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辅导中心做社工的我,最怕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尤其是深夜打来的电话。那意味着一个年轻的生命正面临死亡的威胁,本该是青春游活力的生命此刻已危在旦夕了。
许多家长不理解,一些平时成绩好乖巧的孩子,为何心理素质如此差劲?考砸一两次至于自寻短见吗?
实则他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那只是冰山的一角。导致悲剧的缘由,在这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像种子一样扎进孩子的心里,当种子在身体里长大,弱小的身躯无法承受无力感的窒息,最后寻求解脱之道。造成"乖"孩子无力应对挫折的原因如下:
家庭环境。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三岁看到老,此言甚是。成人的行为模式的原型与3岁孩子的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加了些社交化的外衣,看起来更圆滑。
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是家庭给他的安全感,二是在拥有"安全基地"后,向外探索的能力。一些乖巧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在父母"过度的"保护(干预)下,做父母认为对的、安全的事。他们偶尔也会对抗父母的指令,可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妈宝,久而久之失去了自我探索的能力。
支持系统。
遇到不肯放手的父母,孩子是很难与其他社会成员建立关系的。有的父母为了控制孩子,压缩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把课业的重要性植入到孩子的脑中,让孩子自己断了与其他同学交往的念头,认为这会影响学习,学习不好父母将不再爱他,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只有好好学习。
一旦上述脑回路形成并被不断强化,孩子的支持系统里就只有父母了。获得父母爱的前置条件是"乖",学习好是乖的表现,因为父母开家长会时会得到老师表扬,回来后会摸着他的头说他很"乖"。
自我认同。
许多人是通过在意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乖"孩子因为支持系统里权重最大的是父母,所以他更在乎他们对自己的看法。父母关心孩子的成绩,孩子更把成绩视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重要性),配得到父母爱的唯一标准。
所以当唯一标准被突破后,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觉得自己是无用之人的念头会不断聚集在脑海中久久不散。从表面看似乎只是考试的失利,实则对安全感丧失的持续和强烈的焦虑让孩子的人格发生瓦解,陷入自责的情绪中,甚至自残、自杀。
为避免上述的悲剧发生,一是父母给"乖"孩子足够多的理解和宽容,适当的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能向外界探索;二是让"乖"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走出逆境,如伙伴、喜爱的老师等;三是与"乖"孩子一同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给他的情绪找个出口。
"我是滕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心理工作站站长,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标签: