受要求的良好心理定势。
而这信赖和尊敬恰恰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给予的温柔体贴、给予的独立人格的尊重和平等相处。
2
所提要求要合乎情理、切实可行,切忌不近人情。
知乎匿名网友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妈妈再嫁那一天,当着家族所有人的面让她喊继父爸爸,可是她心里还没有接受继续,根本喊不出。
虽然在妈妈一再要求之下她喊了,但也对此耿耿于怀了一辈子。
要求的可行性体现在符合孩子的年龄、理解力和实际能力上。
爸爸妈妈离婚、妈妈再婚,一个彷徨无助的小孩正需要关心呵护的情况下,让她喊另一个人为爸爸,确实是强人所难。即便表面服从,内心却从未接受,甚至还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如同要求3岁的孩子把心爱的玩具给其他想玩的小朋友玩,往往会造成不愉快。因为两至三岁小孩正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并对这些东西产生强烈的占有欲。
试想,如果让一个大人将自己刚买的新车、新房与其他的人分享,有哪个人会愿意呢?
3
所提要求要尊重孩子的正当需求,切忌本末倒置。
大宝刚上小学时,我总是非常焦虑,怕她学习不好,怕她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做过很多蠢事。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每次星期天她在楼下和小朋友玩得正高兴时,我就觉得她已经玩得差不多了,忙叫她回来练琴。
经过哭闹、反抗都没有用后,她也乖乖的跟我回家了。可是练琴时却是无精打采、错误百出。最后直接就是对练琴失去兴趣。下一年要给她续费报名时,遭到她的坚决反对。
法定的两天周末,本应该是还给孩子自由的休息时间,我们做家长根本没有权利剥夺。
著名的高级家庭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说过:“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让孩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性格变得阳光开朗。”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如果我们不顾孩子的意愿,单方面的要求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4
所提要求要表达准确、简洁具体,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家里来了几个小孩在她房间里玩,孩子们走后我交代她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谁知,过了两个小时再去看时,房间里依旧乱七八糟。
百度上有关孩子不整理房间的新闻评论有将近万条。大多都是家长在吐槽自己孩子如何不喜欢收拾房间,导致房间脏乱差,询问解决办法。
知乎网友全雪梅说的一段话很给人启发,“小朋友不是不想整理好房间,而是整理房间的能力没有完善,需要家长慢慢培养。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提出具体操作方案。”
孩子对整理好房间这个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因此,家长可以这样提出具体的要求:“宝贝,把书放到书架上,把玩具放进纸箱里,把衣服放进衣柜里。”相信经过几次训练,再次提出要孩子整理房间的要求,必定能够照做了。
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像“你要做个好孩子”、“你要听话”这些语句孩子其实根本就不明白到底该怎么做才好。所以,父母向孩子提要求时要使用明白、具体、简洁的语言。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执行力,
5
所提要求一定要坚决执行,切忌摇摆不定、犹豫不决。
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其实,慈母败儿的真相一半都是母亲不能贯彻自己的要求,致使孩子一步一步试探母亲的底线,最后导致母亲的威信扫地。
闺蜜王芳现在就后悔莫及。她的孩子小恒原本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改变是从小恒上幼儿园开始。
开学后王芳叫小恒起床,小恒说想多睡一会儿。第一天她觉得幼儿园没大事就答应了;第二天她觉得时间宽裕就默认了;第三天、第四天依旧。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发现小恒总是要她再三催促才不情不愿的起床。
不仅如此,连带着其他事情也不再听从王芳的安排。说好买一个玩具,小恒哭闹着非买两个。王芳听着闹心,答应了他。渐渐地,她发现不管自己说什么,小恒都充耳不闻,非让她发脾气才听一听。
她知道,总有一天,就连她发脾气也不会再管用了。为此,她整天头疼,不知怎么办才好。
改变或放弃合理的要求是父母教育软弱无力的表现,它会助长孩子的违抗心理,养成拒接父母训导的坏习惯。
滥用权威虽然不可取,但是否认父母的权威会让孩子言行失控。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权威,对孩子执行要求时给予一定的赞美和奖励;对孩子抗拒要求时给予适量的指责和惩罚。这两者都是父母权威的体现。
总体来说,让孩子执行要求时,要求要合理,语气要温柔,态度要坚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