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难管,为什么培养情感依恋比树立家长权威更重要?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本文为皮妹爸爸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文 | 皮妹爸爸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好管的孩子,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国内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四少年绑架杀人案”:四个未成年人(2个17岁,1个16岁,1个15岁),因没钱去网吧,于是谋划并绑架了自己的同学,勒索150万元,并在拿到赎金前残忍杀害了自己的这位同学。

一说到青少年犯罪,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孩子一定来自不健全的家庭,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和管教,才会成为“问题少年”“犯罪少年”。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4个未成年人之中,没有一个是来自单亲家庭,也没有一个来自离异家庭,他们父母双全。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都没有过犯罪。而且他们的家庭条件在当时当地都很不错。

在调查这四个少年犯罪过程中,有家长很苦恼、很不解也很无奈地说:“你们不知道啊,这孩子我不是不管,我打过他,也骂过他,可是我管了他不听啊!”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为什么这些孩子打骂都管不住,还做出杀害同学这么残忍的事情呢?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孩子管不住,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是孩子有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暴跳如雷地对孩子怒吼:“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呢?我是你妈(爸),我的话你都敢不听吗?”

可是,父母越是严厉粗暴,孩子心里的抗拒越强烈,双方的分歧就会越大。这就像矛和盾的关系,使出的矛越有力,盾牌的反冲力就会越大。很多亲子关系的破裂,就是因为这种粗暴的管教导致的。

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往往不是因为缺少管教,而是管教太严。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性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说:“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是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可能起到反作用,使得孩子出现心理偏移,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那么,孩子管不住,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错误的亲子关系认知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一定要在父母身上找。

这话咋听起来好像有点“本末倒置”。很多父母可能因此产生疑惑:孩子有问题,难道根源不是在孩子身上吗?

这的确是很多家长都存在的第一视角和自我思维。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父母都会对孩子加以责备,甚至因为情绪失控对孩子进行暴力威慑。

但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

孩子出生后,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他需要家长的引导,才能从生活中不断汲取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心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最终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然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就必须服从自己的意思,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种“我是你爸妈,我的话你必须听”认知,导致了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始终凌驾于孩子之上,造就了天生不平等的关系,使得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处于紧张、被压迫、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而且随着其年龄增长、认知的增强以及叛逆期的出现,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不断加剧。

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儿童如果在不平等的、压抑的亲子关系中成长,他们内心积蓄的反抗情绪就会与日俱增,父母管教得越严,他们的反抗情绪和意识就会越强烈。因此,才会出现孩子处处跟着父母对着干的情况。

第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有过育儿经历的父母都知道,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好管,你说什么他听什么,你怎么说他怎么做。

因此,当孩子长大后出现不听从管教的情况,就有父母感慨:你小时候多乖,现在长大了怎么反而这么不懂事了呢?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非孩子不懂事。恰恰相反,孩子正是因为懂事了,才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

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对事物就萌生了自己的看法,并产生了“自我”的意识。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会不愿增强。他们不再凡事都听父母说、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而转向“我怎么看、我怎么说、我怎么做”。

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这种叛逆意识和行为就会越发明显。因此才有“青春叛逆期”的说法。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第三、情感和信任基础脆弱。

我们知道,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或者放弃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向我们认为关系好、觉得可信任的人征求建议;而对于没有感情和信任基础的人,我们则很少会在意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其实家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孩子如果对父母感情深厚、高度信任,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想到父母,并征求父母的建议,并特别在意父母的感受。

在这种基于情感和信任的亲子关系中,即使父母不强调自己的权威,孩子对父母也会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敬畏”,只要父母的建议合理,他们都会充分尊重和考虑并吸纳。

而如果亲子关系不是建立在情感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仅仅强调父母的绝对权威地位,当孩子觉得自己有了对抗父母的能力,就会很容易出现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的局面,导致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失去控制。因为孩子过去听话,可能不是因为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和敬畏,而是因为自己的弱势,不得不服从。

而一旦孩子觉得自己拥有了对抗父母的资本,就会想方设法挣脱父母的管教,背离父母的意愿。

第四、“拒绝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始终强调家长的威严,以自己为中心;而有的父母则恰恰相反,始终以孩子为中心,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即使这种要求存在不合理之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宠爱”。

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类情感,但是溺爱则是一种不健康的爱。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敢拒绝、不懂拒绝,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任性、霸道、蛮横的心理,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藐视和控制,最终造成父母话语权的彻底丧失。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长大后管不住,往往是因为父母在其早年成长过程中的放任: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放养”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就像脱缰野马,奔驰在无拘无束的草原之上,父母想要把他们控制住,谈何容易?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管教孩子的4条建议

管教孩子要讲究方法:过于严厉会抑制孩子的情绪和创造力,而过于放任则会导致孩子的任性。

我认为,管教孩子要做到松弛有度,坚守以下几项原则:

1.摆正心态,尊重孩子。

父母虽然养育了孩子,但这不意味着父母就有权利控制孩子。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孩子的生命权、成长权、话语权、自由权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父母要摆正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孩子之上,而是要在亲子关系中始终维护双方关系的平等。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威胁,才不会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避免对父母产生敌对态度。

2.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在男女关系中,我们常说“日久生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时间的产物。

孩子对父母有情感依恋,不仅会效仿父母的言行举止,而且会特别在意父母的内心感受。曾经有一个持枪杀人的抢劫犯,就因为在他拿出手枪之前母亲突然出现,而放弃了枪杀警察的念头。后来他告诉警察,他之所以没有开抢,是因为不想当着母亲的面杀人。他在乎母亲的感受。

而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缺少对孩子的陪伴,甚至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缺位,这就造成了孩子对父母没有深厚的感情。当孩子出现不符合父母意愿的行为,父母想通过自己的权威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就会强烈反抗。

因此,父母在孩子十二岁之前,尤其是孩子六岁之前,要尽量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培养孩子早期对父母产生坚固的情感依恋。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3.面对孩子要学会说“不”。

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成长过程中吃过很多苦,因此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受苦。

因此,对孩子听之任之,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种看似“深爱孩子”的行为,往往埋下了孩子任性妄为的祸根。

对孩子说“不”,不是提倡父母严厉管控孩子,束缚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是要在家庭教育中讲究教育方法方式的合理性。

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答应,但对于孩子超出底线、没有根据、违反约定的要求,父母要狠心拒绝。通过这种拒绝,让孩子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合理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但不合理的要求绝对不能满足。

父母和孩子一旦制定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标准,孩子就会在心里形成“原则”意识,对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了明确的底线认识。这种明是非、讲原则、守底线的孩子,自然不会因为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任性妄为。

4.多听孩子的心声,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看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懵懂的孩子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基于生命传承、血浓于水的关系,这种天生的关联让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因此,父母的看法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说、按照自己的做,也要学会互换立场,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要做孩子的第一个听众,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孩子觉得父母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自然也会反过来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信任父母。如此,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会得以建立并维持下去。

孩子不好管教,4条建议送给家长

结束语

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基于人类情感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教育。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你来我往的互动,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的说教或管控。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是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因此,想要孩子听话,首选不是树立父母的绝对权威,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感情有了,什么都好说。

【皮妹爸爸,阳光奶爸一枚,儿童文学作者,出版有《丛林大反攻》系列童书。我将在这里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儿童安全教育话题。欢迎和我一起交流、探讨育儿话题!】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